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孙唐水,陈 丛,郏仪安
(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南京 210046)
第一,中国老龄化问题严峻。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1]。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17.3%,老年人数量超2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了严重的程度[2]。
第二,三种养老方式存在不足。在中国,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方式。其中,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但是当今社会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家庭义务观也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而另一方面,“空巢老人”增多,老人孤独感加深,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社区养老”是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但是社区养老存在着社区养老设施不齐全、养老服务专业化不够和养老服务精准性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3]。机构养老指的是由机构作为老年人养老的地方,而根据调查,大部分老人在养老机构并不快乐,老人们会认为自己已被社会和家庭所抛弃,机构养老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且养老机构的收费相对较高,对于没有退休金老人来说,经济负担也成为选择机构养老的阻碍。
第三,“以房养老”实施现状不乐观。为了缓解养老的压力,国家在2014年尝试着推行“以房养老”这种新的养老方式。但“以房养老”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的试点工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很少有人愿意用房子养老。“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实施仍存在着缺少法律保驾护航、房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以房养老”制度不健全、产权制约、与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相冲突等多方面的阻碍,“以房养老”在中国实施的现状并不乐观。
综上,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国家新提出的“以房养老”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重重的问题,探究新型的养老方式成为老龄化现状下的迫切要求。本次研究我们立足于养老现状,尝试着在城市推行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以房换暖”。
“以房换暖”指的是一些老年人愿意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者免费提供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和他一起居住,而住进来的年轻人给予老人精神上陪伴的一种养老方式。这里的“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暖”,老人通过租房给年轻人增加了自己的养老资金来源;二是精神上的“暖”,住进来的年轻人可以陪伴老人,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以房换暖”的实施意愿,我们从供方和需求方两条主线出发,设计了青年人和老年人两份调查问卷来了解他们对于“以房换暖”实施的意愿。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调查了212位毕业在南京工作的青年人和分布于南京玄武区、鼓楼区、江宁区、秦淮区、栖霞区5个区的243位老人。
接受调查的212位青年人中,男生62人(29.25%),女生150人(70.75%)。受调查的青年人,他们的年龄都分布在20~27岁之间,其中有205人(96.7%)都是处于未婚状态。接受调查的243位老年人,女性有112人(46.09%),男性有132人(53.91%),年龄都分布在65~80岁之间。
在受调查的212名青年人中,只有2人(0.09%)在南京买了房子,有210人(99.1%)在南京没有买房,他们主要居住方式为合租、宿舍或者自己单独租房。没有买房的青年人中,有88人(41.90%)的居住方式为合租,有102人(48.57%)住在公司的员工宿舍,有20人(9.53%)自己单独租房。而从青年人每月房租所占工资比例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每月的房租占青年人工资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57人(52.77%)表示每月房租占工资比例在30%以上,有34人(31.48%)每月房租占工资比例在20%~30%之间,较高的房租给青年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青年人居住方式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被调查的绝大多数青年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居住方式并不满意。而通过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影响青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同伴居住交往上的矛盾、离上班地方远、昂贵的房租、居住环境差等多个方面。
而通过调查,我们对老年人居住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独居老人有18人(7.41%),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有156人(64.19%),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有40人(16.4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占据了被调查老人的绝大多数。而在被调查的老人中,有174位(71.6%)老人有属于自己独立的住房,即拥有房子的产权,这也为“以房换暖”提供了基础。拥有自己住房的174位老人,虽然自己拥有房子的产权,但是能够不受子女影响,自己完全能够支配房子的只有65位(37.35%),这也成为了“以房换暖”实施的阻碍之一。
在受调查的212名青年人中,154人(72.64%)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以房换暖”,对“以房换暖”比较了解的也只有6人(2.83%),这也说明,大多数青年人人对于“以房换暖”还是处于陌生的状态。而从“以房换暖”的接受程度看,有121人(57.08%)表示,如果情况需要,自己会接受“以房换暖”,有59人(27.83%)表示,不能接受“以房换暖”这种方式,有32人(15.09%)表示自己不能确定。
