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毫米祈波是耀天生:的身体调律师
——访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教授 吴祈耀

2018-12-05 06:45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之友疗法医学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毫米波是指自由空间波长在1mm~10mm的电磁波,处于微波波段的高端,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能产生特殊的生物学效应。毫米波技术作为电子学中一个重要技术领域,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了解毫米波在医疗领域的价值及意义,本期《健康之友》采访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教授——吴祈耀教授,希望通过本次采访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毫米波在医疗领域的宝贵价值。

《健康之友》:国内外对毫米波医学应用的研究大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吴祈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就开始了毫米波技术医学应用的探索,并对毫米波的非热生物学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我国80年代初,第四军医大学的郭鹞教授、陈景藻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也开始了毫米波生物学效应和医学应用的研究。经过国内外两代科学家的努力,到现在,毫米波频段电磁辐射的生物医学效应已经为基础科学研究和许多医学实践所证实,并使毫米波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新的临床医疗技术。

《健康之友》:什么是毫米波疗法?

吴祈耀:毫米波疗法,是指将毫米波频段的电磁辐射作用于活的生命体而产生疗效的治疗方法。其名称和作为一种新疗法的确立,不仅是由它的频段在毫米波频段、而且还在于机体组织对它的反应有很多重要特点。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在极低的(不产生热效应的)功率电平和较窄的频带内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由于其频率敏感性强又常被称作谐振疗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其他重要特点还有:非侵入性(不需要将辐射探头等侵入到活的机体内)、远位效应(能在离开辐射头100个波长以外的远距离,对治疗部位产生作用)、多疗效(在治疗某一种疾病时,往往对其他疾患的治疗也有附带效果)等等。因此它能适应很多特殊治疗场合,既可以作为一种单一疗法,也可以协同其他多种医疗方法,安全有效的联合在一起使用。现在,基于这种方法所研制的治疗装置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较多应用,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创伤外科、慢病康复治疗、肿瘤辅助治疗等方面获得明显疗效。

《健康之友》:毫米波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的?

吴祈耀:国内外医疗机构将毫米波疗法正式用于临床始于80年代初,90年代初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已有较大范围的应用,并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认可和重视。我国在同一时期,在谭维溢、李晶等老一辈医学专家教授亲自指导和参与下,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协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一批全国著名医院,也都先后用于临床和开展了应用研究,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90年代后期王中和教授等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在我国开展了毫米波疗法用于癌症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肺科医院等都做了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工作,对深入了解这一疗法的临床价值,和进一步扩展应用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健康之友》:毫米波疗法有哪些特点?

吴祈耀:目前,毫米波疗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非热效应:即在不使皮肤升温(也就是皮肤感觉不到发热)的情形下,把病治好,其主要的科技性体现在毫米波与人体大分子细胞产生谐振,以达到激活细胞能量,增强细胞质量,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整体水平,以达到战胜疾病的目的;二是时间累积效应:毫米波疗法与药物疗法本质的不同在于药物长时间使用后,人体会产生耐药性,同时还要饱受由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的折磨。使用毫米波疗法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生物学反应越强烈,治病的效果越显著;三是远位效应:即远离病灶部位使用毫米波疗法,通过信息传导、能量输送等方法,把病治好,这点与祖国传统医学手段——经络疗法不谋而合。

《健康之友》:毫米波疗法与我国中医经络学有关联吗?

吴祈耀: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八纲辨证可以说是疾病监测与诊断的最高境界,一般需要医生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与西医主要的区别之一在于诊断方法完全不同,西医必须做很多的检验和检查才能明确病因。中医辨证论治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毫米波疗法虽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非传统的医疗手段,但是国内外有关人士越来越认识到,毫米波疗法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电针疗法,只不过不是用“金针”来刺激穴位,而是用毫米波电磁辐射来照射穴位。现在,无论在治疗方法上,还是从辨证论治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中医的经络理论和针灸经验。在毫米波的监测和诊断方法上,也都借鉴了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只不过虽然借助于现代的电子技术和电脑的强大处理能力,即使应用了3D技术和动态监测等手段,迄今尚不能达到像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样的境界。

《健康之友》:毫米波疗法对于肿瘤有怎样的意义?

