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表述 新动力 新举措

2018-12-05 06:29蔡恩泽
产权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顽症系统性协同

蔡恩泽

10月9日召开的全国国企改革座谈会吹响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会议确定国企改革由“中心环节”上升为“中心地位”,要求全国国企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大胆务实向前走,并提出国企改革六项重点任务,成为当前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的行动纲领。

新变化催生新表述

回首改革四十年,国企改革步步深入推进,从经营权下放到“两权分离”,从“拨改贷”到“利改税”,直至《公司法》出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实现了政企分开,落实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硕果累累。

改革至今,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必须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并作出新应对。会议集思广益,提出的新表述、新概念颇有新意。

国企改革已处于“关键阶段”。国企改革在经历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后,眼下已进入关键阶段。何为“关键”?就是继2016年出台36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2017年正式开始行动落实后,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中流击水,不进则退,需要克难攻坚,砥砺前进。

国企改革由“中心环节”上升为“中心地位”。从“环节”上升为“地位”,意味着国企改革的优先度出现了明显提高,其重要性、紧迫性更为凸显,毕竟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第一顶梁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可称之为“第一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心地位”要有突出建树,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性。何谓微观市场主体,说到底就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这意味着要想让国企改革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根本手段,就必须放开改革者的手脚,不划定条条框框,只设计原则、底线。只要不突破原则、底线,就要鼓励其大胆地改、创造性地改。毕竟国企改革是当下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可有效解决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的矛盾。

国企改革“十六字方针”全方位渗透。针对下一步国企改革的全面推进,本次会议提出了“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十六字方针。此前“十六字方针”只是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会议则将该方针涉及的对象扩大到了国企改革的全方位、各环节,而不是只囿于混改。

国企改革可“支持带动”非公经济发展。会议强调,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同时大力支持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今往后,要发挥国企优势,支持带动非公经济发展,这实质上是给国企压担子,要与民企结伙伴。

新压力化为新动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会议显示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改革决心,将新压力化为新动力。

当前国企改革有哪些压力呢?

首先,来自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继续推进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已到了打攻坚战的阶段,无论是步入深水区,还是啃硬骨头,都是步步惊心,没有强大的动力不能推动改革深入下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突破重点难点,把改革推向前进。

其次,来自国企顽症反弹的压力。国企的一些顽症仍未彻底消除,有的企业甚至走回头路。顽症表现为国企老大思想尚未根除,政府干预太多,经营权下放但人事权未下放,企业薪酬制度不合理,大锅饭仍在吃。

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要克服顽症,国有企业必须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要有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比如子女顶替制度早已废除,但一些国企仍稳稳抱守这一“残缺”,本身就是改革失衡的一个产物。改革向残存的“包分配”制度动刀,是姗姗来迟而又必然的纠偏。

再次,来自既得利益固化的压力。当前,利益固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行业垄断、政府部门利益以及各种既得利益群体,都会结成牢固的利益“联盟”,其实是一种藩篱。国企也不例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受益改革之惠的群体已然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深化改革势必要触动其利益。

改革在向纵深发展,深化改革是对此前改革的进一步修正,从改革中得到利益的群体——当年的改革者又成了改革的对象,改革的石头将激起平静多时的池水,涌起风浪。改革需要有新作为,国企改革亦然。

最后,是来自国企自身面临困境的压力。尽管今年上半年国企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但仍面临着困境,主要是经济效益不稳定、产能过剩、债务问题累积……国企要完全走出困境,唯有走改革之路,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新思路出台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把“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项重要经验,把“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写入党章。座谈会提出国企改革突出抓好的六项任务,概括起来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特点,看到有关顶层设计独具匠心。

先看系统性。系统性强调从结构和有序的角度看事物。“六个突出”呈系统性有序排列,从制度建设到所有制改革,从市场化经营机制到供给侧改革,从授权经营体制到国有资产监督,内部逻辑紧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围绕一个目标——企业增效。

再看整体性。整体性强调从全面和宏观角度看事物。“六个突出”是一盘棋,顶层设计者通盘考虑,全面掌控。其中每一项任务都十分重要,构成一个国企改革的整体,没有厚此薄彼。这就是提纲挈领,抓住了全局。

接着看协同性。协同性强调从相互策应的角度看事物。“六个突出”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孤军深入,单独冒进。比如第一个突出,其中“有效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这句。“边界”的明晰,将为后来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而混改是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源条件,相互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顽症系统性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顽症”透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顽症还需下良药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顽症”问题之审视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罗志刚:执着“刀客”挑战“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