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与我国艺术学科发展的新机遇

2018-12-05 07:24赵去非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学者

赵去非 喻 辉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091)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目标及发展现状

2015年10月国家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个建设规划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出新的标准,确立了新的思路。如果说“双一流”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下一步的建设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最终一定是要由符合国际规则的客观公认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我们只有对这些标准充分地了解,才能合理地制定实施“双一流”的路径和方法。

表1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目标[1]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其中绝大多数学科指标目前都是来自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我国“985”和“211”工程建设大学的成果很多也都是以西方的学科标准来衡量的,如ESI排名、SCI、EI、SSCI、A&HCI检索、Nature以及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等等。虽然这些指标或多或少存在着被人诟病的一些缺点,但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国内高校至少在这些指标的计量排名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甚至有些高校的SCI论文数量排名已经名列世界前茅。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在这些大踏步前进的指标中,多数是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同近年来国家在理工大学以及学科建设上的巨大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在要由我们自己来重新建立起一套适合衡量自己现状的话语体系和学科指标,并以之来衡量我们的“双一流”目标,这无异于削足适履,至少时机并不成熟。尤其是内地长期以来一直由于忽视国际艺术学科指标的制定和话语权的参与,更导致目前我们只能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指标,并以这些指标来衡量我们的建设业绩。

二、“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的“双一流”建设规划,为我国的人文学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应该及早统筹规划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的艺术学科研究,使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新一轮高度学校建设中借力突破,走向国际化,抢占制高点。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着重器轻道、急功近利的思维定式,相对于理工农医类等学科,人文艺术学科研究的发展在国际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然而,从人类文明史和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离不开人文学科思想的引导或理论总结。欧洲的文艺复兴推动了整个西方的科学探索;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一直伴随着“全球主义”思潮的大讨论。

以当代曾经的世界强国俄罗斯为例,我们看到高尔基、托尔斯泰、肖斯塔科维奇、乌兰诺娃等人文大师所伴随的是俄罗斯在自然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领域全面抗衡美国的时代。然而到了“冷战”后期,我们就很少看到俄罗斯在人文社会领域产生世界级的大师。

表2 近两年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学排行榜TOP10

以当代世界高等教育体制的先进国家美国来看,人文艺术学科的研究占据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很多大学排名的塔顶长期以来一直被一些具有悠久人文研究历史的顶尖大学占据,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从福布斯杂志每年的大学排名看,以人文教育见长的小型文理学校(Liberal Arts College)每年均占据了美国顶级大学前10名的40%左右。在福布斯公布的2016年全美大学排行榜上,以艺术史研究见长的威廉姆斯学院已经超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级名校,排名名列前茅。未来越来越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我们如果继续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半壁江山。

三、为实现“双一流”目标需要克服的困难

随着我国在经济、政治和人文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目前我们更需要大批具有国际化眼光和通晓国际学术规则的人文学者全方位地参与我国的社会科学建设。一方面随着我国对自然科学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的理工科类高校和学科在ESI排名、SSCI论文数量方面的排名持续不断地进步;另一方面我国人文社科高校和学科在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参与国际合作、建设有国际影响的学科平台方面则越发明显滞后,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 内因方面

由于国内对艺术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艺术学科在我国高度教育中定位的认识不足,使得艺术学科研究的基础建设长期滞后,造成目前艺术学科研究的整体水平同国际学术界产生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国内同国际学术界缺少有效的学术沟通,学者在艺术研究学科的国际学科平台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对西方研究成果缺乏客观认知,常常不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中说话。在国内学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即使几年以前,“长江学者”和“千人计划”项目还是将艺术学科的学者排斥在外。直至目前,我们尚未建立人文艺术学科研究领域的院士制度。(2)国内目前人文社会研究的方法、手段、文献掌握同西方并不同步。国内学者目前普遍缺乏西方艺术学科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在对世界多语种文献和观点全面客观的掌握、运用和取舍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即使是重要的国内艺术学科研究成果,往往也很难得到西方主流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学术认可。

2. 外因方面

由于历史、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特殊性,我国新一代学者的艺术学科研究成果在世界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体系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状态。在世界艺术学科研究话语体系里,我们很难看到中国学者的贡献,或者中国人文学派的形成。目前国际上的一流文科学术出版社和艺术学科期刊基本使用英语,世界重要的研究成果也主要由英文来发表或被翻译成英文发表,包括中文在内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其它三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在艺术学科研究领域内的影响也有限。

四、结语

人类任何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根据既有的概念和知识,通过演绎或归纳拓展人类对这些概念外延和内涵的新理解,或者通过建立新的概念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积累。自然科学界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形成了所有学者共享的基本概论、符号和方法,使用这些概念和符号进行表达的最终研究成果虽然也多以英文发表,但对语言修辞的要求相对简单和直白。笔者建议在目前情况下,应加紧制定推进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全面走向国际化“双一流”的战略规划,抢占学术制高点,参与世界范围艺术学科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和符号体系的建设,并努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引进受过国际一流艺术学科研究训练,具有国际视野的留学人员归国工作,加大引进力度,使其同自然科研领域人员享有同等的待遇和重视。同时加大引进世界一流非华裔艺术学科研究学者来华工作的力度。

第二,大力推进我国艺术学科领域学者的国际化交流水平,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科研能力的艺术学科学者。

第三,资助培育出版更多的国际化英文艺术学科期刊杂志,用国际标准培育我国自己的英文国际艺术学科期刊,推动我国的艺术学科研究全面走向世界,参加国际学科交流和学科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建设。

由于我国艺术学科研究同西方在许多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而我国学者在英文能力的运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因此建设艺术学科研究“双一流”的目标任务就愈加显得任重道远,更需要进行统筹规划。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学者介绍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