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溪中华秋沙鸭生态习性研究

2018-12-06 10:49梅爱君刘佳鲁庆斌高欣徐卫南
四川动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栖息地越冬种群

梅爱君, 刘佳, 鲁庆斌, 高欣, 徐卫南

(1.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杭州311300; 2. 杭州市临安区林业局,杭州311300)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是一种中型游禽,隶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鸟类》列为濒危(EN)物种(汪松等,1998;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7)。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中华秋沙鸭已成为一个种群较小且数量正在下降的物种(Heetal.,2002;Liuetal.,2008;Solovievaetal.,2012)。

全球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估计少于5 000只(Solovyevaetal.,2012);在中国越冬的估计为1 200~1 500只(何芬奇等,2006)。最主要的繁殖地在俄罗斯东南部,少数在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赵正阶等,1994;汪松等,1998;Collaretal.,2001)。中华秋沙鸭越冬习性很特殊——分散而小群活动(邵明勤等,2012),越冬地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仅在江西省鄱阳湖流域(邵明勤等,2012)、重庆市江津地区(洪兆春等,2013)及广东省惠东地区(朱慈佑等,2014)等有研究报道。2015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溪发现中华秋沙鸭种群,之后开展了连续3年的监测研究,以期揭示其生态习性特征。

1 研究区概况

天目溪全长174 km,是富春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部。在临安区境内长56.8 km,有7条主要支流汇入,流域面积788.3 km2,天然落差达1 010 m,平均流量为11.48 m3·s-1。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 638.2 mm。流域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有茶Camelliasinensis、桑Morusalb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组成的经济林或纯林和混交林。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活动的河段位于天目溪中段,全长约36 km。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中华秋沙鸭在浙江省是典型的冬候鸟,2015—2018年,根据其历年来的活动特点,选择11月至翌年3月为调查时间,每月调查2~4次,每次调查1~2 d。每日调查时间为09∶00—12∶00和13∶00—16∶00。

在2015年发现中华秋沙鸭区域的基础上,确定5个监测样点,采用样点法调查(图1)。使用20~45倍单筒和8~10倍双筒望远镜、手持GPS定位仪(Garmin eTrex H)及数码相机(Cannon EOS 7DⅡ,EF 100~400 mm f/4.5~5.6 LIS)等进行观测。发现中华秋沙鸭种群后进行样方调查,记录样方的经纬度、海拔、水深、河宽、水流速度、植被类型及距公路的距离等,并在1∶50 000地图上标示,同时拍摄照片。水深采用铅锤法测量,在中华秋沙鸭活动的河段,从上至下以45°划船,测3个点,取平均值。河宽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测量,选3个位置的实际河宽,取平均值。水流速度采用流速仪测量。距公路的距离直接用卷尺测得(较近)或通过经纬度测距软件计算(较远)。

图1 天目溪中华秋沙鸭调查区域Fig. 1 The survey area of Mergus squamatus in Tianmu River

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活动类型有单独型和集群型,为了分类的完整性,把单独型也看作群,称为孤雄群或孤雌群。集群型又分为雌性群(全部由雌鸟组成的群体)、雄性群(全部由雄鸟组成的群体)和混和群(群体中既有雌鸟,又有雄鸟)。

2.2 数据处理

调查结果排除重复记录,并保留最大值。所有数据均在Excel进行整理分析,在SPSS 19.0上进行统计分析。因样本量较小,年度间性比差异比较采用样本百分率uc检验,0.01

3 研究结果

3.1 集群大小和性比

调查累计发现中华秋沙鸭25群,共106只次,平均每群4.24只±0.98只(图2)。最大一群10只,有2频次,占总频次的8%;最小一群1只,有2频次,占8%;出现频次最多的是3只/群,有8频次,占32%。因此,主要集成3~6只/群,有17频次,占68%。所有群体可以分为3个类群,即孤雌群2群(只发现单独雌性个体,未见单独雄性个体)、雌性群7群、混和群(包括1雄多雌、1~2雄1雌和2雄多雌等)16群。

图2 天目溪中华秋沙鸭集群特征Fig. 2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Mergus squamatus in Tianmu River

