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方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确认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虽然是最后一个提出的会计程序,在我国会计理论中研究中被关注度相对计量、记录和报告来说低很多,针对会计确认的研究非常少,也因此会计确认经常被认为是计量的附属,从广义概念上来说,确认和计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葛家澍在一篇探讨会计确认的文章中说“会计确认和计量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从狭义来说,会计确认是可以被看做一个独立的会计处理程序,每一个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是一个独立程序。
1970年10月,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组织成立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出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该公告第一次提出了确认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确认包括的内容。
会计确认的广义概念可以用下面三个确认步骤表述:
第一通过选择和分析与判断, 决定该项交易或事项应否由财务会计来记录和报告?
第二如已判断应由财务会计处理,应随后决定何时记录?
第三在做出上述判断的同时,应考虑如何计量、如何记录和如何报告。
狭义的确认仅指前面两个步骤,即应否确认和何时确认。
198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Statement ofFinancial AccountingConcepts No. 5--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确认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确认是将一个经济实体的经济业务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进行正式记录或合并的过程。确认包括用语句和数字描述一项经济业务,包括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包括记录其取得或流入,而且应记录其后续变化,包括该资产或负债从财务报表移除后的变化。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1989年的《财务报表编制的框架》中也对确认进行了定义:“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第83段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的过程。它涉及以文字和金额表述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总额中。复核确认标准的项目,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或收益确认表得到确认。对于这类项目未被确认,是不能通过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者通过附注或说明性材料来加以纠正。”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会计确认的定义主要强调的是确认的程序及内容,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判断,该项业务是否应该记入企业的会计体系,在判断的过程中就要应用到会计确认的标准,弱该项经济业务符合确认标准,则企业会计体系中将出现该项业务发生和变化的过程记录,该项业务应在何时被记录,涉及到会计确认的基础的选择。FASB将确认定义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的总和,并且强调要根据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分别进行确认,弱化了再经济业务发生时对其是否应进入会计记录体系的判断,“语句和数字”是会计计量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该定义也将其综合在会计确认的定义中,可见该定义是对广义会计确认的定义。FASB在定义中对会计确认的范围进行了延伸,除了对经济业务发生时的记录,也包括对该项业务后续变化的记录,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成本确认方法的选择,选择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个不同的成本确认方法后续确认也不一样。IASB的定义与FASB的定义更加相近,但从语句表达上更明确清晰,该定义将FASB所表述的“记录该资产或负债从财务报表移除后的变化”定义为复核确认,并且从实务操作角度进行了补充,对于会计确认不予记录到会计体系中的项目,在财务披露中也无需或不必加以说明。
会计确认的目标是通过确认筛选进入企业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可以说,会计确认是财务报表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确认定义采取的确认操作方法将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AICPA将确认定义为首先判断某一经济事项是否由财务会计来记录和报告,然后判断何时进行记录,最后才运用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在定义出现之初,并未对会计确认进行严格的操作限定,没有说明会计确认的方法,没有对确认标准进行概括要求,可以知道,在企业会计确认出现之初,定义者对其具体的作用及作用标准并不明确,会计确认结果因会计人员的不同判断而截然不同,会计信息质量残次不齐。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FASB对会计确认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完善,会计确认不仅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判断还要按照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判断,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有不同经济特征,在进行判断时也有不同标准,这也体现了会计的准确性。提到确认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需要将我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关于确认标准进行细分比较。
美国的财务概念公告NO.5对确认的标准进行了统一阐述,确认的基本标准有四个:符合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可定义性——“定义的概念与国际会计准则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概念表述相同。作为被公认的财务会计报表,其中记录的资源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义务必须符合负债的定义。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必须符合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中利得或者损失的定义。”一项经济业务如进入财务会计体系,就必须符合六个要素的某一要素的定义,在记录时将其归入符合定义的类别。
可计量性——“资产、负债或者权益的变动必须拥有能够被货币充分可靠量化的相关属性。可计量性被认为与相关性和可靠性有关。”可计量性指在进行确认是就要预先估计该项业务能否被准确计量,只有判断能够将其准确地记入会计系统,才能进行记录。可计量性是指一个事件表现出来的量的特征,这一量的特征可以是历史成本的特征、可变现净值的特征、公允价值的特征或现值的特征,并且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一定和量的特征相关,这个量的特征是能够可靠计量的,即能够用货币进行表达,因此,计量属性就是描述一个计量对象的量的特征的计量模式。
相关性——相关性是一个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果关于某个会计事项的信息具有相关性,那么这个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必须具有反馈价值或者预测价值(或者两者兼具)并且具有时效性。一个信息是相关的它必须具有能够对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差异的能力。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获得该信息后对企业财务状况能有初步了解并可能改变其判断,进而改变其经营或投资决策。预测价值是指该信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发展趋势,信息使用者在获得该信息后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判,以便更好地经营谋划。
可靠性——“可靠性是另外一个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个关于某个会计事项的信息要可靠,它必须真实地准确可靠、可验证以及保持中立性。”可靠性不仅要求金额、语句中立,更要求反映经济事项的视角中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验证。
我国会计准则对确认标准的定义根据不同会计要素类别进行分别定义,我国资产确认的表述如下。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首先,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是按照一般标准对确认标准进行统一阐述,我国则是分别对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进行说明。其次,以我国的资产确认标准为例与美国的确认标准进行比较,其具体的确认标准也存在相同——两则都要求经济事项符合相关定义,考虑到后面的会计处理程序,两者都要求经济事项具有可计量性;以及不同之处——美国处理符合定义和可计量性还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资产确认要求会计专业人员根据会计事项的发生判断该事项相关经济业务是否即将流入企业,进而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确认,这一标准体现的是会计主体的假设,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要求该会计记录与本企业有关的经济业务或事项。
2014年5月2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了IFRS 15,给世界会计行业提供了关于如何确认与客户之间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
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个公认的、可实施的会计准则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实践意义。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各国收入确认的标准各不相同,导致在对统一相似经济实质的交易进行处理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其结果也随之不同。IFRS 15在针对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提供了完善的综合框架,其规定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劳务合同。
IFRS给出了会计收入要求的五步框架模型,IFRS 15的核心原则是一个经济实体在确定其将有资格换取某些商品和服务时将确认收入,用数据来描述约定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这一核心原则体现在五步框架模型。
(1)与客户确认合同;
(2)识别合同中的权利义务;
(3)确定交易价格;
(4)根据合同的义务履行分配交易价格;
(5)当经济实体履行了相关义务时确认收入。
当然,IFRS 15提供的准则指引根据合同中的具体事实和环境调整,并且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IFRS 15在给出综合性框架的同时也详细对不同类型的合同的收入确认进行了阐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更有利于投资者特别是国际贸易合同双方进行投资决策。
[1] 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中确认与披露概念问题[J].当代财经,2008,(05):105-109.
[2] FASB. Statement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Con NO.5(1984) pars.6-9.
[3] APB. 1970.Statement No. 4: Basic Concept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10:45.
[4] 盖地,罗斌元.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及应用——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认知论释义[J].会计研究,2011,(08):3-8+95.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Z].20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