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烬,鲁陈林
(1.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虽然一些金融活动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创新的节奏都很慢,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明确,业务模式较为单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研究逐渐由定性分析向定量描述转化,为之后的金融工程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金融自由化改革,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金融创新蓬勃发展,风险管理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金融创新的速度和节奏进入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被引入创新之中,各种结构化金融工具被开发出来,对金融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融工程的概念被正式的提出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金融工程进行研究,但是仍然未能形成对金融工程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这也导致了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滞后、金融工程技术在我国应用的缺乏,从而造成了我国金融经济整体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融工程技术方法理论进行梳理探讨,并结合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困难,对金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了应用实践,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整体的良好有序发展。
John Finnerty(1988)[1]首先给出了金融工程的正式定义:金融工程包括创新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以及对企业整体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Clifford W.Smith和 Charles W.Smithsonian(1993)[2]对金融工程的定义为,金融工程创造的是导致非标准现金流的金融合约,主要指用基础性金融工具合成出新的金融工具的过程。Lawrence Galitz(1994)[3]提出,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梅森和莫顿等(1999)[4]认为,金融工程是实现金融创新的手段,是金融服务行业用以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一种系统方法,并将金融工程创新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诊断、识别金融问题;分析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生产创造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通过各种方法计算新型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并以高于这个价值的价格销售给客户;最后根据客户需求,对新型金融工具进行修正,使之更适合客户的需求。Tanya Beder和Cara M.Marshall(2011)[5]认为,金融工程可能被广泛地定义为金融技术的创新与开发,以及金融工具的创造性应用。金融技术的创新包括金融理论、定量分析技术、金融产品或金融过程的创新。在微观经济层面上,金融工程的实施动力是通过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利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金融工程能够帮助提高稀缺资源的配置。金融工程是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缩影。
国内,李茂生(1999)[6]认为,金融工程是“工程”概念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金融服务领域的一种延伸,因此金融工程是在考虑多方面因素条件下的对最优化金融方案的设计,得到最可靠和最经济解决方法。李德荃等(2010)[7]认为,金融工程是金融工程师团队,运用金融理论,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协同工作过程;金融工程学则是对金融工程实施的经验、方法和技术归纳、总结、抽象而成的一门学科。周洛华(2010)[8]认为,金融工程学是帮助人们在繁杂的金融市场中找到解决金融问题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创造价值。同时,他指出金融工程是一门研究未来预期的科学,信息、能力、不确定性是金融工程分析解决问题的三要素。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金融工程是一个分析、研究、解决金融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灵活应用各种金融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目标是提出最佳或最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定价,结果则是金融工具或金融业务创新。事实上,金融工程是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最新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的发展,经济产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逐渐由传统单一的金融资源供给、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转变为对个性化、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发展体现出帕特里克(Patrick,1966)提出了的由“供给引导”向“需求带动”的发展模式的转变。金融工程正是金融适应这种发展与转变的体现。
Blackburn(2006)[9]认为过去20年的金融工程通过应对风险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潜在收益。Neft(2008)[10]提出,金融工程是一种应用实践,只有当我们准确的界定相关环境条件的时候才能使用。Fernandez et al(2012)[11]给出如何应用金融工程技术帮助开展药物研究的金融设计案例。他提出,通过组建一只大型基金,资助一批高风险的药物研发项目,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大大地降低单个项目投资风险,使预期收益更加稳定,因为即使大多数项目都失败了,那些成功的项目带来的收益也能够弥补失败项目的投资损失,从而证明了通过大型基金资助具有高风险的研发项目的可行性。Fagnan et al.(2013)[12]认为,资助癌症药物研发的大型基金与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在资本规模和资助技术上有所不同,与风险投资基金相比,大型基金资本规模要大得多,而且这些资本将大多数来源于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长期债券市场,尤其是来源于投资级的10—20年期债券。金融工程可以对债券类型进行结构化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偏好,从为适应更广泛的投资者的需求。他们认为,金融工程技术如果应用得当,将会有更广泛的影响和社会效益,比如可以用来提供社会保障,通过CDOs和ABSs技术改变证券的结构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等。