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思考

2018-12-06 12:44:24刘久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留学生

刘久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730)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科技、文化、卫生和教育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高等院校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趋势。依托开放的世界教育资源和人才市场,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化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1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中国政府高等院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体现了教育国际化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发布实施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 “双一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加强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趋势,更成为大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明确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五项改革任务。不难看出,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2 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方式和现状

国际合作交流是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桥梁,在提高院校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院校外事部门作为对外交流沟通的协调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的国际合作交流方式如下:

(1)日常外事接待工作。这是高等院校外事部门的对外交流的常规工作,已逐步从交际应酬、迎来送往,转变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增进友谊、促进合作的重要的政策性、策略性工作。在对外交往中做到平等、对等接待,以自身院校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交流,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因公出国(境)工作,也就是常说的“走出去”,是指申请和报批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因公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和留学、培训等。国家鼓励支持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采取按需申报原则,出国批次和时间不受指标和天数限制。

(3)外专引智工作。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是我国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引进国际顶级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和水平,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国际视野,提升科研教学水平的目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外专引智工作,积极申请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地方外国专家局的引智和培训项目,主动申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创造条件引进优秀的国境外人才,特别是高端科研学者需求不断增大,引智工作逐步呈现高端性、团队性、灵活性等特点。

(4)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工作。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与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NGO)、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项目,设立了各种合作研究中心,对院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留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等院校积极与国际一流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努力实现生源、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开展对外教育宣传,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留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和外事工作的重要任务,工作呈现文化差异大、教育层次多、培养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6)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召开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是高等院校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逐渐呈现影响力大、规模小、层次高的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或重大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和国外一流院校、科研机构召开学术研讨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教育的发展。

3 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高等院校的国际合作交流不仅为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机遇,同时也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有利发展的环境。

(1)大力开展“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工作。“引进来”就是引智工作,要按照“以我为主、按需引进、讲求实效、高端引领”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外籍专家聘请工作,特别是高端外国专家的聘请工作。目前外籍人才流动频繁、人才聘用和选任难度高、国内配套政策不完善,对选对人、留住人、用好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家外国专家局实行两证合一制度,简化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制度手续,为做好外专聘请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高等院校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大力引进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学家、科学数据的领军人才,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遵循外国人才引进规律,创新引进外国人才方式,积极营造外国人才科研创新的学术环境,健全外国人才配套保障机制,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

“走出去”就是因公出国(境)派出工作,是教育国际化和高等院校内在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因公出国存在审批严格、手续时间长、手续繁杂等问题,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时就存在无法派出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院校对外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正常开展。高等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认真做好因公出国(境)派出工作,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细化工作流程和管理规定,为院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保障。

(2)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做好留学生工作。 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但还是存在合作层次偏低、合作对象不对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我国高等院校均已具备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和外部条件,要继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将中外合作办学和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优化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走向世界。

(3)培养打造高素质国际合作交流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稳步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国际水准的高素质外事人才,懂专业、外事好、懂政治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紧缺。目前高等院校外事人员人数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结构层次都有待提高,应建立外事人员培养交流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才,为高等院校国际化提供人才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培强,杜桂萍.关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2):12-14.

[2]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113-116.

[3]孙璐.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D].杭州: 浙江大学,2009.

[4]张少雄.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施化力培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9-24.

[5]邹亚军.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2(2):31-33.

[6]冯振业,杨鹤.对大学的第四职能: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些理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6):61 -66.

[7]邓星辉.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外语教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181-183.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留学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