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了少有的“平稳”状态,除去国家通过去杠杆、增加投资等相关调控之外,高质量转换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是一条线,肯定要有波动,有波动的经济才是有活力的。当前的“平稳”背后还隐藏着原有增长动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如此,在我们从“追求数量”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就自然缺少了支撑,我们需要更多考虑新动能的培育,纺织行业亦是如此。
在当下的中国纺织行业中,有很多企业面临着二代接班的问题,有接班不顺,折磨着两代人的;有敢于放手,交给职业经理人去运营的;有的直至暮年仍旧无法放手,要在岗位上努力着的;当然,还有一些真放手,十分开心地交由二代去运营的……以上种种,总让我们思考,也许,我们该复制、传承的不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是一种可以行得久远的理念和精神。
中兴的现状源于那些被控制在别人手上的芯片,让它对美国太依赖了。我们在一些设备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依赖?如果,日本、美国也限制喷头出口给中国,我们国产数码印花机会面临怎样的生存考验?还有更多纺织智能制造关键部件、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也同样是大多依靠引进的状态。在中国纺织企业纷纷朝向高效、高速、智能化快步进军的状况下,若国产产品扛不起这份责任,总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日子当真无所谓吗?
佳能可谓从“山寨”逆袭成为国际大牌的成功典范。如何逆袭?关于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重视,但我们创新的步伐是不是可以再快点?在某些产品领域,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努力,也该摘掉“仿机”的帽子了,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当口,我们的目标是不是真的明确?
用更为理性的视角观察,现在不仅仅是在海外市场我们的高端制造能力不足,中国本土市场亦如此。细细想来,这些现存的短板,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潜在市场?如今行业智能化的创新步伐越迈越快,下一步,纺企会考虑什么?智能化与经济性是不是一个维度的做法?也许,是时候做减法了。也许,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并非极致的智能化,毕竟能够落地的创新才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