ChristopherJ.Neely(2015)[13]认为,许多分析者将房价泡沫或者次贷危机归咎于金融工程的错误应用,但是金融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都应该承认,金融工程技术数倍的放大能力,金融工程用数学技术分散或转移风险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国内,江洪(2002)[14]指出,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可以引进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程技术来解决我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刘丽(2005)[15]认为,金融工程具有加快金融体系各层次的创新活动,为企业经营与投资提供必要的规避和分散风险的工具,提高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带动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飞跃,促使整个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的意义。陈东平等(2006)[16]认为,西部地区利用金融工程方法创新现有的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方式,可以打通城市化建设资金供给和长期资金的需求通道,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桓宇(2007)[17]提出,我国西部在发展资本市场时可以采用金融工程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周复之(2010)[18]指出,可以引用金融工程杠杆解决西部开发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并提出为西部资源融资的资源证券化的融资思路。叶永刚等(2010)[19]提出,可以通过金融工程杠杆原理来为内蒙古草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提出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的构想,同时建议更多地将金融工程应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金融理论对风险的认识和处理是金融工程技术的基础。Markowitz(1952)开创了现代金融学的研究,提出均值-方差理论模型,将风险因素引入研究中,提出用方差来计算风险,并提出了风险与收益对等的风险补偿思想,即均值-方差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会带来风险需要进行补偿,因此将不确定性表示为风险列入成本之中。另外,他们对风险的评估用平均值进行简化,无法刻画出风险不断变化的过程,这样很容易将一些有可能在某一时期获得盈利的项目排除在外,使得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很可能得不到开发。20世纪70年代,Black和Scholes推到除了期权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不仅能够带来损失的风险也能够带来获利的可能,并且能够计算不确定性带来的利益与成本的变化关系,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对于不确定性风险与收益的认识是期权理论成功之处,为管理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因为既然不确定性能够带来收益,那就有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够进行交易转移,这对于一些高投资、高风险项目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Stephen Rose(1976)推导出了套利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将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进行分解,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所持有资产包含的风险,我们可以据此选择想要承担的风险,排除不愿意承担的风险,为风险的分散、对冲管理提供了条件。
1.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
现代金融理论在有效市场的理想分析框架之下,认为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只要资金需求者提供的价格与资金供给要求的风险收益对称,资金供需双方就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交易并完成融资活动;而资金需求方提供的价格与资金供给方所要求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将导致投融资过程受到阻碍。可见,在现代金融理论的认识中,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是造成企业融资阻碍的重要原因,改变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则是解决投融资问题的关键。
2.风险规避心理
传统经济理论框架下,投资人是完全理性的,投资决策与风险的补偿有关,只要具有合理的风险补偿,就能够获得融资。然而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具有风险厌恶的特征,倾向于获得确定性的收益,而避免过高的风险。Thaler(1985)[20]认为,投资者具有损失规避的倾向,损失一单位的边际痛苦大于获取一单位的边际利润。因此,那些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即使具有高收益,但是由于行为人的非理性行为和风险规避心理,通常也难以获得融资。
3.信息不对称
现实世界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客观的存在。这些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阻碍交易的进行,使市场不能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也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在信贷资源配置中,银行不能依靠提高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来增加回报和降低风险,就采取了在合适的利率水平和担保要求下实行信贷配给策略,从而造成现实中某些企业的融资困难。
1.处理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债权类金融工具、股权类金融工具。这两类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融资项目的风险特征,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来看,债权融资是低成本、风险保留型融资方式,适合于具有稳定收益项目,不适合于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等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股权融资则是风险分担型融资方式,成本较高,但是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分担和资金需求。另外,根据项目特征或实际需要,还可对两种基本金融工具进行适应性调整或组合运用,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满足不同的风险与收益补偿需求,实现资本的转化以及在实体经济中的循环。
