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显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首先,绿色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绿色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它将尊重自然放在首位,强调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在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其次,绿色发展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总书记曾说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绿色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循环经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当前农村循环经济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模式,主要处理餐厨、厨余、污泥、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建筑垃圾等;二是“废弃物分散处置中心”模式,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园;三是“养殖+种植+厌氧处置”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
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深化以及农村地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淡薄。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大部分村民仍然是以赚钱为主,并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农村地区生态问题远没有城市严重,村民无法从整体去看待问题,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单薄。而且循环经济的起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部分村民根本不关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也不理解这些项目对于他们自己的作用,他们只是为了从政府那里获得资源与好处。
其次,农村地区的经营者素质不高,循环经济的经营者是绿色发展的带头人,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应该起到带动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农村地区的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发展农村地区的循环经济需要有眼光、有素养的经营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农村地区的循环经济市场不健全。农村地区的土地、水源等资源市场价格低,所以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不是考虑资源的节约,他们看中农村地区恰好是看中了农村地区丰富而且低廉的资源,并且污染后的治理成本很低,有些甚至是不用治理。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很难要求农村地区的企业走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模式,因为粗放型的发展成本更低,而且当地也不在乎企业是不是绿色发展。
最后,农村地区的法律意识淡薄,村民缺少法制观念。虽然国家在针对绿色发展出台了若干政策,但是缺少真正的执行者与监督者。当地官员由于之前的观念影响,仍然会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他们更看重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当地村民也缺少绿色发展的眼光,并不认为粗放型发展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农村循环经济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当地经济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从而可以推动当地探索创新发展、保护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快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并对农村地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实现农村地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有利于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农村。使农村成为农村人民生活更幸福的大家园和城市居民更向往的大花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屏障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试验区和示范区。使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绿色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当今“绿色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经济发展。
首先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山区农业精品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一是加快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集约程度,建立与完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二是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设施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提高农村循环经济现代化的水平。三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养殖,保护和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四是重视优质高产良种的引进工作,注重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品种。加强资金扶持,支持良种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建设区域性农作物和林产品良种示范中心。五是加大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山区农林业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然后是依托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工业,促进农村地区工业生态化提升。在农村地区发展绿色循环工业,要强调实行块状合理布局。按照发展绿色生态工业的目标要求,重点发展农村地区资源深度开发的循环型工业;大力发展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来料加工业。形成一批农村特色明显、产品适销对路、科技含量较高的名优特产品。做好农村地区对绿色生态工业的承接与拓展文章,大力引进和发展绿色生态工业,提高生态准入门槛,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
最后要发展绿色休闲旅游,促进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化提升。山区要立足好山好水好资源的生态基础,把生态旅游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和农家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实现农村旅游的休闲化、景区化、养生化、集成化和产业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