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理念、生源质量、中高职衔接不畅、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以及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问题,在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间架设起多座畅通的桥梁,构建“中—专—本”“中—本—硕”和“专—本—硕”贯通衔接模式,以形成“中高本硕”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各级各类职教生的个人成长与终身化学习提供路径和平台,同时制定“中高本硕”衔接的专业目录、设定连贯的“中高本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中高本硕”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贯通培养的评价机制,以确保“立交桥”的运行通畅与有效。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构;运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6-0029-06
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四位”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职教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平台和渠道,更好地满足职教生提升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建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构建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问题
职业教育秉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技术技能以及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但由于职业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学设计与日常教学安排都以“就业”为核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认为只要会做就行,进而忽视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与人文职业素质教育,不少学生虽然技术、技能水平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中级技工甚至高级技工的水平,但由于知识文化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积累不足,导致职教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不够,难以满足当前现代产业、经济、技术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生源质量的问题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一方面,由于受“学历至上”和“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职业教育层次上的“终结性”,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高,学生及其家长从心理上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但凡成绩好一点的都不会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只是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实现其升学的最后“救命稻草”,由此中职和高职生源大部分是成绩不佳的学生,致使中职和高职的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只有中职和高职专科文凭的技术工人,即使技术技能水平很高,但由于学历文凭低,升职或被重用的机会很少,收入水平也不及拥有高学历的员工,正是由于职教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从而导致高质量学生都不选择职业教育。
(三)中高职脱节、断层和重复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与贯通是“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石,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探索并推行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和贯通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实际成效不甚理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考试与评价等方面仍存在脱节、断层和重复现象[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中90%及以上来自普通高中,较之中职毕业生,普高学生缺失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基础,故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等方面都以“普高生”为中心,使高职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与设置都无法实现与中职在层次上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甚至断层的现象,导致中高职衔接缺失必要的基础支撑,中职与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同质化程度较高。
(四)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結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和良性竞争、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变职业教育“断头”和“终结”的现状、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务院于2014年5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的转型,办本科职业教育”[2],同年发布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转型的发展战略、原因、路径和目标等都形成了较清晰的理性认识,但由于相关配套制度、方案与实施细则等跟进不及时,再加上目前国家尚未对如何转型、转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遴选试点高校与评定转型成效等做出具体的规划、明确具体的要求、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对转型的伴生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路,致使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自身对转型内涵把握不准、认识不到位,对转型持观望或迟疑态度,进而使地方高校转型实践迟缓,成效不明显,这必将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
(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问题
技术技能人才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累积与提升的过程,既需要各层级教育间形成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行业企业的协同与深度参与,但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首先,中职与高职专科衔接不畅、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梯次界线模糊,专业设置与课程及教学标准各自为政、互不相通,难以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层级差异性。其次,由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缺失,高职专科的上升通道受阻,技术技能的累积与提升陷入“断崖”状态。第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双方虽有合作但深度与广度不够,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管理的意愿不强,职业学校服务企业技术进步、研发的能力有限且主动性不够,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无法实现内涵上的融合,职教生的企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这些都给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解决好上述问题,为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与运行清除障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此,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體制机制,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建做好顶层设计。
二、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框架设想
我国教育分流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分流是在初中教育后,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一部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次分流是在高中教育后,一部分进入普通高等教育,一部分进入高职专科院校。以两次教育分流为背景,以职教生的多样化升学需求为主线,对“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渐进式贯通与衔接模式进行探讨,逐级打通各层次教育间的壁垒,在层级教育间搭建起畅通的“桥梁”,为职教生提供可依自身条件与意愿选择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进而形成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框架图,见图1。
图1 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框架
构建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创建中职到高职专科、到应用本科、再到专业研究生教育衔接与贯通渠道,为职校生搭建多样化的、畅通无阻的生涯成长与发展道路,以实现其成才需求。
(一)“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
“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主要是为普通中学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设置多种便利的升学渠道,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升学路径。
1.开设技能免试入学通道