2.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传统方式主要有抵押、担保、约束性条款设计等,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方式增加企业还款保证,降低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也正是这些条款将那些发展初期、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排斥在门槛之外。对此,实践界中的企业家和理论界中的众多学者都在寻求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新方法,总结这些探索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途径:(1)关系型融资。关系型信贷,通过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对难以表达的“软信息”的掌握,弥补了其“硬信息”不足,降低了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2)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通过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的信息,降低中小企业授信风险,同时根据供应链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有效的融资方案,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适用性,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问题,也可以提升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
3.处理高风险的问题
根据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研究可知,投资者真实的风险偏好具有“S”型特征,即大多数情况下,投资人对风险较为敏感,倾向于规避风险,使得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超出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难以获得融资。因此,如何对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进行处理,降低风险或者分散风险,以使其适应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特征,或者进行高风险项目与高风险投资者的匹配,都将有助于解决高风险项目的融资问题。总结处理高风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大额资产分割为面额较小的证券进行出售实现风险分散,对这些证券按照风险进行重组分级,将风险较小的资产组合在一起,以较低的收益率进行出售,满足大部分风险规避者的投资需求,将风险较大的资产组合在一起,以较高的收益率进行出售,满足少数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实现对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融资。(2)组合融资。组合融资将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项目组合之后进行融资,实现不同项目之间风险与收益的互补,平衡高风险项目与低风险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将项目的风险与收益转换为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适合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实现对高风险项目的融资。实践中,如将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合理组合,在维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也可得到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从而实现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3)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针对大型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发展起来的投融资机制,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征。项目融资通常以项目的资产和预期收益作为保证,贷款人主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不用考虑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从而隔离贷款发起人的风险。项目融资还有利于避免国家政治风险,促进项目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促进大型项目的实施。(4)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技术开发领域,特别是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和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并通过其专业知识主动参与经营,协助被投资企业稳健经营、迅速成长,指导企业经营成功后,将所持股权卖出,取得高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从风险投资的特点来看,风险投资以股权投资特性保证了其获得高收益的权利。风险投资也通常投资于多个项目,这有助于其分散风险。同时,风险投资者大多是风险不大敏感的高净值主体,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看重的是高风险项目带来的高收益,具有风险的偏好特征。因此,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有效促进高风险项目的融资。
页岩气本质上是一种天然气资源,是一种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页岩气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压力、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进一步发展面临极大的阻碍。首先页岩气勘探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大,使得页岩气投资风险较高,新进入的非传统油气企业可能在勘探阶段就面临风险承受能力问题,而且目前的财政支持对页岩气勘探阶段的扶持作用不强,金融对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从而造成了页岩气产业的阻碍。金融工程是创造性的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方法,金融工程通过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分散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调动财政资金与金融体系的扶持作用,增加页岩气勘探开发资金支持,以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
页岩气勘探阶段的投资较大,根据页岩气勘探实践,单个页岩气区块勘探费用投资在一亿元以上,有的区块投资则达数亿元。然而一个区块勘探成功的概率极低,根据国际统计数据显示,矿产地质勘查的成功率通常只有5%左右,因此投资失败的风险极大,同时投资失败的损失也非常巨大,尤其对于新进入的页岩气勘探公司一旦勘探结果不理想,就可能造成严重财务问题,面临经营困难。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页岩气开发收益较高。根据礁石坝和长宁页岩气产量特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礁石坝页岩气田的收益预计能够达到600亿元,长宁页岩气田的收益预计能够达到102亿元。从大致收益来看,国内页岩气开发将带来较高的净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风险勘探投入的数倍到数十倍,因此具有补偿页岩气勘探投资风险的能力,这种高收益特征为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页岩气产业的高风险与高收益特征,页岩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策略设计如下。
