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百新
内容提要 作者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基础上,结合总书记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如何增强“四力”,努力谱写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谈了一些新认识、新体会、新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梳理了五年多来宣传思想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方位坐标、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简称“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此后,习 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此又进行了多次强调。这次再次突出提出“四力”问题,充分说明总书记对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四力”对队伍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基础上,结合总书记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工作者,我对如何增强“四力”,努力谱写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又有了一些新认识、新体会、新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着眼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全局,为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四力”要求的重要意义,准确领会“四力”要求的深刻内涵。
一是从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认识“四力”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到“15字”的使命任务,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到“五个事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作用。在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把“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摆在第一位。
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实现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需要我们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正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我们更要通过“脚力”的奔走实践,更好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通过“眼力”的广大精微,更好地洞察世情百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森林和树木,一指和十指的辩证关系;通过“脑力”的深思审问,更好地实现守正创新;通过“笔力”的精确阐释,更好地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从而真正实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不断生根发芽。
二是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的角度认识“四力”的重大意义。增强“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它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新闻宣传队伍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作风面貌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四力”的表述生动形象,内涵深刻丰富。尤其是其中蕴涵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包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包括提高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包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拓展知识底蕴,包括提高专业技能、创新方式方法等。
新闻宣传工作者掌握传播资源,具有较强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作风面貌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守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政权安全。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才能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才能真正担负起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的角色,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推手、成为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得力帮 手。
三是从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的维度认识“四力”的重大意义。新时代条件下,新闻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尤其是新的传播格局正在生成、新的传播技术不断演变。在互联网上,谁能定义新闻事件,谁能影响价值判断,谁能占据道义高地,谁就能左右舆论走向,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仍然存在准备不足、应对吃力的短板,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方面,不少媒体还停留在“左鸡右鸭”“新瓶旧酒”的初级阶段,个别媒体把内容摘编一下变成客户端,标题变成微博,再想方设法配上个视频就是全媒体,也有的提炼一下标题就推公众号。面对对象化、分众化的传播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还存在排浪式、大呼隆的现象,还存在“千报一面”“千网一面”的毛病,还存在文风飘浮、用语过满、不接地气的问题,难以真正引起受众共鸣。更有甚者,为追求点击率、博眼球,大搞“标题党”,个别报道低俗媚俗、格调低下。
如何在新的传播格局、传播技术下,在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中体现“四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脚力”不仅仅是“走基层”,还要学会“盯网上”,了解网上民声、掌握网络舆情,而“笔力”也不仅仅只是妙笔生花,还要学会做主持、拍视频,甚至当导演,不断尝试探索为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内容,练就“十八般武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提高能力本领的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与发展。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高度全面认识“四力”要求。认识“四力”,不能仅仅从一般意义和字面含义上来把握和理解,而是更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度,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来把握,它体现了鲜明的党性原则,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属性。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来看,“脚力”不仅仅是“走基层”,而更在于新闻来自实践的本原性要求;“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而更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突出的是政治鉴别力,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脑力”不仅仅是对事物的一般性思考,而更在于如何在“中心”和“大局”下辨析判断、把握规律;“笔力”不仅仅是妙手著文章,而更在于如何以多种呈现方式全方位满足受众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理解“四力”,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脚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出发,把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作为增强“四力”的前提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交换、比较、反复中认识真理、磨炼表达。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切实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创新工作手段方法,丰富表达表现形式。新闻工作者既要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又要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听风雨。要善于从凡人小事着眼,从日常变化入手,从小切口落笔,写出“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二是坚持把“实践”放在首要地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为了付诸实践、改变世界的唯物主义,是倾听实践呼声、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超越的唯物主义。一切认识的基础是实践,一切新闻也来自实践。“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鲜明体现了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品格。“四力”之中,“脚力”是前提,没有来自“脚力”的切身体验,“眼力”的观察就不可能做到独到精准,“脑力”的思考和“笔力”的表达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和凭借。反过来,没有“脑力”的深入思考和“笔力”的传播实践,“脚力”的求索也可能是无的放矢,“眼力”得来的观察也可能以偏概全。
可以说,“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正是通过具体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实践统一起来,正是在实践中,脚力获得了目标与方向,眼力获得了支点与焦点,脑力获得了舞台与素材,笔力获得了灵感与神采。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点上理解“四力”、把握“四力”,才能真正把“四力”落到实处,成为增强本领的强大推动力。
▲ 在港珠澳大桥上,建设者向采访团介绍超级工程背后的创新故事。
▲ 参加“临沂行”主题教育活动的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工作增强“四力”,同样需要服务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
一是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核心是为了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正确工作取向,“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新闻宣传工作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普遍开展的“走转改”“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就是这一根本问题。增强“四力”,解决的是“本领恐慌”的难题,而这个“本领”,不是自鸣得意、成名成家的本领,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的本领。践行“四力”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首先摆正自身位置,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刻牢记胸中有大局,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中去,为人民呼吁、为人民抒怀,忧人民之忧,乐人民之乐。
二是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重点是解决好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作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新闻宣传工作而言,“四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文风问题,好的文风体现在“笔力”中,更是来自于“脚力”“眼力”和“脑力”的综合运用。而文风则是作风的直接体现,近几年,新闻宣传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以“转作风”为核心,以作风的转变带动文风的清新。可以说,作风建设是增强“四力”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抓手,只有狠抓作风建设,增强“四力”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才不至于沦为漂亮的空话。
三是要充分认识增强“四力”,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做人的工作”,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必须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加倍去琢磨人、了解人、关心人,需要我们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只有综合运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求所盼,我们才能做好“人的工作”,才能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
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增强“四力”不是挂在口头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实践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四力”,需要统筹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统筹把握使命任务与能力水平的辩证关系。“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出新使命、作出新部署,不断提高的任务要求和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水平掣肘之间的矛盾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矛盾,不仅严重制约着新闻宣传工作作用的发挥,甚至可能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权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强“四力”,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水平,不仅仅是业务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二是统筹把握“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彼“四力”与此“四力”,从逻辑上看,正是“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没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所带来的优秀的新闻舆论产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所起到的是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如何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会贯通,以前者的新成就实现后者的新境界,是摆在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三是统筹把握继承与发扬的辩证关系。重视“四力”是我国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光荣传统。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西北旅行考察,走访五十多个县市,行程万里,于是有了名作《中国的西北角》;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名记者穆青曾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去宁陵,八进辉县,两上红旗渠。饿了,路旁小店买几个烧饼,吃一碗面条;累了,老乡家的炕上歇一宿,和农民拉拉家常,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代表的《十个共产党员》就在其中诞生,不断震撼着一代代读者;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跟着王顺友重走马班邮路,来自亲身经历的报道《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给无数读者最真切的感动。
更早之前,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也曾经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能想(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能奔走(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所在)、能听(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能写(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风度)。从范长江到穆青、张严平,从黄远生的“四能”到今天的“四力”,其中既有共同的规律性认识,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特征,这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把握好继承和发扬的辩证关系,把“四力”牢牢建立在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上,真正实现为人民而奔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鼓与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四力”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实则关系着大格局;看似是一个业务要求,实则衡量着政治站位。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重在实践”,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不断增强来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再创新境界,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战线的殷切期待,也是新闻宣传工作者做好自身工作,履行好使命任务的必由之路。 (作者是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