即中职生可凭借自己的技能成果而获得免试进入高层级学校学习的资格。对于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且在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荣誉的学生,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中的相关决定,中职学生如获得教育部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免试进入高职专科院校学习;同样,如在高职学习期间,获得教育部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达到高职专科毕业条件的,同样可被应用本科学校免试录取。
2.搭建“中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桥梁
即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特点,以专业相同或相近为原则,与对应的高职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而对应的高职院校与相关应用本科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学制衔接与贯通的方式为中职学生提供入读高层级学校的通道,主要模式有:中职、高职与应用本科的“3+2+3”或“3+2+2”或“3+3+2”的贯通培养,即中职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3年或2年,后再进入应用本科学校学习3年或2年,顺利完成学业后颁发本科学历文凭。
3.构建2年制“中职—高职—本科”对口升学通道
“对口”是指所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2年制”,一是指中职或高职学生学制满2年即可参加高职专科学校专门针对中职学校毕业生设置的对口升学考试,或应用本科学校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设置的对口升学考试;二是指中职生逐级入读高层次教育的学制为2年,这样,职教生在3年学习时间内可有两次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机会,考试时间单独设定,招考内容与形式紧扣职业教育特点,集综合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测试与考评于一体,成绩达标者可分别进入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学习2年,即中职升高职专科2年,高职升本科2年。
(二)“中职—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衔接
“中职—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衔接主要是为中职毕业生搭建快捷的、直通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渠道,既是满足其快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也是为应用技术本科学校直接从中职学校选拔优等生、拔尖人才提供通道。
1.设置“中职—本科—专业研究生”自主招生通道
即应用技术本科学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与要求,自主设置专门针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考试,制定独立的招考办法等,考试成绩达标者则可进入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学习4年。在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成果突出者,可通过申请保送或参加全国统一的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以继续进入对应阶段学习(2年)。另外,应用技术本科还可根据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自愿申请,直接从中职学生中招收“本—专业研究生”连读的学生,学制5~6年,毕业考试与考核合格者,可同时获得本科和专业研究生的学历与学位证书。
2.构建“中职—本科—专业研究生”灵活贯通培养模式
中职学生借助本校与应用本科技术学校之间的贯通培养桥梁可直接进入应用技术本科学习,即应用技术本科学校以专业为单位,与对应的中职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合作双方共同制定贯通培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衔接体系、课程标准、共同参与教材建设,以及建立阶段性考核评价体系等,联合对中职毕业生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成绩合格者与评价达标者即可直接进入应用本科学习4年,这样在确保中职学生毕业质量的同时也确保了应用本科学校的入学质量。4年学习期满后如需继续升学,则可通过专业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或申请保送推荐的方式进入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三)“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衔接
主要为经由第二次教育分流选择入读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提供继续升学与成长的通道,满足其追求本科乃至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1.构建“高职—本科”学分互认与转学衔接体系
高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学分互认与转学”的方式进入应用本科学校学习,即应用本科与高职院校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课程学分互认与转学”办法,签订“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共同商定并建构标准化课程体系、明确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门数以及必修的学分、确定单门课程的学分数、确定可互认学分和对等转换的核心课程及门数、以及转学的相关条件和成绩要求等,如高职生专科学习期间相关课程的学分数以及条件与成绩等都达到转学协议要求,则可向应用技术本科学校提交“转学申请”,经教育主管部门及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共同审核通过后可直接进入本科学校的大三年级学习。
2.设置“高职—本科”免试直升通道
高职毕业生经由应用本科学校评定与审核通过后,可免试进入相关本科学校大三年级学习。即应用技术学校与对口专业的高职专科学校签订贯通培养協议,共同制定贯通人才培养的模式,制定“专—本”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理论与技术技能考核标准等,高职生在完成专科阶段学习且学业成绩达标者可免试升入“协议本科学校”继续学习。
3.构建“高职—本科”全国招考通道
高职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招生考试进入应用本科学校继续学习,即应用本科学校针对高职专科生专门设置“专升本”考试,不限制招生比例,不限制专业,考生可依自身兴趣与特长跨专业报考,实行全国范围内招生,高职生可根据自身意愿跨省选择报考学校,招考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特点,兼顾文化知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考试与考核成绩达标者则可进入对应的本科学校大三年级学习。
不管是通过上述哪种方式获得本科学历及学位的学生,如需继续升学与深造,可通过申请保送或参加专业研究生全国统一招考的方式进入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三、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运行策略
要确保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运行通畅,应积极探索各层级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的衔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以形成完整的、贯通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制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衔接专业目录
专业设置的衔接是实现各层级教育间衔接与贯通的基础所在,其决定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顺利衔接。但由于之前中职与高职教育归属于不同的教育行政部门,从而使专业设置互不相同。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中职和高职的专业种类都是19个,但专业数量和名称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中高职专业目录的分析发现,中高职在专业大类名称衔接方面,“完全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分别占21%、63%和16%[3],虽修订后的高职专业目录在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注重与中职专业目录的衔接,并有“衔接中职专业举例”等内容[4],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都能一一对应,且中职的专业目录中缺失“衔接高职专业举例”内容。正是由于专业设置的不规范,导致中高职衔接的不顺畅,因此,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与建设规划,统一调整与设置各层级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结构,以实现“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提升各层级教育间的专业设置的契合度,为实现各级教育间的有效衔接与贯通提供基础支撑。