1.权益投资保障收益
页岩气勘探风险极大,但是一旦勘探成功,资源开发经济价值也极大,通常是勘探投资的数倍到数十倍,因此一旦勘探成功,页岩气探矿权价值将获得极大提升。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这样的页岩气田勘探成功率只有1%,勘探投资风险为99%,但是勘探投资的收益率高达30—60倍,这个收益不仅能够补偿此项目的投资风险,还能够填补勘探失败区块的投资损失。因此,以页岩气勘探开发收益权作为还款保证具有经济可行性。同时,以收益权作为保障,能够实现高风险与高收益的对称,能够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也能够满足融资者的需求,能够较好地促进矿业勘探投资。以收益权作为还款保证,能够方便投资资金的进入与退出,由于收益权不涉及到企业股权结构,以及其他管理问题,因此具有转让的方便性,可以通过合适的价格,随时实现转让与退出,兑现投资收益。
2.组合融资降低风险
由于矿产勘探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因此单独投资一个或两个项目失败的风险很高,而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勘探项目,投资的成功率则大大提高。目前一些矿业跨国集团通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项投资,建立多元化的组合投资,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而不是把命运拴在一个或几个项目上。根据国际统计数据显示,矿产地质勘查的成功率通常只有5%左右,投资1个勘探区块成功的概率只有5%,而失败的概率为95%,但是投资于100个勘探区块勘探都失败的概率仅为0.951 00=0.59%,失败概率大大降低,而至少有一个区块取得勘探成功的概率为1-0.59%=99.4%,成功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对页岩气勘探区块少量,多数的投资能够极大的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实现对大多数页岩气勘探区块的资金支持,同时实现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
3.财政资金引导
由于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具有投资风险较高、资源开发企业不成熟、管理经验缺乏等特征,使得市场性金融机构难以对页岩气勘探进行大规模支持。因此,政府必须发挥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政府可通过一定的财政资金作杠杆,成立规模可观的页岩气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分散投资扩大对页岩气勘探企业的支持面,同时降低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的可能性,实现财政资金的持续循环,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化支持作用,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投资。这样不仅能够支持页岩气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多样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金来源。相比于传统的财政支持方式,政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留住勘探开发利润,同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还能够增加政策作用的直接性、有效性。
4.建立专业团队
页岩气产业的投资和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人士,必须具备具有专业金融知识的管理者,也必须具有熟悉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专家,准确地甄别项目投资潜力。通过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页岩气产业投资融资团队,根据页岩气勘探开发风险特征创新投融资模式不仅对页岩气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够对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弥补金融服务不足的现状。
资金可持续性是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对页岩气田总体收益的预测,本文对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可持续性进行计算。为了充分的分散投资风险,本文假设基金投资于100个页岩气勘探区块,投资份额占页岩气勘探总投资的10%,从而拥有10%的未来收益权。
1.投资收益
根据国际统计数据显示,矿产地质勘查的成功率通常只有5%左右,因此本文假设100个页岩气勘探区块中有5%的区块,即5个区块能够取得勘探成功。假设情况(1)为,5个取得勘探成功的区块中,有1个区块能够达到类似于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4个区块能够达到类似于长宁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那么这时候基金的收益为(600×1+102×4)×10%=100.8亿元;假设情况(2)为,取得勘探成功的5个区块都只达到类似于长宁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那么这个基金的投资收益为 102×5×10%=51 亿元。
2.投资收益率
考虑大多数区块只需投1亿元就能够做出继续投资或放弃投资的决策,从而降低投资成本。若这类区块总体勘探投资为1亿元,那么基金只需投资0.1亿元,就能够达到10%的投资份额占比。因此本文假设,大多数区块,即90%的区块在投资1亿元以后放弃,勘探遭到失败;而5%的区块总体勘探投资达到10亿元,但投资仍然没有取得成功;5%的区块总体勘探投资达到10亿元,并取得勘探的成功。这种情况下,投资100个区块,基金总投资额为1×90×10%+10×10×10%=19亿元。根据前文的投资收益,计算得出收益率分别为:100.8÷19=530%、51÷19=268%。可以看出基金投资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而且相比于投资一两个区块的勘探风险低得多,假设页岩气勘探为一个独立概率事件,那么在投资1个区块的勘探成功率为5%,而勘探失败率为95%时,投资100个区块勘探都失败的概率为0.951 00=0.59%,相反至少有一个区块获得成功的概率则为1-0.59%=99.4%,而只要有一个区块取得勘探成功,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就可以分享巨大的投资回报。从本文的假设来看,如果取得勘探成功的区块资源条件类似于长宁区块,那么产业投资基金分享的投资回报将达到10亿元,与产业投资基金的总投资额19亿相比,已经收回一半的投资成本,即至少有99.4%的概率可以收回一半的投资。那么我们接下来看,至少有两个区块取得勘探成功的概率为多少呢,根据独立概率事件计算公式,至少有两个区块取得勘探成功的概率为:1-0.95100-G11000.05-0.9599=1-0.59%-3.12%=96.3%,而两个类似于长宁区块的勘探成功,产业投资基金分享的投资收益将达到20亿元,因此有96%的概率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收回投资成本。据此来看,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能够极大的降低投资失败风险,增加投资成功概率。
3.极限情况
