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飞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信元件,而中兴的智能手机和电信网络设备等产品中有25%~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供应商,对中兴通讯构成致命打击。一直以来中国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受制于国外,核心技术、芯片及相关标准的制定都由发达国家掌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标准。近年来,国内相关企业在积极尝试联合研发核心技术以及通过产业结盟的方式,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有效应对发达国家技术方面的“掐脖子”现象。本文分析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对技术标准联盟构建形成系列建议。
技术标准的经济效益已为众多学者研究和相关机构所证实。国家层面,相关学者实证研究了各国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6]。20世纪90年代,各国相关的标准化机构测算了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企业层面,相关学者研究了技术标准对企业创新、产品质量、通用性的促进作用[7-9]。产业层面,关于技术标准经济效应研究较为鲜见,技术标准联盟形成的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影响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更为少见。技术标准联盟在最近十多年以来纷纷涌现,如DVD产业的DVD3C和DVD6C联盟、移动通信产业的TD-SCDMA和WCDMA联盟、音视频产业中的MPEG-2和AVS联盟等。技术标准联盟近年来在推动标准产业化过程中,促进了相关产品的成本节约、互联互通、基于共同界面的模块创新和系统集成。作为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结合体,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如何影响产业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深入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将技术标准联盟、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产业经济效益等相关因素纳入研究中,在厘清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
技术标准联盟是以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为基础,由产业领导型企业发起,以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为基本活动的产业型组织。技术标准联盟的成立伴随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开展,由相关领导型企业主导起草和制定技术标准,而后申请立项成为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形成多级标准体系。技术标准通常涉及散落在不同企业中的专利,技术标准联盟通过设立专利池,将必要专利纳入池中,进行打包许可,有效克服专利丛林和降低交易成本,极大地推动了技术标准的推广和扩散[10-12]。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往往伴随着专利池的建立[13],DVD技术标准伴随3C、6C专利池的产生、音视频技术标准伴随MPEG-2专利池的产生。技术标准联盟还需要将技术标准产业化,包括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标准化合作以及“走出去”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化合作。因此,技术标准联盟还被称为产业联盟、专利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技术标准联盟运营与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或者创办一家独立公司来进行管理和运营,比如MPEG LA机构专门负责MPEG-2、ATSC、EVS等技术标准事宜,而中国闪联联盟由联盟创建的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二是由发起企业中的一家承办,比如DVD3C由发起企业飞利浦公司管理。
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两个重要变量。技术标准联盟通过推动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推广及产业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提高。技术标准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技术标准能够加速推进技术扩散并提高经济效益[2,14]。技术标准带来资本节约促进经济整体增长[1,3-4]。技术标准对企业产品质量、通用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7]。一旦技术标准产业化,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就可以收割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全部收益[15]。20世纪90年代众多国家测算了技术标准的经济效益,德国测算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0.9%,技术标准化投入产出比在苏联为1:7.5,法国为1:20,美国为1:50。
技术标准联盟通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提高。众多技术标准联盟实践表明,一旦技术标准联盟发起和成立,围绕联盟标准的专利申请数量就会呈现急剧增长。产业创新同时带动大量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以及相关开发成本的降低,大大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标准联盟成立伴随着专利池的成立,专利池将涉及标准的众多专利进行集中打包许可,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各种交易成本,包括技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讨价还价成本[10,14,16],带动整个产业经济效益提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联盟的技术标准需要不断进行实时更新和修订,联盟专利池每年需要大量专利持续更新,只有符合要求的专利才能被遴选为专利池的必要专利[17-18]。众多企业为了能在专利池中拥有自己的技术制高点,不断加快技术开发步伐,以期将更多的技术纳入专利池中,促进整个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提高。
相关研究认为技术标准对创新具有“双刃剑”作用[19-23]。技术标准为产业创新提供标准界面和接口,方便了模块创新和区域调整。然而,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也可能锁定次优技术,阻碍最优技术的采纳。还有研究认为技术标准对产业创新的作用依赖于技术标准中专利的互补性、开放性、技术的累积创新环境等因素[24-26]。由行业领先企业组成的技术标准联盟往往采纳的是产业最优技术,因此,技术标准联盟构建的技术标准往往对产业创新形成促进作用,特别是技术标准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5]。反过来,产业创新的速度决定了技术标准更新的频率,产业创新为技术标准构建提供重要技术基石,促进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完善[21]。技术标准化过程更多强调基于产业创新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产业技术标准制定[27]。技术标准联盟作为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以及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强化了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最终推动产业经济效益整体提高。
本文在挖掘技术标准联盟、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产业经济效益这几个变量关系基础上,形成变量间的三种主要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①技术标准联盟通过促进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②技术标准联盟通过促进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③技术标准联盟通过促进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从而促进产业经济效益。本文就这三种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展开实证研究。
