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授信风险防控

2018-12-07 06:55:20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授信额度核定资管

得益于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渠道网络和完善的账户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中长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25%),高于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其他参与主体。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近5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存续产品规模超过25万亿元。其中,个人理财投资的存续规模约为15亿元,占比55%,超过机构理财投资;产品类型方面,非保本型投资的存续余额约20万亿元,占比77%,保本型投资的占比则进一步缩减;资产投向方面,债券、银行存款和非标债权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三大主要投向,三者共占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存续规模的75%,其中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为40%。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利率市场化和融资脱媒趋势下推动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资管业务的风险暴露正在逐步增加,外部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即将出台的“资管新规”预计也将造成较大影响。基于银行授信的视角,资管业务的授信风险有着多元化的表征和成因,有必要通过加强授信体系建设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防控。

1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主要授信风险

银行资管业务自创立以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野蛮生长”。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在2011年以前处于高速增长期,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管政策有所缺失,资管业务长期以来重视扩张而对风险关注不够,且基于其表外业务的属性,并未纳入银行授信体系进行管理,形成了大面积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授信风险防控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资管业务授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有助于实现“资管新规”下业务发展方式的合规转型。完善的授信流程、机制、方法和标准是提升资管业务风险防控能力的必要基础,也是促进资管业务长期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灰色地带”。自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行业出现系统性衰退,资管业务投资端的风险暴露显著增加。

2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授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

2.1 明确“先授信,后投资”的基本原则

将银行风险承担责任的识别和授信额度的核定作为开展投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不论拟开展业务的投资资金来源属于保本性质或非保本性质,凡是银行承担显性或隐性兑付责任、风险有可能由表外转入表内的投资业务,均需在对投资对象进行授信后方可执行投资操作。鉴于目前银行资管业务的“刚性兑付”尚未破局,基于审慎原则,可暂时要求所有投资业务均进行投前授信(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享受主权或准主权信用的投资标的除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标的包括债权、股权、基金等多元化品种,尽管其中基金等委外品种不以信用风险作为主要的风险度量标准,但仍可使用广义的授信概念对投资业务进行全口径覆盖,以核定银行理财资金对特定投资对象或特定合作方进行投资的最大风险承受意愿。

2.2 树立表内外业务“统一算账”的全局视角

为防范表内外业务风险的交叉传导,授信体系必须建立“统一算账”的概念,并引入全局性的视角。对于既作为传统信贷业务客户、又作为资管业务投资对象的企业,需要将传统信贷业务额度和资管业务额度进行综合评估。不论是对传统信贷业务还是对资管业务新增授信,都需将两类业务同时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第一是在资产负债水平、偿债覆盖率等各类指标的定量测算上,综合考虑两类业务的占用。第二是在信息披露上,对两类业务的存量授信情况进行深入揭示和分析,以展现银行对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支持的全貌。第三是在风险防范上,以表内外整体风险作为评估的立足点,避免将传统信贷业务和资管业务的风险割裂看待,并充分考虑表外风险向表内转移的可能性。

2.3 制定规范完善的授信额度核定机制

目前银行业界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授信额度核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只针对表内业务进行授信额度核定,拟开展资管业务投资时,将表内业务授信额度切分给表外业务使用。第二种方式是针对资管业务核定独立的授信额度。鉴于资管业务本质为“代客理财”,其授信额度的核定标准也应能够反映委托方的风险偏好和要求,而非与银行表内自营业务的标准完全保持一致。从长远趋势来看,笔者认为第二种方式更为合理,即针对资管业务单独核定授信额度。

2.4 建立完整健全的授信审批流程

完善的流程机制是风险防控的重要保障银行资管业务也应比照传统信贷业务要求,履行尽职调查、评审、合规审查、决策、用信核准等程序,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资管业务的决策事项主要包括年度经营计划、投资策略、理财产品发行、产品创新、具体投资事项等。目前各银行普遍成立了专门的资管业务委员会,对上述事项进行决策。资管业务授信也属于重要决策事项之一,可由资管业务委员会负责审议。

2.5 围绕投资策略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在资管业务授信体系中,具体授信政策应基于整体投资策略而制定,以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和资管业务风险偏好的调整。例如,当煤炭、钢铁等行业处于产能过剩周期时,投资策略要求减少对于此类行业的资产配置比例。授信政策应据此相应进行调整,通过提高投资对象准入门槛等方式,引导资产配置进一步集中于相对优质的行业和企业。

3 结语

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影响银行对外授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同样应定期汇总授信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以化解存量资产风险。银行应及时分析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以降低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

[1]高凤桥.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风险分类真实性工作[J].中国投资,2013,(S1):148.

[2]田存志,刘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动机与商业银行治理[J].产经评论,2012,(2):152-162.

[3]张守川,任宇宁.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计量模型的时滞性[J].中国金融,2011,(23):63-64.

猜你喜欢
授信额度核定资管
化解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国内大宗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分级资管产品的异化与正名——评析《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
金融法苑(2018年2期)2018-12-07 00:59:40
对资管新规关于通道业务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金融法苑(2018年2期)2018-12-07 00:59:24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金融法苑(2018年2期)2018-12-07 00:59:06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关于印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的通知
上海建材(2017年4期)2017-04-06 07:32:03
南京市煤电企业大气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方法比选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6期)2016-11-10 05:14:04
砂石采砂量核定方法的一些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1:48
完善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金融经济(2012年2期)2012-04-29 1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