极限的情况考虑投资成本达到最大,即每一个区块的总体勘探投资都达到10亿元,那么投资100个区块,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成本为100亿元。这种情况下资金规模较大,考虑财政出资50亿元,引入社会投资50亿元。若勘探实践结果为前文所说的第一种情况,5个投资成功区块中有1个能够实现类似于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4个区块能够达到类似于长宁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即投资收益为100.8亿元时,投资收益率为1.4%。若勘探实践结果为第二种情况,即5个勘探成功的区块都只能达到类似于长宁页岩气田的开发收益投资收益为51亿元时,若不考虑财政出资,那么50亿的社会资本投资仍然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财政资金不能收回成本,但是50亿的财政资金撬动了1 000亿元的社会投资,对于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事实上,这只是极限情况,大多数情况都会更好,能够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总体来说,只要页岩气资源条件能够达到5%的勘探成功概率,产业投资基金的设想在资金可持续问题上就能够具有较好的表现,资金利用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循环。
总的来说,金融工程的发展既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促进金融功能的发挥,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好地服务从而促进金融效率的提升,最终促进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良好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的风险是造成现代金融阻碍的主要原因,合理有效地管理风险是现代经济发展对金融的要求。林伟光(2014)[21]根据产业革命的进程,详细分析了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提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金融革命主要通过现代信用体系的建立使分散的资金集聚起来,投入到生产经营之中,金融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资金聚集与供给的作用。19世纪末,在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以股权交易为特色的资本市场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长期且稳定的资本支持,金融发展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长期资本供给、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产业发展的深度科学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率化要求,使得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完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更需要缓解科技产品转化过程中不确定性风险,产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表现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8]。而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现出,从被动配合科技创新,转变为通过金融创新积极主动地介入到科技创新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方向进行挑选,分担科技创新风险,或者主动介入到创新企业的后续管理之中,化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等方面,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是阻碍科技产业资本形成与转化的关键,而管理风险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产业与经济发展要攻克的重要难关。
现代金融体系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能力不足。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基于发挥金融对资源集聚与跨期配置的功能进行研究,因此主要集中在金融体系的发展与金融结构的优化方面。而随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现代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金融结构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能力才是关注的重点。Robert Merton 和 Zvi Bodie(1993)[22]发表论文,提出了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围绕金融功能发挥实现。柳艳舟等(2003)[23]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金融服务能力才是关注的重点。Gurley and Shaw(1955)[24]也提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直接途径就是金融技术创新的观点。在现代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并不能直接作用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金融工程管理风险、解决金融问题,才是发挥金融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Fama(1970)[25]正式提出有效市场理论,Sheifer(2000)[26]基于三个逐渐放大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描述的价格完全反映了市场信息、投资者和资金需求者迅速实现价格匹配和交易,金融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等状态,体现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目标,而金融如何发展,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个目标是问题的关键。
金融工程通过消除金融阻碍和解决金融问题实现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实践中,投资人的非完全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是造成金融阻碍或无效的重要原因。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1974)[27]提出期望理论,认为投资人在较小的风险区间内执行风险-收益对称的投资决策,但是在超过一定的区间之后,投资者对收益所得的敏感性降低,收益继续增加,投资者效用增加较少;同样,超过一定的区间之后,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性也降低,损失继续增加时,投资者表现出冒险倾向。根据期望理论,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将很难获得投资,因为高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较少,而且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处于风险与收益的敏感区间,过高的投资风险偏离了其风险偏好。另外,信息不对称性也将造成金融阻碍。Ak-erlof(1970)[28]提出柠檬市场理论,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性将使市场的作用难以发挥,市场的有效均衡也难以实现。Stiglitz和Weiss(1981)[29]提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配给的根源。因此,在实践中行为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将造成对投融资活动的阻碍,面对这些问题和阻碍,金融工程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金融工具或进行金融创新,有效管理风险和解决金融问题,使投融资双方的效用得到满足,促进投融资活动的进行,从而消除金融阻碍提升金融体系的有效性。
