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浅析

2018-12-06 07:40赵晓梅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互联网

赵晓梅

摘 要:精准扶贫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创新型扶贫理念,是符合我国当下贫困现状的扶贫精神,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具体扶贫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程度阻碍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程。目前农村贫困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前粗放的整体性贫困识别、帮扶政策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识别到户、精准判断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缺乏顶层设计,农村互联网设施匮乏,缺乏专业的人才。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完善农村互联网设施,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精准扶贫自实施以来,各项扶贫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它是针对粗放扶贫而提出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优化整合地方扶贫资源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减贫手段。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字字千钧,寓意深刻。精准扶贫工作对我国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贫困面依然很大,扶贫脱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更加注重扶贫工作,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谋划来布局。农村的扶贫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梳理、认识并提出的新的举措。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的内涵

“互联网+农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农业产业链进入现代农业,基于信息透明基础,改善传统农业产业链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改变传统农业交易环节长、交易成本高的不利,从而为农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增值空间,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过程,其本质是“信息化+农业”,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减少交易成本,将最真实信息展现在广大的消费者面前,是信息生产力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链全过程的产物,通过对传统农业生产与流通的优化重构不断释放出信息经济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互联网+”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拓宽扶贫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生活状况,助推精准扶贫。

二、“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农业竞技模式,在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互联网+农业”是利用互联技术实现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彻底改造和优化升级,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主要方法。但它是一个新兴的产物,缺乏良好的顶层设计,规划不完善,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稳健、高效发展。资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不充分,挫伤了“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发展的积极性和实效。“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在农村需要充足的资金予以支持,政府资金支持不足使得“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推广体系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持,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推广体系并没有相关组织制度的保障。因此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推动发展,将“互联网+农业”打造成切实推动农村经济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

(二)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匮乏

“互联网+农业”是农业产业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革命,需要经过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广发普及的过程,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农村信息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互联网+”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仍然不足,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因为信息不畅通,很难再第一时间得到各类市场信息,很多农产品因没有销路直接烂在农田里,造成资源浪费也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先进的农业应用系统因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很难在农村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因此,需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

因为农村劳动素质低下,农民对互联网非常陌生,很少关注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只关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互联网信息资源浪费。广大的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在“互联网+农业”的技术领域难以及时得到技术支持,阻碍“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互联网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软件”。需要培养“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增强“软件”。

三、“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顶层设计互联网+农业的战略规划

目前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着盲目性,缺乏顶层设计和宏观长远的规划。只有解决好这个重要矛盾,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住“互联网+农业”的大方向。使互联网+农业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要从国家的层面搞好“互联网+农业”。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制度“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对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执行贯彻好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到上令下达,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互联网+农业”这一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完善“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整个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基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国家,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统筹管理,大力推进宽带入村工程。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经济条件的低成本智能终端,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应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业务服务平台。扩大现有电商企业开展的农产品销售业务,建立健全现代农业营销体系。大力推进实体经济与电商虚拟经济对接,加快建设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相关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

(三)重视“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互联网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发展互联网+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加快实施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以村镇为单位,鼓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电子商务平台的台前工作,壮大农业产业网络营销从业群体,让他们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懂得市场的主体,打造多层次,有竞争力的农村电商大军。

“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不仅能够扶贫,且以市场和效果为导向的特质,更契合精准扶贫的根本出发点,更有利于精准扶贫战略的真正落实。“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更多的探索创新,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做出及时的调整规划,更需要长期坚持。“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既要有统领全局的领导部门,也要有相关的扶贫主体完善的协调配合支持。“互联网+农业”一定能够在精准扶贫工作进程中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堅战的决定(2015-11-29)[Z].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