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12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校园贷的快速发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当代大学生对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但对于以家庭支持为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能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这就给校园贷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偿还校园贷困难、校园贷催账要账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因此,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校园贷的风险,让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显得尤为必要。本项研究选取沈阳市内六所高校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校园贷风险认知情况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尝试探索大学生校园贷风险认知现状,为大学生在进行校园贷办理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本项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在于结合规范的数据调查方式和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立足社会,联系当今校园“裸贷”等热点问题,以初入高校的低年级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学生对于校园贷款的风险认知现状,探究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但由于高校数目众多,考虑调查成本和时间的限制,对沈阳市内六所高校进行随机抽样并展开调查,且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受到外界校园管理等影响因素不均,主要样本在低年级学生中抽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对校园贷风险的基本认知、对校园贷平台运作模式中风险认知、对于办理使用“校园贷”意愿分析三个维度全面清晰地了解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风险认知情况并对其逐步展开研究。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主要为初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不限定调查场所。针对调查对象,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尽量全面、平衡地覆盖各大高校及专业。
本次调查实际共发放问卷412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问卷有效率为91.5%。在回收的问卷中,男性占比39.75%,女性占比60.2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分别占比61.75%、24.25%、8.75%、5.25%。城镇户口占比62.0%,农村户口占比38%。
对于大学生对于校园贷风险的认知情况,本次调查重点针对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基本认知现状、大学生对校园贷平台运作模式中风险认知的分析、大学生对于办理使用“校园贷”意愿这三个逐渐深入的问题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比对,从而展现出大学生对于校园贷风险认知的现状。
校园贷的风险因素众多,我们从隐私安全、办理形式、程序流程、机构规模、个人信誉、利率风险等因素进行考察。经数据分析,大学生尤其重视形式是否合规合法(79.25%)以及利率的高低(75.5%)隐私是否得到保障(74.75%)等风险最为注重。同时各项风险因素的比率也都较高。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风险有着一定的理解。这也说明大学生在使用校园贷时会考虑到一定的风险因素。同时,关注度最低的项目为“办理程序是否复杂”这说明学校、社会在对校园贷风险进行宣传时,应当更加侧重对于校园贷手续及办理程序上的风险进行宣传。加强宣传有关“校园贷”办理程序中的风险十分重要,社会案例中,许多校园贷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事先订立还款的合同以及校园贷办理流程上存在着疏忽与漏洞,导致贷款人后期维权出现问题,无形中加大了“校园贷”的风险。
(1)个别社会贷款机构押金诈骗。校园金之后联系不上借款者的风险。有调查数据可知,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贷平台运作模式中,存在个别社会贷款机构 押金诈骗,虚假宣传,先收押心存疑虑仔细询问(43.25%)和受害怕受骗停止办理(48.0%)。只有少数的受访者认为是必经程序,应当缴纳(8.75%)。这表明大学生群体对于率先缴纳押金的情况,有着警惕严谨的基本心理。这种警惕的基本心理有利于大学生在接触到校园贷时能够更好地关注与了解到校园贷自身存在的风险,从而减少恶性事故发生的可能。但这种警惕心理是出于涉及财产关系时对于陌生事物所抱有的一种本能的警惕心理,在对于大学生宣传办理校园贷的相关风险时,要利用好这种警惕心理,以使得大学生对于这种风险有着深刻的了解、透彻的理解。让大学生在使用校园贷之前了解到校园贷的相关风险,以降低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
(2)手续流程不合法。校园贷平台运作模式中,手续流程不合法是极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调查数据显示:熟人介绍(62.5%),传单海报(11%),上门推销(8.25%),电话推销(4.50%),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9%)其它方式(30.25%);受访者表示通过熟人介绍办理更加安全可靠,这也是校园贷中常见的。这也是校园贷平台运营模式中最为常见的办理模式。这种模式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也是众多受害者受到校园贷伤害极为重要的原因。同时,仍然有35.66%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其他”选项,我们通过答案的反馈来看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校园贷”“选择合法渠道”。这表明,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坚持原则,抵制校园贷的办理。同时,“熟人介绍”这一形式作为受访者最为信任的办理方式,其内在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熟人的警惕心不够强,放松了警惕心、防范心,从而使得一些校园贷自身的风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校园贷平台运作模式中,暴力催收是最受关注的风险,超过半数(53.25%)的受访者表示“向学校或警方报告”,相当比例(40.75%)的受访者表示会有家庭帮忙解决问题,但一定比例(40.5% )的受访者表示自身还款,校园贷事故高发的极重要原因就是贷款者坚持自己还款,但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承担校园贷高额利息的还款能力,再加上校园贷“利滚利”的还款模式,使得大学生所需还款的数额不断的增加,还款压力迅速增大,在此条件下,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防患于未然,应当加强对于校园贷风险的宣传,是大学生对校园贷的风险有着深入的理解,合理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合理控制风险。