金融工程技术还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套利活动,而套利活动正是Sheifer(2000)提出的使金融市场实现有效性的重要力量,通过套利活动金融产品的价格能够更加接近于真实价值,从而使金融市场更加有效。金融工程促进套利活动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通过金融定量分析方法,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分析和估值,然后根据”一价定律”买入相对低估的品种、卖出相对高估的品种来实施套利。二是根据Stephen Rose(1976)推导出了套利定价理论,分析影响资产价格的相关因素,找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通过管理不同影响因素选择、排除或对冲风险,锁定收益,实施套利。三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简单明确的影响信息很快被市场消化,简单无风险套利机会不断消失,而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加强对边缘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建立这些信息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通过信息把握趋势,实施套利。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引入金融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套利技术的发展,从而使金融市场价格更加接近于有效市场。
参考文献:
[1]John Finnerty.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corporate:An Overview[J].Financial Management,1988,17(4).
[2]Clifford W.Smith&Charles W.Smithson.The Handbook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M].Harper&Row,1993.
[3]Lawrence Galitz.Financial engineer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manage financial risk[M].Pitman Publishing,1994.
[4]斯科特·P.梅森,等.金融工程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Tanya S.Beder,Cara M.Marshall,等.Financial Engineering-The Evolution of a Profession[M].The Robert W.Series in Finance,2011.
[6]李茂生.关于金融工程及其在我国的运用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1):63-68,72.
[7]李德荃,郐海娜,李宁.金融工程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周洛华.金融工程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9]Blackburn,R.2006.Finance and the Fourth Dimension.New Left Review(May-June):39-70.
[10]Neftci,N.S.Principl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M].Second Edition.Elsevier.Canada,2008.
[11]Jose-Maria Fernandez,Roger M Stein,Andrew W Lo.Commercializing biomedical research through securitization techniques[J].Nature biotechnology,2012,30(10):964-975.
[12]David E.Fagnan,Jose Maria Fernandez,Anderew W.Lo,Roger M.Stein.Can Financial Engineering Cure Cance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Proceedings,2013,103(3):406-411.
[13]Christopher J.Neely.Financial Engineering Versus Cancer[J].Economic Synopses,2015,(18).
[14]江洪.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15]刘丽.从金融工程的视角看我国的金融深化[J].商业研究,2005,323(15):177-179.
[16]陈东平,郑建文,冯得强,等.构筑西部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J].西部论丛,2006,(1):30-31.
[17]桓宇.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金融工程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7,(1):50-51.
[18]周复之.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工程之路[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4):3-6.
[19]叶永刚,卢英,宋凌峰.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的构想及其经济社会意义[J].经济管理,2010,471(3):155-163.
[20]Thaler,R.H.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1985,(4):199-214.
[21]林伟光.我国科技金融发扎研究——理论几点及体系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2014.
[22]Merton,Robert C.and Bodie,ZV I.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i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A Functional Perspective.Eds:DWIGHTB.CRANE ET AL.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3).
[23]柳艳舟,田翠香,乔宗铭.功能与结构观: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的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03:96(6):56-58.
[24]Gurley,John G.and Shaw,Edward S.Financial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E2 con Rev.,Sept.1955,45(4):515-38.
[25]Fama,Eugene.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ournal of Finance,25,383-417.
[26]Shleifer A.Inefficient marke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7]Tversky,A.,D.Kaneman.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974,(185):1124-1131.
[28]Akerlof 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4,1970.
[29]Stiglitz J.E.and A.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9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