闪联全称为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IGRS)。闪联标准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设备的交换技术和接口规范,支持各种3C设备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包括电脑、通信设备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与协同。2003年7月,在信息产业部支持下,由联想、TCL、康佳、海信、创维、长虹、长城、中和威八家大企业联合发起成立闪联联盟。闪联联盟的建立以及发展迅速推动了3C产业融合和互通,极大地促进了3C产业经济效益提高。闪联联盟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联盟,已有8项标准正式发布为国际标准,已立项并正在制定的闪联标准达18项,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标准制定体系。闪联联盟专为3C产业融合而诞生,而不存在多个交叉产业,实证研究中闪联联盟正好可以与3C产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一对一标准与产业的对应关系。因此,选取闪联联盟作为实证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3C产业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由于消费类电子包含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一类别中,所以3C产业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两项数据。闪联联盟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闪联信息产业协会网站http://www.igrs.org/,数据年份设置为1995—2015年。
产业经济效益(EB):由于闪联的相关技术较为新颖,对应产业层面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3C产业经济效益以该年内3C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新产品开发经费之差进行测度,以百亿元为单位。
技术标准联盟(SA):设立虚拟变量,1表示联盟形成后,0表示联盟形成前,闪联联盟2003年之前的年份为0,2003—2015年为1。
技术标准化(TS):运用闪联信息产业协会网站查询其大事记,统计涉及推动闪联标准为行业标准、联盟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重大标准化事件,每一个事件计数为1,由于技术标准化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每年的技术标准化测度采用历年技术标准化事件累加的方法进行测度。
产业创新(IN):以每年3C产业专利申请数量进行测度,以万件为单位。
本文采用Baron和Kenny提出的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因果步骤法[28],基本检验步骤分为三步:①X对Y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c的显著性(模型Y=cX+ε1);②X对中介变量M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a的显著性(模型M=aX+ε2);③X和M对Y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b和c′的显著性(模型Y=c′X+bM+ε3)。对应的检验关系如图1所示,系数c、a和b都显著,表示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考察系数c′,如果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如果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
图1 中介效应各变量的检验关系
本文中Y对应产业经济效益(EB),X对应技术标准联盟变量(SA),M作为中介效应代表技术标准化变量(TS),产业创新变量 (IN)以及二者的交互项(TS×IN)。
先以折线图观察闪联联盟形成前后3C产业经济效益变化态势。如图2所示,自从2003年闪联联盟成立以来3C产业经济效益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特别在2005年6月29日闪联标准1.0版正式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审批,颁布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之后,各个企业进一步加快了3C产业融合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3C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在2011年以后出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这是由于2010年2月和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 (简称ISO/IEC,下同)通过其官方网站向全球正式发布了闪联的3项基础标准,标志闪联标准正式纳入为国际标准,2011年闪联更是四处出击进行标准国际化活动,与日本、韩国、美国加强智能电网、数字家庭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合作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3C产业技术的完善和成熟。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闪联联盟网站http://www.igrs.org/。图2 3C产业经济效益在闪联联盟形成前后的变化
观察闪联标准制定过程,如表1所示,在闪联联盟成立两年后,由联想、TCL、康佳等公司起草的《闪联标准》1.0版,在2005年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随后,闪联标准在2010年由ISO/IEC部门获准公布成为国际标准。2012年,闪联7项国家标准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发布。与此对应的联盟标准四项内容也在这一年由闪联联盟发布。至此,形成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联盟标准四级标准体系的架构。2014年“远程访问”部分再次通过ISO/IEC JTC1成员国投票,由ISO/IEC正式发布。2015年和2017年分别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完善闪联标准,分别发布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标准级别的申请和发布遵循行业标准先行、国际标准为示范、国家标准进行完善、联盟标准全面产业化的规则。闪联国际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由发达国家垄断国际标准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有力地推动了3C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进一步考察闪联标准推广和产业化情况,如表2所示,从闪联标准产业布局来看,闪联产品基本涉及到了3C产业的主要产品类别,闪联近年来体现智能家居、智能用电等理念的相关产品不断受到市场青睐。随着2017年国家标准的全面颁布,未来闪联标准相关的产品还会呈现爆炸性增长。闪联企业类型包括芯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几乎涉及3C产业链的上下游所有环节企业,3C产业的市场覆盖率逐年攀升。技术标准的实施不仅需要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共同接受和采纳,同时还需要开展国际化合作[29-30]。从闪联国际化交流合作来看,合作国家及相关组织主要以亚洲日韩为主,欧美涉及的合作交流频率不高。重要的国际会议也以日韩为主,平均的强度为每年1.5次,以闪联与日韩的亚洲家庭网络会议(AHNC)为主。这说明闪联的标准国际化步伐还停留在亚洲这个区域,尚需进一步针对欧美国家及相关组织进行合作拓展。
表1 已发布的闪联标准统计
资料来源:闪联联盟网站http://www.igrs.org/。
表2 闪联标准的产业化布局及国际化交流合作
数据来源:闪联联盟网站http://www.igrs.org/。
再以折线图观察本文研究的两个变量——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如图3所示,两个变量的总体趋势都是呈现交替上升趋势。测算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69,呈现高度相关关系。随着2005年闪联标准1.0版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以来,有关3C产业融合的专利申请不断上升,3C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攀升,推动闪联标准不断完善和成熟。特别是2011年3C产业相关专利急剧攀升,这是因为之前的2010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其官方网站向全球正式发布了闪联三项国际标准的正式文本。产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先于技术标准确立前开展,技术标准一旦被确立为国际标准,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申请由此激增,带动3C产业创新达到新高度。闪联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形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闪联联盟网站http://www.igrs.org/。图3 闪联技术标准化与3C产业创新
