文/杨锦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质量而非速度,强调的是发展而非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仍居欠发达省份行列的江西,面临着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应抓住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对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及碳排放三个方面对江西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比较。
江西GDP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2001年江西GDP 为2175.68亿元,2015年GDP为 16723.78亿元,是2001年的7.69倍,江西GDP占全国GDP比重从2001年1.97%增长到2015年2.44%,增长了0.47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1年江西人均GDP为5 221元,2015年人均GDP为36724,是2001年的7.03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人均 GDP偏低,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江西人均 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89%,2015年江西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46%,差距在逐步缩小;从经济增长率变化角度来看:江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经济增长率的整体趋势与全国的趋势保持一致,2001-2015年江西GDP增长率保持在8.8%-14%之间,GDP 增长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除了在2001年、2014年和2015年,GDP 增长率低于10%(分别为8.8%、9.7%、9.1%)以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超过 10%,最高达1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了在2006年GDP增长率为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4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11.1%,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率9.7%。总体来看,江西经济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但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我省发展速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江西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23.3%下降到 2015 年的10.6%,下降了12.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平稳收缩,基本上与全国持平;江西第二产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处于量的扩张阶段。2001-2004年江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这期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上升,从2001年的36.1%上升到 2004 年的45.3%,上升了9.2个百分点,越来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05-2015年江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2005年外,其余年份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2011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历史最高点,高达5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45%左右平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基本保持在33%-40%的平稳水平,处于缓慢扩张状态。2001-2007年江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40.6%下降到 2007年的33.1%,下降了7.5个百分点,2008—2013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33 %--34.6%之间徘徊,或者停滞不前,2014、2015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6.8%、39.1%,这说明江西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新业态快速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且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江西产业结构同全国相比,第二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状态,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将造成碳排放量的增长,使得江西低碳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01-2015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2001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为2628.00万吨标准煤,2015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为8440.3万吨标准煤,是2001年的3.21倍,江西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维持在1.69%-1.96%之间,持续走高;从能源消费增长率变化角度来看:江西能源消费增长率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2001-2003年江西能源消费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1年的4.91%快速增长到2003年的16.81%,增长了11.9个百分点,2004年之后能源消费增长率呈现波状变化的趋势,2004、2005年江西能源消费增长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分别为11.33%、12.38%,2006-2015年江西能源消费增长率在9.02%—4.4%之间上下波动,其中,2012年是我省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历史最低点为4.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在2001年、2004—2007年江西能源消费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各年份能源消费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率8.4%,高于全国年平均增长率7.4%,由此可见,江西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但是上升幅度逐渐趋缓,这说明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1-2015 年江西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维持在68.%--74.9%之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江西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各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呈现上下波动不规则的变化趋势。这表明江西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
江西单位GDP能耗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能耗高于发达省份。2015年江西能源强度0.505吨标准煤/万元,江苏是0.431吨标准煤/万元,江西单位GDP能耗分别高出江苏、浙江、广东17.17%、10.5%、43.06%,由此可见,江西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于沿海发达省份,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水平低。
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进行计算,来测算2001-2015年江西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公式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国内外学者在确定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碳排放系数时一般参考四种代表性数据。本文以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标准为依据计算三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2001—2015年江西碳排放总量一直呈增长态势,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在1.68%-1.98%之间波动,2015年江西碳排放总量 4744.57万吨,是 2001年的3.1倍;从碳排放增长率变化角度来看:江西碳排放增长率呈波状变化,波动幅度比较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波状变化的态势,2002年、2003 年、2005年和2011年,碳排放总量增长率超过 10%,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其中,2003年是历史最高点,高达2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8个百分点,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2年,在2012年江西碳排放增长率实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江西注重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占比呈增长的趋势,煤炭占比呈下降的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在 2004、2005、2006、2012年江西碳排放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各年份碳排放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能源消费状况基本一致,江西低碳经济发展有进步的趋势。2001-2015年江西碳排放强度与全国碳排放强度同步变化,整体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除了在2003年碳排放强度有所提高外,2003江西降至2015年的0.2873吨/万元,总体降幅达59.19%,降幅显著,全国碳排放强度从2001年的0.826吨/万元 降至2015年的0.3505吨/万元,总体降幅达57.57%,由此可见,江西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且江西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碳排放强度一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江西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江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江西低碳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江西水能资源已开发量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84%,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均处于中下水平,生物质能蕴藏量丰富,但可利用规模小,内陆核电建设形势尚不明朗,非化石能源产能提升乏力,必将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江西正处在工业化快速推进期,“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且在工业内部,以有色冶金、钢铁、化工等高耗能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重工业格局阻碍了能源能耗总量的减少,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江西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于沿海发达省份,能源强度高于沿海发达省份。2015年江西能源强度0.505吨标准煤/万元,江苏是0.431吨标准煤/万元。由此可见,江西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于沿海发达省份,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水平低。
实现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低碳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构建安全、智能、高效的现代电力系统。提高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积极推进江西第二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推动储能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加强“能效电厂”示范推广。提高用气量预测水平,强化需求侧管理,增强峰谷时段应对处置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发展低碳工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转变,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跃升,促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零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绿色生态品牌;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
应用推广成熟技术。推动煤电清洁化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应用。提高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水平。推动环保型设备发展。研究推广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应用。示范实验关键技术。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攻关核心技术。支持低阶煤快速热解装置的研发,推动江能神雾煤炭分质梯级利用项目纳入国家示范工程。积极开展二次再热技术适应性分析。开展低风速风场开发试点,实施先进技术光伏发电基地(项目)建设,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拓宽新能源发展空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