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敏,蔡东东,费金雷*
(沭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若未及时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治疗,易导致十分严重后果发生[1-2]。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应用新活素治疗效果观察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选取2015年2月10日~2018年2月11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认知障碍。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无精神疾病。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8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21±1.15)岁;对照组女8例、男7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41.11±1.26)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15例均使用常规治疗,对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15例均使用新活素治疗,对患者采用新活素治疗,根据患者自身血压水平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DBP、SBP、HR指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D B P(80.21±6.11)mmHg、SBP(115.15±15.23)mmHg、HR指标(75.11±9.8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患者的DBP、SBP、HR指标(±s,mmHg)
表1 分析两组患者的DBP、SBP、HR指标(±s,mmHg)
组别 n DBP SBP HR观察组 1580.21±6.11115.15±15.2375.11±9.81对照组 1589.45±7.21129.15±15.1187.15±10.11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n,%)
据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仅易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还容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3-4]。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应用新活素治疗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探讨新活素治疗效果。新活素为冻干重组人脑钠肽,为块状物或者白色粉末,为内源性多肽,能对人体缺血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能缓解患者血管平滑肌,具有利尿效果,能舒张患者平滑肌细胞,从而达到扩张患者动静脉效果,减轻患者心脏负荷,能有效控制患者自身心率,使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DBP(80.21±6.11)mmHg、SBP(115.15±15.23)mmHg、HR指标(75.11±9.8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新活素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