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具备怎样的国际视野?

2018-12-07 00:29朱东阳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9期
关键词:视野事物领导

文/朱东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才置于“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达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的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具备国际视野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质,更好适应新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为什么说国际视野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2016年5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这意味着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因此,广泛发现、精心培养、合理使用那些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和新时期国际竞争挑战的优秀人才,是党做好人才工作、组织工作的应有之义。

世界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当下有一个词非常流行,叫“迭代”。仅就其通俗用法而言这是指在现有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对现有事物的替代。正如当年苹果手机对整个手机及通信业态的颠覆,以及移动支付等新模式对我们工作生活造成的深刻影响,这个世界正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同时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恐慌”。我们取得了许多领先全球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在很多核心技术和专利产权上受制于人。领导干部如对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缺乏应有的敏感,对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缺少应有的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就谈不上“顶层设计”,更谈不上引领未来。同样,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也难以取得优势地位。具备国际视野,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新兴事物时做到了然于胸,面对深刻变革时保持清醒从容,面对风险挑战时转危为机,以更自信的姿态和更有力的举措妥善应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变革。

现实困难挑战日趋复杂。当前,我们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是长期的、尖锐的。经受考验、化解风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然而,个别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意愿还不够强烈、不够紧迫,对岗位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深刻,甚至曾有位县长说:“我不过一个小小的县长……”而现实是,我国很多县的人口已经超过西方一些国家的总人口。治理好一个地方或推动一个部门工作的开展,绝不是想当然的那么容易。新时代基层治理呈现出哪些新特征新挑战?某个领域、某个产业有哪些新趋势新业态?哪些是适合某地区的新模式新机遇?哪些基础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项目是可帮助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新亮点新风口?这些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正在时刻逼问着我们的领导干部:你是否准备好了?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两耳不闻窗外事”,恐怕会被即将到来的问题和挑战搞得手足无措,甚至有被时代淘汰之虞。

人才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文件中“健全人才畅通流动机制”部分第十八条指出:“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干部选拔渠道日益多元、人才流动机制日益畅通,领导干部即将面对的人才竞争压力不仅来自于“体制内”的身边人,更多的可能来自于那些平时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多的“体制外”的陌生人。这对于那些长期在某一特定领域工作,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短板”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衙门的“三门干部”来说,如何在更广大的平台上保持职务升迁、岗位调整时的竞争优势,是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那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干部,更有可能在承担重要任务和胜任关键岗位方面获得组织的信任。

如何定义领导干部的“国际视野”

具备国际视野是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那么,何谓“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是一种综合素质,是意识、知识、能力、经验的集成。国际视野一般指能够以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站在更广阔乃至全球的角度上观察经济活动、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国家治理、科技发展等各方面事物并形成自我认知的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一种对新事物新趋势保持高度敏感,能够主动地从更全面、全球化的角度看待事物发展、探寻内在规律的意识,同时对于实践发展变化的考察不局限于一时一域,而是以相当程度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按照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不断积累规律性认识,逐步形成个人对于事物的独到见解,以规律性认识指导实践开展。具备国际视野的人往往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事务、适应国际竞争,具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较丰富的参与国际活动的直接经验。

领导干部如何拓宽国际视野

应该说,领导干部拓宽国际视野只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个大命题中的一个具体方面,但具体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其中包含的内容又绝非本文可以尽述。这里仅提出一些思考。

要多读书,多关注新科技新业态新理念新发展。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读书。读书要讲究科学方法,重点是多读一些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内容相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同时兼顾那些在理论上特别是实践上与本领域本专业存在交叉的学科,切实做到“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这样一来,就能对当前国际发展形势做到“观其大略”。接下来就要做到“力求甚解”。这就要对各国在产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做出的新实践、总结的新经验等多加关注、思考、总结,以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实践进行深入思考、辩证分析,力求找到解决瓶颈问题的突破口。

要学历史,特别是相关领域的发展史。很多领导干部对于学史和拓展国际视野的关系知之甚微。正如如果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思想史,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今天的成就如何来之不易,无法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样,如果对各国在某领域的发展史缺乏必要的了解,仅关注此时此刻发生的新变化,就无法真正把握背后的本质规律,自然也就无法运用规律为我们的实践提供参考或指导。任何一项新事物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出现必然有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这其中遇到过哪些挫折、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了突破,对我们做好相关工作都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如果领导干部对于一个新事物的了解仅限于能够叫出它的名字,凭此就认为自己“高大上”“有水平”,这绝不是实事求是,不只会贻笑大方,更会错失创新发展的良机。

要多实践,在反复实践中将规律性认识不断引向深入。中国共产党人最讲究一个“实”字,既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果,有脚踏实地干的过程,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拓宽国际视野,最重要的是对新事物新发展新变化形成规律性认识,而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关键在于实践。从他国的实践中寻找到的规律未必适合我们的实践,结果很可能是“东施效颦”。正确的思路应当是在对中西方的现实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找到更具有普遍意义、更加一般的规律,而这离不开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反复实践。唯其如此,才能将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向真理迈进,更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视野事物领导
美好的事物
居· 视野
另一种事物(组诗)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视野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真相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