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扎实,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要保证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开展,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国家制定出了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律规章,这些法律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也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行业规章、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都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具体内容的制定和修改,这些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统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员工进行会计业务必须要遵守的规范,这些规范对员工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也能够保证员工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会计管理制度也逐步得到完善。其中会计法律、行政规章、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的确立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依据。员工在开展业务时,必须依照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也使得员工更加重视从企业的总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针确定纲领性的管理意识,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管理员工的行为,促使员工从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出发,重视对业务成本的控制,促使员工树立整体意识,保证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当前内部会计管理现状,对各类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明确会计体系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优化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一定的成本管理意识。首先,内部管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针对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先进的机制,有利于创新会计管理制度的应用形式,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内部会计制度使用效果。其次,在完善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经济特点等,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发挥会计部门的经济职能,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加强风险信息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认真梳理经济活动事项、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查找业务风险点、制定防范对策。通过对历年财务数据的计算分析以及行业性质、特点、发展的前景等因素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和风险指标,为以后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对发现的潜在风险及时整改,避免风险再扩大造成的损失。建立清晰的业务报告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聘请外部专家评估制度。要求详尽的投资研究报告、筹资计划报告、清晰的财务分析指标、实地考察,强化风险处置与应对能力。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流通系统,使各级人员共享相关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涵盖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的各个部门是预算的执行层。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对比,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总结经验。为下一次预算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对预算的执行情况采取合理的考核方法、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员工努力完成预算目标。
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层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树立正面积极的经营理念来影响企业文化。引进高素质的投资研究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等。开展定期、不定期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知识,积极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营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业务流程,将各部门有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效率等规定要求融入其中,将业务风险点纳入制度管控范围,突出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点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制度,重视员工培训教育。根据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的原则、相互制约的原则以及“职责职权对等”的原则,合理明确的设置涵盖组织机构的设置、监督管理机制、人员培训制度、控制环境等内容的职责职权。对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堵塞制度漏洞,弥补运行缺陷,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度。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际完善期间,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各方面工作要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应用先进的责任制度与内部牵扯制度等,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应当创新工作形式,完成当前各方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