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生态文明”这个词,已越来越走进大众的视野,特别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而备受世人关注,“生态文明”的理念也愈发深人人心。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可持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生态化学”教育的必须从中学抓起,才能使绿色化学的理念受到公众的认同与关注。高中化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化学原理,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还要让学生知道人类怎样运用化学来促进社会发展,尤其是认识绿色化学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逐渐树立生态文明,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发展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生态文明的素质,是化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关于生态文明与化学科学
人类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以主宰者和征服者自居,向大自然疯狂索取,继而带来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也迫使人类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定位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由此而产生。
何谓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等。生态文明设计的领域很多,诸如:道德伦理、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而这一切又恰恰离不开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展望未来,人们离不开化学,化学离不开绿色的观念和方式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二、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
1.在化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条件的过度 或不当利用而造成的资源枯竭、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污染等现象,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灾难,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地忧虑和不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正唤起人类行动起来,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化学肩负着环境科学的启蒙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资源。
2.重视“绿色化学”
绿色意识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它不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作自然中普通的一员,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它是“环保意识”的更高层次。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少)环境负作用,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在我们现行教材里提出:“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成对环境的污染”,并给出了绿色化学的示意图,要求原料无毒、无害可再生、原子经济性反应、产品环境友好等,并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环节。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过去,在人们的眼中,提及化学总是与爆炸、危险、污染等联系起来,那仅仅是看到了问题的一小部分,而没有看到主流,随着“绿色化学”的兴起,化学的作用将愈发凸显。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理直气壮地去宣传好化学,去努力纠正人们对化学的片面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也要体现绿色化学:用量少、效率高、现象明显等。也鉴于此,建议对化学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增加“绿色性”,以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3.化学课堂要向生态方向发展
生态文明,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讲求协调发展,其中人的发展、人与人的和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生态即生命。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创制性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尚品味生态的营造者、生命活力的调节者的作用。
课堂中谁也不能代替或取代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不善言辞,还有的学生反应不敏捷,但这丝毫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或可被忽视,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平等而有尊严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天赋以及不可估量的潜能。另外,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努力构建“物质客观性和可认知的观念与认知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意识与理性思维习惯;宏观视野、微观分析和符号表征能力;交流合作意识、科学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认知水平、方法等,只有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我们的“生态化学”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文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学生态文学观[J].学习与探索,2015(12).
作者简介
李晶,研究生学历,中教二级职称,从教3年,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