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地承包延长30年的政策影响

2018-12-05 04:56黄凯莉
新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承包期经营权经营

黄凯莉

我国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从1983~1997年,承包期为15年;第二轮是1997~2027年,承包期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延长30年;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即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期将由2027年延长至2057年。土地承包延长30年,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对政府的影响

1.1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相关制度安排才可以落到实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相当于给农民颁发一个土地“身份证”。通过“确实权、颁铁证”,切实解决承包地长期存在的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长期以来农村积累的土地矛盾纠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1.2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土地“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实现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土地承包延长30年,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农业资源流转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为解决农民承包权的“稳”与经营权的“活”创造条件。

1.3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延长30年有助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2对农业企业的影响

2.1稳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心

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让新型经营主体更有信心。现实中,以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兴起。新型经营主体有了稳定的预期,才愿意增加对土地的基础设施投入,更好地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提供不竭动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激发活力、形成合力。

2.2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

土地承包延长30年,通过延长土地流转期限与增加土地流转面积,提升农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增加土地流转期限方面,土地承包延长30年,鼓励企业签订更长期限的流转合同,客观上增加了农业企业对土地的使用期限。在增加土地流转面积方面,由于农民土地产权意识增强和土地中介服务便利度提升,土地流转变得更加容易,农业企业可获得的流转土地面积将增加。

2.3促进农业企业生态化发展

土地承包延长30年,农业企业更有可能放弃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结合产业链延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创意体验等客户群体,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对农民的影响

3.1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

土地承包延长30年,给全国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保障了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按照人均耕地1.5亩,平均流转价格500元一年计算,相当于给每个农民几万的红包。更长的承包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激发农民增加对经营土地和农田设备的投入,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

3.2给进城农民带来实惠

土地承包延长30年,有利于保护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促使有条件的农民放心落户城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对农民来说,其实是土地收益权进一步延长30年。

3.3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

土地承包延长30年,一方面使得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权利有了保障,将“不动”的土地转化为“流动”的活资产,激活农村的“沉睡资本”;另一方面,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农民对地块的承包经营权,使农民承包地权属更清晰,收益预期更准确,农民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3.4对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民不利

土地承包延长30年在相对发达地区,一部分人因为扩大了土地经营面积而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因为从事第二、三产业而增加了收入。因此,农民更希望有较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与能够流转的土地使用权。但是,在相对贫困且人均耕地稀少的地区,农民认为5~10年的承包期更符合他们平均地权的要求,可以改变因为土地质量差异而导致的占有不公平。

3.5“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弊端

土地承包延长30年,如果“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那么对于多女户,由于女子结婚、老人去世,人均耕地会增长;而对于多子户,由于儿子娶妻生子,人均耕地会下降。前者倾向于反对调整耕地,支持土地承包延长30年,而后者会非常支持调整耕地,反对土地承包延长30年,村委会很难协调这种矛盾的现象,甚至会导致农民走上信访之路。

没有一项政策是完美的。总体来说,土地承包延长30年是利大于弊,符合大部分群众的需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无限的细分、均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地块越分越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统筹解决这个问题。”

4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4.1放心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以前土地剩余年限较短,剩余价值不大。因此,普通农户依靠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获得的贷款额度较低。现在,将土地承包延长30年,提升了土地的剩余价值,土地经营权可以为农户增信,提高贷款额度。金融机构面对增信后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更放心地把贷款发放给农民。

4.2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发展

土地承包延长30年,给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可以放心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这就产生了较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信贷、投资、基金、保险、租赁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務。

4.3加大对“三农”的资源倾斜

土地承包延长30年,农村金融需求缺口将会更加突出。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三农”的资源倾斜,针对“三农”发展的痛点,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地创新产品和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4.4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力度

土地承包延长30年,使得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然而,“三农”领域面临市场风险,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收入情况;自然灾害风险,火灾、干旱、洪涝、病虫害等可能发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由于以上风险会影响贷款的安全,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产生信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于风险的防范、监控和应对,做好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工作。

针对以上政策影响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对政府来说,应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化解农村积累的土地矛盾纠纷;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多种实现形式;配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农业企业来说,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资金、人才的投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签订更长期限流转合同,增加对土地的使用期限,扩大流转土地面积,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提升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重视生态农业理念,摒弃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发展休闲旅游、创意体验,提升农业企业的生态效益。对农民来说,要沉下心来搞生产,增加农业投入,学习农业先进技术,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抓住“三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土地流转的收益;有条件的农民可以放心落户城镇,在城镇打工的同时,土地承包收益权仍然有保障。对金融机构来说,应积极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其合理的金融需求,推动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猜你喜欢
承包期经营权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村建设工作中优化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应加强
土地承包期延长对农村租地的影响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将给农民带来什么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探讨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