而从老年人对“以房换暖”的了解程度看,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以房换暖”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受众度还是很低,大多数老年人对于“以房换暖”还是处于陌生的状态。
而从推行“以房换暖”这种养老方式的态度看,有112位(46.09%)老人觉得“以房换暖”没有推行的必要,有98位(40.33%)认为有推行的必要,但推行阻碍较大,有33位(13.58%)觉得“以房换暖”有推行的必要,且具有可行性。这也说明,虽然“以房换暖”实施的阻碍较大,但是仍然有实施的可能性。
1.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接受调查的243位老年人中有174位(71.6%)为空巢老人,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与部分空巢老年人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身边没有子女的陪伴,也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时间的独居,让他们性格上变得孤僻、情绪上变得抑郁,也会让他们经常性地感受到孤独和寂寞,而通过对老年人孤独感体验的调查也可以验证这一点。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得知,有92人(37.86%)会偶尔感到孤独,而有119人(48.97%)表示自己会经常性地感到孤独,这说明有孤独感体验的老人占据绝大多数,而且很多老人的孤独感都比较强烈,而“以房换暖”可以给老年人情感上的支持,减少老年人孤独感的体验。
2.青年人的租房需求。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年人都是刚毕业或者刚工作几年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上处于拮据的状态,他们在南京买不起房,只能以租房的方式在大城市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出租屋的稀缺,昂贵的房租,他们普遍遭遇找房难的问题,而“以房换暖”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让他们可以以低价的方式租到房子,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
接受调查的青年人中有121位虽然愿意接受“以房换暖”这种养老方式,但他们对于“房东”(即老人)有着较多的要求。有91人(75.2%)表示,他们希望老年人的年龄处于65~75岁之间,只有11人(9%)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没有要求,因为青年人考虑到年纪大的老人身体状况可能欠佳,与老人一起居住,老年人的安全问题没有确切的责任归属。而且青年人对老人的性别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受调查的青年人中,有79人(65.28%)表示只能接受与自己同性的老人作为自己的房东,只有4人(1.87%)可以接受异性的老人和自己一起居住。而阻碍“以房换暖”实施的因素远不止这这些。青年人表示,影响自己尝试“以房换暖”的因素还包括老人与自己生活习惯、与老人的沟通交流问题、社会主流观念、自身的安全问题、老人安全问题的责任归属、居住地点和居住环境等多方面。
而接受调查的243位老年人表示,如果自己接受“以房换暖”,自己对于租房的青年人也有着多重的要求,比如房客的性别、年龄、性格、卫生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而通过调查老人不接受“以房换暖”原因,我们也可以知道,子女不同意老人房子外租成为阻碍“以房换暖”的较大阻碍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青年人对房子的需求和老年人对于精神陪伴的需求可以实现互补,所以“以房换暖”在南京具备实施的条件,但存在重重的阻碍。因此,我们从政府、社区、社会工作者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1.南京市政府发挥正面的宣传功能,拍摄“以房换暖”的宣传片,通过网络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以房换暖”。
2.政府有关部门为“以房换暖”搭建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因势利导地给有需要的老年人和青年人提供特定的服务,把这个平台当作一种公益服务的平台,让供需双方充分了解、放心选择。
3.南京市政府为“以房换暖”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以房换暖”有法可依。
1.南京市各区的社区居委会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能,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建立一个资料库,为对于有“以房换暖”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根据老人的要求,帮助他们拟招聘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2.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青年人入住老人家中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如果社区里有老人采用了“以房换暖”这种形式,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上门走访,了解老年人与青年人的相处状态。
3.社区居委会发挥自己的宣传作用,在社区加大对于“以房换暖”这种新型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
1.社工通过自身的力量,引入“公益助老”的思维,积极帮助空巢老人实现“以房换暖”的合理期待。
2.社工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号召高校大学生或者已经在就业的青年人参与到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小组活动中,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在帮助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更好地了解“以房换暖”这个新事物的同时,也让青年人与老年人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从而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选择“房客”。
“以房换暖”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暖”,“以房换暖”是我们对于养老的一种全新尝试,“以房换暖”被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同样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而“以房换暖”能否体面地走进大众的视野,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