本文重点检验三种影响路径:①技术标准联盟通过影响技术标准化,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形成影响路径1:SA→TS→EB;②技术标准联盟通过影响产业创新,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形成影响路径2:SA→IN→EB;③技术标准联盟通过影响技术标准与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形成影响路径3:SA→IN×TS→EB。运用图1检验方程,分别得到相关回归方向的相关系数,见表3。
表3 技术标准联盟形成对产业经济效益影响机制的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注:*为10%水平上显著,**为5%水平上显著,***为1%水平上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闪联联盟网站http://www.igrs.org/。
从影响路径1来看,a、b、c、c′显著,三个回归模型F值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说明技术标准化在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方面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闪联联盟通过促进闪联技术标准化,从而促进3C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说明闪联在推动技术标准化方面确实下足了工夫,从2003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到2005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发布,从2006年申报国际标准到2012年闪联全部七项1.0标准体系成为ISO/IEC国际标准,十年中,闪联已经构建起基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联盟标准及行业标准等在内的四级标准体系,极大地推动了3C产业发展。
从影响路径2来看,a、b、c、c′显著,三个回归模型F值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说明产业创新在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方面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闪联联盟通过促进3C产业创新,从而促进3C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技术标准制定下产业联盟的成立旨在推动产业标准的完善,这其中需要每年符合要求的专利纳入和补充到联盟中,以企业为核心制定的联盟标准,具有速度快、迭代更新快、市场反应快、市场技术引导力强等特点,对成员核心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较高挑战,无形中推动产业创新,带来企业成本节约以及新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产业经济效益提高。
从影响路径3来看,a、b、c、c′显著,三个回归模型F值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说明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交互性在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方面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从图3也可以看出闪联技术标准化与3C产业创新形成互为增强的促进效应,闪联联盟通过促进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3C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闪联联盟这一组织形态的成功运营,既需要技术标准化能力为联盟发展搭建总体架构,同时还需要产业内各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形成技术基础。
从以上三个影响路径来看,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技术标准联盟分别通过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以及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产业经济效益产生正向影响。
技术标准联盟以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为基础,由产业领导型企业发起,以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为基本活动的产业型组织。作为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结合体,技术标准联盟近年来在推动标准产业化过程中,促进了相关产品的成本节约、互联互通、基于共同界面的模块创新和系统集成。基于闪联联盟和3C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标准化、产业创新、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的交互作用分别作为中介变量正向促进了技术标准联盟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闪联联盟有效地推进了技术标准化进程,成功构建起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联盟标准等在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级标准体系。闪联与日韩成立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深度的国际化交流合作,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带动了产业经济效益提升。同时,闪联多次出击寻求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创新,包括芯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产业覆盖率较高,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创新,带动了产业经济效益提高。闪联联盟的成功运作给企业、政府等相关主体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持续更新和开发并非单个企业所能胜任,需要产业相关企业进行通力合作,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决定了技术标准的高度。闪联联盟的创新机制一改过去由政府主导的传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战略,企业推动和市场导向能够有效地激发联盟成员的创新热情。技术标准联盟同时需要发挥产业领导型企业的带头作用,闪联的成功运作得益于联想的领导和推动,联想最早提出“关联”技术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发演示产品、构建企业技术标准、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等方式,确定3C产业融合的基本技术体系。随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响应配合,有力地推进技术标准体系的架构。在基本的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完成后,闪联联盟通过产品扩充和企业扩容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推广和产业化,将更多的产品和企业纳入联盟标准合作对象中,扩大产品和企业类别的基本覆盖面。虽然在闪联联盟标准产业化过程中曾经出现部分企业在决策和投资方面的迟疑,但联盟通过丰富多种业务以及扩大多项应用,吸引各路企业纷纷加入,最终形成了国际标准。
近年来,虽然中国高科技产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却不断遭遇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牵制,限制关键零部件对华出口以及2018年4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航空航天、信息科技、通信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加征25%关税等系列措施,给中国相关产业造成极大冲击。因此,中国必须以自主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的部分主导国、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定期召开国际会议邀请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与技术交流,同时定期参加国际高水平会议,共同探讨技术标准应用、市场前景及合作等事宜。依托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初步建立起来的自主知识技术标准联盟,包括“感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盟、中国中关村云计算标准联盟、中国长风软件标准联盟、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联盟、中国音视频AVS标准联盟、中国数字电视DTMB—A标准联盟等,通过企业、市场和政府多方力量推动中国标准产业合作、市场推广,融入国际标准体系,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标准中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