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禹泽
鞍山市第八中学 辽宁鞍山 114000
英语作为全球共用语言,是不同语言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在外交和贸易往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掌握简单的语言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openmouth进行交流[1]。所以,面对我国“哑巴式”英语的学习现状,我们要认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从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学校教育中,英语教学课程已经纳入了教学范围,可以说我国英语教学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进入21世纪,我国也在不断对教学体系中的英语结构进行深化改革[2],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经过40年的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教学体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暴露出了我国高中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不习惯用英语进行交流,即“哑巴式”英语的现象。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处于萌芽的阶段,真正应用水平并不高。
“哑巴式”英语现象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英语知识点完成课本中的习题,或者能够轻松应对英语考试,但是在英语听力和口语交流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听不懂、说不出是一大问题。同时,学生不愿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即使进行交流,也十分笨拙,并不流利。这是中国学生最普遍的英语学习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这也成为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我国高中生“哑巴式”英语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是非英语语言国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纯正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3]。同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短暂的45分钟的课堂上学习英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在课堂之外,学生缺少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长期不使用英语交流,就会形成“哑巴式”英语的现象。
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十分注重维护其个人形象,害怕因英语口语交流存在语法错误或者不流利等问题被同学嘲笑。所以,学生不愿意开口讲英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爱说英语的习惯。
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偏差,即学习知识更多是为了取得满意的成绩,所以,很少有学生真正思考教育的意义。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偏离了教育最初的目标,也阻碍了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哑巴式”英语现象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和学校没有认识到英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同时,中西方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容易受本国语言习惯的影响,进行英语交流时英语表达不地道,容易产生误解。
改变我国高中生“哑巴式”英语现象势在必行,相应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4],教师从自身做起,改变英语教学目标和英语教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在课堂中融入多样的英语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克服心理障碍。
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演讲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从最简单的英语自我介绍开始,促进学生养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当养成这种习惯,学生就会发现开口说英语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练习开口讲英语,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而且当自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还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我国当前英语教育的重点目标。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变我国学生“哑巴式”英语的现象,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应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