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710065)
我国自古传承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条,儒商伦理思想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让许多原本踏实苦干的企业家及新兴行业的管理者为了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道德滑坡、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产品盛行,问题食品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层出不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个人著作《摆脱贫困》中就提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道德精神是企业流淌的血液,企业家之所以称之为“家”,首先要满足作为人的各项要求,而欲立“人”先育“德”。企业家的道德修养是使一个企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建立企业良好形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在市场体制不健全,社会矛盾尖锐的当今时代,提高企业家自身修养,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感迫在眉睫。
1.企业家的含义。企业家的重点在于一个“家”字,常识告诉我们类似于“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名号都是给予在其研究的专属领域有着卓越能力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企业家顾名思义,就是在管理经营企业方面高人一筹的领导者。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有杰出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预测能力等,对于市场的触角十分敏感,在传统发展轨迹中不断寻求创新改革。企业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新兴阶层,他们为社会创造着源源不断的价值,推动了社会飞速进步。
2.企业家伦理道德的含义。企业家的道德被赋予了多层含义。首先,它包括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应有的自身修养,基本的优秀品质都应该在企业家身上具备。其次,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应该强调诚信、自律、脚踏实地。再次,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家的道德建设还包括对国民负责真诚,对社会无私奉献,对国家忠诚热爱等精神。企业家的伦理道德是在面对公司内外部利益冲突时的价值取向,是面对金钱、股权等极大诱惑时企业家秉持的信条和准则。
1.企业家自身修养程度低。企业家首先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着人们本性中的通病,如自私、贪婪、趋利等等,而这些人性中的缺陷之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大多是因为后天环境,即家庭、学校教育,文化程度,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建设一部分在没有成为企业领导者之前就建立起来,而道德的有无和修养程度与能否成为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无直接联系。所以,一部分企业家的自身修养在职业初期就显现出较低水平,导致其领导的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是无良企业,只为谋取利益,对市场和社会毫无贡献之心。另一部分企业家则经历了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少了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乱了阵脚,企业家的道德约束也随之放松,他们对金钱、权利、地位物质的贪念越来越大,急功近利,以不正当的手段为企业和个人谋取更多的灰暗收益。
2.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马克思有言:“如果资本有10%的利润,它就敢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犯下任何罪行。”长期以来利益和道德好像总是被放在对立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观念更是被绝对化。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不可避免地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最大效益,就要最大可能降低企业成本,想方设法在各个环节中赚取利益,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往往是牺牲产品质量,降低服务水平,甚至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使用有害物质。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以企业家的决策为导向,他做了什么决定,各层级部门就会按部就班地执行。如果伦理道德在与利润最大化的激烈博弈中败下阵来,那么企业便会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最终作茧自缚,失去市场和消费者。
3.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对于企业家而言尤为重要。作为主要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主动挑起社会全面建设的大梁。而绝大多数企业家没有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长期生存之道。他们以浪费社会资源,破坏环境,压榨社会劳动力来提升经济指标,对社会慈善事业态度冷漠,只顾眼前利益,置消费者的产品使用安全于不顾。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使企业家轻易地打破道德底线,形成社会发展的不良风气。
4.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此环境下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这就衍生出众多资产流失和腐败问题。企业家在这种转型期的体制内生存,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就会抛弃企业家应有的伦理道德,出现官商勾结,官商相护,钻经济体制改革的空子,偷税漏税。在长此以往的暗箱交易中,企业家逐渐漠视良知,为贪欲而道德沦丧。
5.监管不力。监管对于市场经济是国家伸出的一把无形的戒尺,是干预和规范发育尚未完全的市场的有效手段。然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过失及不正当做法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惩戒力度相对于企业冒风险获得的利益而言作用甚小。企业家在这种不痛不痒的监管下为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会一次次铤而走险,最后的伦理道德也没了约束。另一方面,我国监管体系侧重于市场门槛、资金流动、产品质量、技术投资等,忽视根本的企业及企业家的道德监管体系建设,缺乏与时俱进的有效企业家道德评价体系。这让企业家们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片面地用金钱和地位包装自己。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伦理道德建设,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熏陶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企业家也应加强儒商理念浸透到自我修养和企业管理中。将仁义和诚信作为商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加强企业家道德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树立的道德规范适合现行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的伦理道德要与企业自身发展良性结合,将经济利益和道德良知作为相辅相成的元素加强企业可持续性。
1.加强企业家道德认知,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物质世界的各种诱惑对企业家的道德冲击比普通人来得更加猛烈,企业家应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训,不断用优秀文化来提升自身修养,时刻反省、自查。另一方面,社会要突出以伦理道德为企业文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全国优秀企业家”“十佳杰出贡献企业家”的类似评选中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参考因素,不排除以道德评分来决定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企业家发扬伦理道德。
2.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势头猛,面对自由开放的经济环境,道德建设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来支撑。这就需要制定更详细更有效的市场监管规章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打造公开透明,公正健康的竞争环境。政府行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简政放权”的同时避免不作为和无效用的监管行为。严厉打击企业家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对失信企业,威胁社会、民众安全企业的惩处力度。
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不是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拉动了多少投资,而是怎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过硬的品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强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建设,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内心对精神品质的坚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诚信经营。
企业的生死存亡、繁荣衰败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要力量。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头人,言行举止和每个决策所体现的道德修养无一不在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只有保证上层建筑的道德高度,才能稳固基础建设,才能带领企业和社会经济往更高层次实现突破。用过对企业家伦理道德的研究,才能找出道德缺失的根源,才能及时纠错,保证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我国未来的企业发展壮大培养高素质的优秀管理人才。
企业家只有将仁义道德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将社会建设视为己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实现经济利益和精神世界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袁媛.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道德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2] 付吉元,杜锋锋.利润追求与道德危机[J].河北企业,2012,(10):51.
[3] 李蓉.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道德血液的养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2).
[4] 谢吉庆,于朝晖.企业家道德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商贸,2009,(21):230-231.
[5] 刘军宁.沉默的利润[J].新财经,2004,(9):124.
[6] 李蓉.从三鹿事件透视企业家的道德血液[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