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源春 于敏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协同性特点为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机遇。商贸流通业符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链条能够进一步延伸;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快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村劳动者劳动技能;大力推行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 商贸流通 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
扶贫开发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后来又在多种场合对其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精准扶贫对实现全民富裕具有重大意义,对缩小贫富差距能够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我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3.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来我国实现了6800万人口的脱贫,但仍有3000多万的人口尚未脱离贫困。如何做到精准扶贫?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解决,既有宏观的政策支撑,也有中观的行业支持,同时也需要微观层面的不同主体的支持。宏观层面,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见表1);而在微观层面,农民收入的增加依赖于自身就业问题的解决,而就业又跟当地的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从行业这一中观角度更能有效分析在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寻找可行的办法,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协同性特点为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机会。
文献综述
实际上,我国精准扶贫主要对象为农民,我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较为薄弱,贫困基数大是其主要特点,因此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关于精准扶贫,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李鵾(2015)研究指出精准扶贫就应遵循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葛志军、邢成举(2015)认为,精准扶贫是对以往扶贫工作战略的发展与补充;莫光辉(2016)指出,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涵在于精准识别贫困群体;汪三贵、郭子豪(2015)及李毅(2016)认为,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增加方面,任保平(2011)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使城市和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分割,城乡商贸流通不畅;方维(2016)认为应统筹城乡消费市场,挖掘商贸流通增值空间;贾晓燕(2016)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建设以提高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鲁锡杰(2017)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对发展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当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是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民致富的影響
增加农民收入直接体现我国精准扶贫的效果,农民脱贫致富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速了我国脱贫的进度。从行业的角度看,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农村地区就业现状、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作用明显。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财政预算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资金进入农业领域(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心和意志。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释:
第一,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见表2)、物流、交通等多个细分领域,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岗位多、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较为显著,因此较为符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农村地区不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机会,加上物流运输条件的滞后,使得农村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障碍。随着更多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而且对农民劳动技能的提升大有帮助,也就提高了农村地区劳动力要素的价值。
第二,互联网信息技术下商贸流通业的产业链条能够进一步延伸,实现城乡之间的互动发展。电商的发展促使农产品能够在网络上实现对外销售,消费者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购买优质的农产品,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地区过去受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城乡之间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流通,另一方面外来技术和人才不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因此城乡发展差距愈加扩大(见表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将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
第三,从长远来看,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农村地区自身产业基础薄弱,甚至存在无实际产业的情况,因此现阶段大力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建立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见表4)。前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介入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从劳动者技能培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市场培育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综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行业的层面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因此,从长远角度看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第四,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三次产业的合理分工。农村地区天然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不代表农村地区就只能发展第一产业,随着我国整体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逐渐影响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受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第二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并逐渐取代第一产业(见表5)。但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需要在保障第一产业合理比例的前提下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推动作用,促使农村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路径
加快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机会。国家曾经提出一个较为通俗的口号是“要致富、先修路”,是非常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的山区地带和西北内陆地区,自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一方面是农村地区优质特色的农产品无法对外运输,或运输耗费的时间、运费、人力成本等较多,另一方面是城镇地区的资源(如资金、人才、技术、商品等)无法及时有效流通至农村地区。资源流通上的阻碍势必导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并形成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所提出的的“贫困恶性循环”机制。因此,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十分紧迫,改善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成为实现农村地区精准脱贫的首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对改善农村地区市场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巨大。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运用案例并不多见,目前仅停留在传递信息、进行交互沟通等较为初级的使用方式上,用于发展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改善农村地区的市场环境方面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着力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最终实现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和人才资源的投入,这就对资源配置提出了要求,加快城乡之间的资源流通和配置对促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村劳动者劳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一直以來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者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无法参与需要一定劳动技能的工作,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且收入低的工作。收入与价值匹配,农民收入的增加需要增加其产出价值贡献度,也就意味着需要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从而匹配相应的价值。加强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兴办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
推进农村金融业改革,大力推行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金融支持通常需要先行一步,资本的进入能够带来诸多投资机会,创造更多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历来我国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农村企业及农户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不利于自身的发展。随着普惠金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农村市场,多家银行开始研发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设计出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金融业务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金融支持的力度并没有充分释放农村市场潜力,没有完全打通城乡之间的贸易往来渠道,限制了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特色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投放更多的金融资源以扶持农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8)
2.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3.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
4.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5.李毅.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6.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7.方维.城乡商贸统筹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8.贾晓燕.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4)
9.鲁锡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作者简介:
邵源春(1966-),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
于敏(1980-),女,安徽砀山人,博士,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对外合作与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