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二捆”发射澳星
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从长征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到尼日利亚卫星开启整星出口大门,再到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合作多点开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出口等多种国际商业服务模式。
中国航天以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阔步迈向世界航天的舞台,积极投入世界航天发展的大潮,“走出去”的步伐越走越稳健,为世界航天发展贡献着愈益勃发的中国力量。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任务的缩减,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国外。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放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年后,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打开了中国航天迈向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大门,使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故事颇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长二捆”的横空出世。它是中国第一个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火箭,其成功发射澳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高科技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此次发射首创了“拿一纸火箭草图与用户签订发射合同、拿着合同找贷款、拿着贷款造火箭、拿着火箭交市场”的商业运作新模式,为中国航天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带动科研发展的新路子。
然而,闯荡市场并非一路坦途。90年代末,中国航天商业发射遭遇失利,加上美国对中国卫星及卫星设备的封锁,中国航天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归零。
面对低谷,中国航天发愤图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制定了“72条”“28条”“质量归零双五条”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规范,并采取“中国火箭+欧洲卫星”“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平台+欧洲载荷”的创新模式,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重新走向国际商业航天市场,并取得不俗成绩。
截至2015年11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有7型可用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搭载发射,这其中既有现役常规运载火箭,也有具备快速机动发射能力的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新一代运载火箭。今年1月,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成功,其中搭载1颗加拿大小卫星,也是我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
进入21世纪,我国首次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中国卫星开始登上世界航天舞台。
2004年12月,长城公司与尼日利亚签订了“尼星一号”的采购合同,标志着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中国卫星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市场。2007年5月14日,“尼星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整星出口,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火箭、卫星及在轨交付的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一种全新的商业发射模式被激活。
但是,整星出口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风险较高,在运行了18个月后,“尼星一号”因故障在轨失效。
中方以负责任、讲诚信的姿态,进行了全面的应急处置,双方再次签署“尼星1R”合同——在不增加尼方额外成本的基础上,为尼方重新研制一颗替代星并在轨交付。“尼星1R”于2011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在轨运行良好,维护了中国航天的信誉,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航天大国的国际形象。
▲ 外籍学员在中国学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整星出口多点开花,航天已成为中国高科技“走出去”的一个代表。2013年年底,玻利维亚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和拉美国家间的航天合作;2015年年底,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向东盟国家和地区出口首颗卫星;2016年年初,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成功进入太空,中国首次向欧洲出口整星。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累计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在轨交付了9颗通信卫星、2颗遥感卫星,包括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香港、老挝、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
在“走出去”的路途中,中国航天输出的不仅是资源、技术,更是人才、经验,在世界航天版图上,中国航天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这份担当与坚守,必将给更多人民带来护佑和福祉。
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约1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项目是航天科技集团第一个遥感卫星“星地一体化”出口项目,中国航天首次向国外用户提供了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和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位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以共享卫星资源、合作建设航天基础设施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国际合作,惠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中国、巴西与南非代表签署备忘录,深化中巴地球资源卫星3号遥感数据共享合作;2016年,中国与埃及签署建设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的实施协议,将极大程度推动埃及自主研制卫星能力的提升。项目实施期间,我国还负责为埃及培养科技人员,以便埃方可自主运行该中心。
▲ 中国援建的玻利维亚卫星地面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已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项合作协定,努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信息互联互通,助推国家对外战略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