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究

2018-12-06 08:14周世林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早产儿通气

周世林

(大冶市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大冶 435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未种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Neonatal pulmonary surfactant)缺乏[1-2]。近年来,临床上出现典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的晚期早产儿显著增加,需要及时寻找有效方式对其治疗[3-4]。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晚NRDS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外源性PS替代疗法,该治疗方式能促使患儿的氧合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近年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关于该药物应用剂量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5-6]。为此,本研究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了不同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患儿中选取100例,所有患儿家长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胎龄<37周;入院时间超过36 h;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排除标准:严重感染;10 min Apgar评分低于3分;支气管、肺先天性畸形;由肺炎、胎粪吸入引发的呼吸窘迫。以用药剂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平均胎龄(32.56±3.68)周,平均入院体质量(1 698.02±420.89)g,共50例,男37例,女13例。对照组患儿平均胎龄(32.68±3.52)周,平均入院体质量(1 658.25±402.56)g,共50例,男40例,女10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患儿确诊为NRDS的1 h之内,对其行气管插管,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经气管滴入;将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制作成为混悬液,无菌鼻饲管经气管插管置入插管边缘下,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快速给药法给药,对照组为标准剂量70 mg/kg,观察组为大剂量100 mg/kg,药物每次滴注完成之后,保持1~2 min手工加压,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以此来促使药物在肺表面均匀分布,控制P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在44~55 mmHg、85%~92%之间,将潮气量作为依据,对PIP(气道峰压)进行合理调整。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如果患儿用药6~48 h之后,其病情依旧没有好转迹象,则要继续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其进行治疗,但总治疗次数要控制在3次以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的血气指标,包括PCO2、PaO2(动脉血氧分压)、OI(氧合指数)。对比两组通气时间与PS应用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CO2、PaO2、OI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24 h后的PCO2、PaO2均有所降低,OI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Table1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Table1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s)

OI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治疗24 h 75.25±20.08 82.56±18.98 PCO2(mmHg)治疗前52.78±13.21 52.69±13.09治疗24 h 41.25±8.95 35.25±7.02 PaO2(mmHg)治疗前62.39±36.68 62.95±32.05治疗前9.85±4.25 9.92±4.32治疗24 h 6.46±3.69 5.02±3.0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通气时间更短,PS应用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s)Table2 Comparisonoftherapeuticeffectsbetweenthetwogroups(±s)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s)Table2 Comparisonoftherapeuticeffectsbetweenthetwogroups(±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通气时间(h)198.56±42.59 132.02±30.22 PS应用次数(次)1.99±0.65 1.38±0.42

3 讨论

NRD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属于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该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对患儿生存质量与预后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显示,及早采用PS代替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能促使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的肺泡表面张力扩大,将其顺应性增加,促使肺部通气功能改善,将其病死率降低[7-8]。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的外源性PS,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现阶段,国内外多数研究证实了该药物在NRDS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9]。但是受到病情评估、患儿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了PS用量不足现象,这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尚未明确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用药剂量,本研究通过分析得知,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24 h后的PCO2、PaO2均有所降低,OI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通气时间更短,PS应用次数更少,可知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促使患儿肺通气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将通气时间缩短,PS应用次数减少。

综上所述,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早产儿通气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细柱五加叶及其两种主要三萜成分的表面活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