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丘市已经建立起“三级”管理体系,即市级、县级、乡级都成立了管理机构。市级于2003年12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机构规格定为正科级,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商丘市农业局。截至2017年12月底,商丘市所辖6县2区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乡级也建成了71个农产品质检区域服务站,可以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同时,全市有10家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已经建立了自检室,上市前能够自检。
截至2017年12月底,商丘市在有效期内的 “三品一标”农产品有219个,面积8.13万hm2,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9个,产地176个,面积,5.83万hm2;绿色食品17个,面积1.33万hm2;有机农产品2个,面积0.001万hm2;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面积0.97万hm2。(近3年认证情况见表1、表2、表3)。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商丘市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减少严重,数量达71个,通过调查得知,农业项目资金申报条件中要求申报企业必须是“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因此,企业认证的积极性非常高。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后,企业不愿再购买标识,到期后不复查换证,导致认证产品的数量急剧减少。2016年新增和减少数量属于历年正常值,2017年数量急剧增加是因为夏邑县申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县政府出台奖励政策,企业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市级机构中存在编制少,专职“三品一标”认证检查员少,且人员年龄较大,还与检测技术人员交叉使用,严重制约着单位的发展。
2.县级检测中心大多数存在无独立法人,一般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股长兼任,无编制,临时抽调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办公经费少,个别县甚至没有经费。
3.乡级区域服务站存在无专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人员,没有认证工作专项经费。
4.对已认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大,存在重生产指导、轻监管的现象。
1.缺少奖励机制。截至2017年底,商丘市目前只有夏邑县出台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机制。
2.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农产品企业不知道怎么申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需要哪些条件,主管单位是谁。
3.绿色食品认证费用高。以种植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费用为例,包括农业环境质量监测费、产品检验费、审核费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费(国家级贫困县免费)等费用,单品共计2.5万元。特别是种植业的生产企业基地面积相对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少,相对费用较高,申报积极性不高,或申报后续展率低。
4.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只是为了取得政府的扶持资金,取得资金后不购标、不复查换证。
5.已认证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存在漏洞,主要存在问题是生产记录不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内检员流动性大、产品自检率低等情况。
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一把手”应在思想上要重视“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支持力度,保障好认证机构有足够的人员和资金。业务主管部门要提高检查员业务能力水平,建立高水平的检查员和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农产品监管,实现涉农企业全覆盖。
1.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企业认证积极性。督促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公信力。
2.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结合内检员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下乡、农技110科技咨询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营造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树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
3.减少或减免“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让老百姓吃得起高质量的农产品。
4.加强对农产品源头和市场监督检测,杜绝一切不合格的农产品出现老百姓餐桌上,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良性发展。
表1 商丘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情况
表2 商丘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增情况
表3 商丘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减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