雄鸟22只次,雌鸟84只次,性比为1∶3.82。按年度计算,2015—2016年,雄鸟7只次,雌鸟32只次,性比为1∶4.57;2016—2017年,雄鸟5只次,雌鸟19只次,性比为1∶3.80;2017—2018年,雄鸟10只次,雌鸟33只次,性比为1∶3.30。天目溪中华秋沙鸭种群3个年度的性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有一定稳定性。

表1 年度间中华秋沙鸭性比差异(uc检验)Table 1 Comparison of sex ratio differences of Mergus squamatus between years (uc test)

注: p1、p2、p3分别为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雄鸟所占比例

Notes: p1, p2and p3are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from 2015 to 2016, from 2016 to 2017, and from 2017 to 2018, respectively

3.2 栖息地特征

中华秋沙鸭栖息的河道开阔,河宽30~60 m,附近有沙洲;水体较浅,水深40~60 cm;水流平缓,流速0.3~0.5 m·s-1。栖息地周围存在一定的人类活动,表现为距居民点较远,凡是河边有房屋的地段(离河岸小于100 m)均无其活动踪迹;距公路的距离可远可近,最近可达30 m以内,但这种生境需要茂密的乔灌木或竹林隔离(表2)。

表2 天目溪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特征Table 2 Habitat feature of Mergus squamatus in Tianmu River

4 讨论

2015—2016年,在天目溪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后,相继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因此,可以认为天目溪分布有稳定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分析其栖息地特征,发现中华秋沙鸭对人为活动十分敏感。

方弟安等(2009)研究发现,中华秋沙鸭在越冬地的配偶制度表现为一夫多妻或二夫一妻,通常是强壮的雄鸭占有1只以上的雌鸭,而青年雄鸭和成年雄鸭有时会共同拥有1只配偶。本研究与其较一致,性比表现为1∶3~4。但有的研究认为,性比接近1∶1(邵明勤等,2012)或1∶1~2(刘宇等,2008)。由此可见,中华秋沙鸭的性比在各地不同且不固定。这说明中华秋沙鸭的集群方式具有多样性,如本研究发现有孤雌群、雌性群和混和群等。

集群有利于动物发现和逃避天敌,提高个体适合度(Hamilton,1971;Pulliam,1973;Treisman,1975;Bertram,1980;孙儒泳,2001;Beauchamp & Ruxton,2003)。但集群过多又增加个体之间的竞争,降低个体的适合度(孙儒泳, 2001)。因此,动物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有一个最适的集群大小,这与天敌、食物的可获得性、栖息地结构和种群大小等有关(孙儒泳,2001;Liuetal.,2008)。食物的可获得性、栖息地结构和种群大小相互关联,因此,最适集群的大小最根本地取决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分布特征。本次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以集成小群为主,主要为每群3~6只,与赵正阶等(1994)报道的每群3~5只一致,也与鄱阳湖每群2~8只(邵明勤等,2012)、綦江每群2~4只(洪兆春等,2013)等地的研究较为一致。说明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特征表现为分散成小群活动,这与其长期适应山区溪流越冬生活相适应。综上所述,中华秋沙鸭呈小群活动的原因主要为食物因素。从以往报道和本研究结果看,中华秋沙鸭倾向于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河道中有沙洲等(林剑声,何芬奇,2003;汪志如等,2010;朱慈佑等,2014)的山区溪流中越冬。而山溪鱼类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分散(胡茂林等,2014),这决定了主要取食鱼类(易国栋等,2010;邵明勤等,2010)的中华秋沙鸭必须分散成小群活动。

中华秋沙鸭作为一种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的全球濒危物种,开展其越冬种群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利于该物种的种群恢复。因此,在中华秋沙鸭越冬地实施砂场整治和禁止捕鱼等相关措施,应成为天目溪中华秋沙鸭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建立中华秋沙鸭监测网络,对当地社区开展保护宣传,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也应成为保护该物种越冬种群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栖息地越冬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基于双种群CSO算法重构的含DG配网故障恢复
2龄草鱼越冬掉膘影响因素的研究
BEAN SCENES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