吴祈耀:自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已开始将毫米波用于临床医疗。1977年,俄罗斯敖德萨医学院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项毫米波临床应用研究,治愈了头枕部损伤,之后又成功地治疗了十二指肠溃疡,并逐步对小儿麻痹症、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炎、肩周炎、血液病及肿瘤开展治疗,取得显效,开创了毫米波治疗肿瘤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已发现毫米波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超过160万,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正在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死亡原因的首位。

手术、放疗、化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但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疗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使治疗失败。此外,手术、放疗、化疗均是有损伤性的,对人体会造成较大伤害,或造成组织、器官的缺失,或造成机体免疫抑制甚至破坏,有严重的放疗或化疗毒副反应。手术和放疗均是局部治疗方法,不能防止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及消灭血液中的癌细胞;化疗虽是全身性的但其选择性差;中医中药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但对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不大;免疫治疗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无法对付较大数量的癌细胞。可以讲目前的各种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建立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毫米波疗法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使人类抗癌武库中又增添了一件有效武器。目前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大多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毫米波治疗安全无副作用,联合放疗、化疗后不但大大增强了其抗瘤效应,而且可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这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和放化疗抵抗性肿瘤的治疗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综合治疗途径,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毫米波对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功效已被大量研究和观察结果所证实,其临床疗效也被国内外大多数肿瘤医生认可或重复。

《健康之友》:请问您对我国毫米波的发展有何期待和建议呢?

吴祈耀:随着全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正在蕴酿以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工程科学的历史性大融合为标志的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众所周知:生命科学已经历两次革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科学、对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现象、促进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基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大背景,2011年1月4日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发表的一份白皮书,提出了“生命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的融合将形成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并将改变我们的世界”的前瞻性论断。近些年,以物理能量为标记的机械生物力学对生命现象的影响,受到世界科学界重视,特别是毫米波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其重要的潜能和医学应用的广泛前景。与此同时多年来微能量毫米波医疗技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维护方面也获得重要进展,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这些科学进展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这一论断的端倪,并且启示我们一个新的微能量医学应用领域正在兴起。因此,我们又可以从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高度,看到毫米波医用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对科学进步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更何况近十余年来,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还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疗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等,并逐步进入临床应用,这样在临床应用层面上,毫米波疗法如何与新兴医疗技术结合,通过协同治疗,获得最佳效果的新课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总之,科学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生有期,学海无涯”,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技术,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在实验、总结、积累、创新中逐渐成熟,并获得新的发展。近十年,在临床和工程技术一线的新一代中青年专家骨干,又进一步为毫米波技术的推广和临床应用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当前,人类的福祉,人民对幸福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仍需要我们对毫米波医学应用,这门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科,继续攻坚克难,持续地奋斗。要继续审其义、究其难、敢探索、勤总结、勇创新,使之不断提升,日臻精准完善。此外,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还希望新一代的医、工、企专家们,为进德而修业,为创新而传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勤奋进取,继续不断著书立说,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为科学进步,为毫米波医用学科的成长,不断做出新贡献......

在愉快的交谈中,我们的专访结束了,在与吴祈耀教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毫米波疗法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吴祈耀教授作为一名电子学教授,并身兼数职,他仍在用他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和支持着我国毫米波医疗技术的发展。

吴祈耀: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学教授

学术任职:曾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生命电子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名誉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理事、医疗仪器分会主任委员,现任名誉主任委员;重庆邮电大学名誉教授。

社会兼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顾问、专家组负责人;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顾问委员;武汉国家爱生物产业基地专家顾问;武汉高科技医疗器械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企业任职: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及医学电子;中国医疗器械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

主要成就:1983年以前主要从事军用电子学(无线电电子学)和信息理论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讲过雷达技术、统计无线电技术、随机过程等课程,一项雷达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以来,主要主持和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用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科研方向侧重于医学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医学电子仪器。获多项国家和地方科技奖项。

医学信号处理成果获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奖;主持研制的其他医学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获其他全国性和地方性奖励多次;1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排序第一人);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奖二等奖(唯一获奖人);1991年获全国发明展金牌奖(唯一获奖人);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发明金奖(唯一获奖人);以及多项校级科技奖等,均为第一获奖人或唯一获奖人。

书著:正式出版的书著有“炮瞄雷达”(1979年);“统计无线电技术”(1980年);“随机过程”(1984年);“毫米波技术与生物医药”(1998年);“毫米波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10年);“现代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主编)(2008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之路”(参与主编)(2007年);“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部分内容编著)(1999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部分内容编著)(2000年)。参与主编过三本公开出版的科技文章。学术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猜你喜欢
之友疗法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藏家之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诗词之友》赠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藏家之友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