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表示,在风湿免疫科中,临床上很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该疾病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影响部位是关节,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受到影响,该疾病还会造成多个脏器损伤,例如肺部、皮肤、心血管等等,甚至部分人群会出现肾脏、眼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类风湿关节炎高发年龄段在四五十岁,很多人认为该疾病是一种老年病,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早期的年轻患者。现在小到儿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能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因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提高了,过去不典型的早期疾病表现也会被更早地诊断出来,相应的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也提高了,对该疾病要有心理准备,生活规律,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这对疾病的治疗很有帮助。如果发现疾病,就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通过药物来控制疾病进展,以免病情加重。
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缪佳教授表示,在手术前,医生也需要评估病人的病情,如果在活动期,可以先服用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的进展,在缓解期做手术比较有利。患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而患者得到早期治疗的前提是遇到正规的风湿病专科医生,这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倡能够在普通内科医生中进行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特征的学习,发现此类患者后可以及时的转送到风湿病专科,这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内就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然后接受正规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依从性,那么,可以在治疗后三到六个月时通过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达标,达标后可以继续原方案,如果没有达标就需要改变方案,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由于肿瘤诊疗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介入。例如,肺部结节需要影像学的讨论;涉及到基因改变的情况需要病理科医生的参与;肿瘤患者心理改变大,影响治疗效果,还需要心理学的干预;肿瘤治疗中和治疗后,要进行随访和护理,如何保证患者的营养水平也是一大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平表示,失眠患者的主观体验是睡眠问题,例如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好或者睡眠时间不够等;焦虑患者的问题是不安定性,他们会出现担心、恐惧、烦燥、易怒等症状;而抑郁患者工作没有精力、心情不再波动,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医生在诊断的时候要跟患者仔细聊,询问一下患者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和其他人的关系怎么样,这样就很容易判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表示,由于高血糖初期症状不明显,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超过三成的中国人患有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若及时发现,进行早期的干预与生活方式改变,可以逆转血糖异常,能让更多高风险人群回归健康,最终实现糖尿病患病率的降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