(二)设定连贯的“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过程,不同层级教育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5],而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则一直处于调整变化中,从2000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6],2002年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7]”,2004年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8]”,到2011年的“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9]”。直至2012年的最新提法:“高职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0]。”目前,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虽然在描述各层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时用了“高级、高端、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等词来区分,但对于各类人才其在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等方面所应达到程度与水平,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评价与衡量标准以科学、准确界定其差异性,致使各层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除学历文凭不一样外,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不大。由此,有必要根据产业技术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设置连贯的“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确定各层级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格,准确描述各层次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充分体现各层级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三)开发“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技术技能的形成发展规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的描述和设计,其规定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关键性内容。而课程衔接是实现各层级教育衔接与贯通的核心,目前我国中高职在办学实体衔接中存在的大量断裂现象多因缺乏可依据的统一课程体系所致[11],由此,有必要开发“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一体化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的、衔接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使各级人才培养的文化素质标准、技术技能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呈纵向延伸关系,使各层级教育间的专业课程体系呈一定逻辑衔接关系,使各阶段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与难度以及能力与技能要求等呈递进升级关系,可有效避免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重复与脱节,确保各层级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和标准的递进性与延续性,以有效推进“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
(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证明,是评定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与等级的有效凭证,也是各级教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职业分类比较粗糙、职业标准覆盖率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新版)将我国社会职业分为8大类、66个中类,1838个细类(职业),加上后来新增的和2004年以来正式发布的十二批新职业,我国共有职业总数为2005个,而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为907个,占45%[12],致使部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与目标时无国家的职业标准可参考,无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与等级。另外,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还未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无法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融通。由此,应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适时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定期更新与补充机制,进一步精准化、具体化各级各类职业标准,实现职业标准与职业岗位的全覆盖,使各层级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有标准可循。同时,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之间的认证制度,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无缝对接,确保各层级教育间的无障碍贯通。
(五)构建贯通培养的评价机制
科学、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各层级教育间“桥梁”以及“立交桥”畅通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首先,应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各层级教育機构、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的评价委员会,负责制定贯通培养的评价制度及实施办法,制定评价委员会的执行标准、明确并细分各评价主体的工作职责等。其次,根据不同的衔接与贯通方式,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分别制定全面而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内涵以及考量标准,如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技能等级水平与技能竞赛成果的核定流程与要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学分认定与转学资格核定标准、招生考试与录取标准等。第三,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标准化测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与全面,进而做到既能确保贯通培养体系中学生的毕业质量和入学质量,又能为各层级教育的衔接与贯通保驾护航。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立交桥,实现“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协调统一,为各级职教生的个性成长与升学需求搭建多座“桥梁”,既是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建设终身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而“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顺利建构与有效运行,需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各级教育间在专业设置的不对称、人才培养的界线模糊,做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理论框架设计与实践指导,以及持续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适时更新并完善国家职业标准,进而形成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2018-02-07].http://www.moe.gov.cn/.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2018-03-11].http://www.moe.gov.cn/.
[3]祝士明,刘建花.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31-35.
[4]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5]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EB/OL].(2000-03-21)[2018-01-12].http://www.moe.gov.cn.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EB/OL].(2000-01-17)[2018-02-07].http://www.moe.gov.cn.
[7]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2-08-24)[2018-02-07].http://www.moe.gov.cn.
[8]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04-04-02)[2018-02-07].http://www.moe.gov.cn.
[9]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9-29)[2018-02-07].http://www.moe.gov.cn.
[10]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2012-06-14)[2018-02-07].http://www.moe.gov.cn.
[11]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70-71.
[12]张祺午.新职业新方向——基于已发布新职业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3):50-55.
Construction and Running for Four-in-One Talent Cultivation Overpas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Wenq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four in one”talent cultivation bridge f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set up a link betwee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and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which provides a path and a platform for the individual growth and lifelong learning of all kin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t is the reality nee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four in one” talent interchange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ign and practice guid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ormulate a professional catalogue and talent training target system, and to develop and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mprove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so a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overpass.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ur-in-one; talent cultivation overpass; construction; running
Author Zhou Wenqing,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