(1)大学生对于办理使用“校园贷”意愿的分析。①对于“经济危机”处理办法。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多处在出现经济危机或存在超出其经济能力的购买意愿的情况下,由调查数据可知,在此假设情况下,有84.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使用校园贷,但仍有15.5%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校园贷。总体来说,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风险以及其危害有着一定的认识。②对手续程序的倾向性。校园贷相比于正规贷款机构其最大特点在于审核审核条件少、标准低、下款快且程序简单。相关案例中的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因为这一特性而选择使用校园贷。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将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程序简单的校园贷。这表明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借贷的风险。对比“对‘经济危机’的处理办法”与“对手续流程序的倾向性”我们进行分析可知,当我们的设问方式直接提及校园贷这一敏感名词时,愿意办理校园贷学生的比例较小,而在设问方式转换为校园贷最大特点—“程序简单、下款快”时,办理的比例有15.5%上升到28.5%,将近翻一番,这种变化在一定的层面上说明,大学生在仍然存在着相当比例对于校园贷的风险了解不透彻,不能真正的衡量出自己承受风险的水平,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2)对“校园贷”风险的实质理解。从调查数据可知,第一次使用“校园贷”并成功还款后,七成受访者不会二次使用校园贷,三成受访者表示会继续使用校园贷,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校园贷的风险,不会继续使用,但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仍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校园贷自身的风险,选择铤而走险,继续办理。二次使用校园贷,且身边有成功案例,这就大大加强了办理校园贷的可能性,而对于二次使用校园贷,表明贷款人对于校园贷相应的风险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在办理过程中的风险极有可能被忽视,导致风险控制的不足。
本次调查涉及校园贷中身边案例的影响、教育宣传的程度、法律机制对校园贷的管理及学生对校园贷的运作模式的理解等内容。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宣传力度与受访者身边办理校园贷人数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受访者对身边校园贷情况的认知:学校的宣传力度越大,身边人办理校园贷的案例越多,受访者对校园贷越存在危机感,也会增加风险意识。反之学校的宣传力度越小,身边人办理校园贷的案例越少,受访者对校园贷越没有危机感,从而也会减少风险意识。这说明,必须增强对于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宣传教育,才能增强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风险认识。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2]。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校园贷的危害普遍十分关注,最为关注“泄露隐私”、“财产损失”、“暴力催收”这三项风险。对于办理校园贷对于个人名誉的影响最为忽视,从对于校园贷危害的宣传方面来说,应当加强对于校园贷恶性事件对个人名誉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校园贷的风险。
调查结果显示,校园贷平台运作模式中,暴力催收是最受关注的风险,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向学校或警方报告”,相当比例的受访者表示会有家庭帮忙解决问题,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表示坚持自己还款,校园贷事故高发的极重要原因就是贷款者坚持自己还款,但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承担校园贷高额利息的还款能力,在此条件下,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任何制度建设中平台建设是关键。一是增加平台信息透明度。对于平台相关信息要及时更新公布,使平台客户及时掌握平台情况,不断督促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加强信贷资料审核力度。“校园贷”平台应完善信贷审批制度,避免冒名贷款等情况的发生。三是提高信贷准入“门槛”。例如,可以由学校提供学生诚信证明,学生家长提供信贷担保等方式,逐步淘汰劣质客户。四是平台应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平台应在授信时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充分提示违约责任,避免由于风险提示不足产生纠纷。五是降低信贷费用。高的借贷费率会导致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增加平台风险控制难度。降低信贷费率可能会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增加平台业务,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对“校园网贷”的内容涉及较少,不能适应“校园贷”规范管理的需要,所以制定专门的监管办法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应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对传统电商、分期付款模式“校园贷”的监管可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沟通协调,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三是成立行业协会。应成立“校园贷”行业协会,将阿里、京东等大型平台的经营理念灌输到整个行业,增强行业企业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减少校园贷本身的风险。
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征信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如果将互联网金融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可以极大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是可以避免互联网金融的重复授信,降低网络借贷平台的损失,还可以避免类似郑某跳楼悲剧的发生。二是可以提高借款人失信的成本,增加还款意愿,避免校园贷平台采取非常手段进行催收。三是有利于提高公众的诚信意识,构建良好信用环境,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水平。我国正处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上,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校园贷就是其中一种,加之大学生对于新兴事物的接触能力强、接纳速度快,是校园贷近年来迅猛发展,但在校园贷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极易出现的风险与问题,大学生群体应当准确衡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身的权利与责任,正确合理的认知校园贷产品的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