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社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是一个“居家”概念,衡量社区品质的标准,往往放在“生活方便”的层面。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可以成为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的开放场所,好像高大上的艺术与烟火气的社区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近年来人们渐渐发现,一些艺术活动开始在社区出现乃至生根,艺术不但改善和创新了社区环境,还提高了生活品质,甚至成为拉近居民距离的“破冰”之举。艺术在焕发社区活力的同时,还让社区成为创新的源头。
让城市社区秒变艺术场所,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所谓文化民生,所谓艺术服务于人民,这些理念都需要落地。而最好最有效的落地,不是政府没完没了的配送,而是要让社会本身具有造血功能。可喜的是,在社会主体日益多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艺术场馆、艺术家意识到,无论自身如何的阳春白雪,都脱离不了社区这个下里巴人,只有融入社区,艺术才能接地气,才能赢得最广泛的呼应。何况,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可以雅俗共赏地和谐共振互为补益。一旦这种“社区公民”的责任感被调动和激发,就会有越來越多的艺术家参与社区建设,而普通的社区居民也会被带动起来,渐渐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实践探索,这就不但增添了社区活力,还开启了城市未来生活的N种可能。
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被视作重要的场域,很多高级别艺术团体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社区人群。他们没有这样的偏见:越是身居闹市就越显得高级,而是积极找到目标人群,决无自降身价的委屈感。其实说到底,所谓社会者也,无非是社区的总和,服务好了社区居民,不就是服务好了人民?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正在被渐渐认识,而且必将显示出它不可或缺的魅力和伟力。
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让城市社区秒变艺术场所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创意开始在社区萌芽,社区成为原创的孵化器。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四平社区共建项目“四平空间创生行动”为例,通过共建,他们不但共创了66个微创新,改变了整个社区的面貌和调性,而且放大了人们对社区更新的想象空间。什么想象空间?比如,社区能否成为一个城市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前端”?美国硅谷曾经出现过最具创新的公司,像惠普、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并没有产生在CBD(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或者工业区里,而是产生在住宅区的车库里。这显然说明,社区完全有可能孕育创新种子,社区完全有可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
当城市社区秒变为艺术场所,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场域时,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居民,乃至各路才俊,都会加入到这个社区建设的队伍中。由此,社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创新源头,而在社区的居民也作为社会重要的创新力量,这是何等鼓舞人心的前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艺术带来,由艺术启动,艺术家置身社区,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