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随堂考核”教学模式在《发动机系统故障检修》课程中的应用

2018-12-05 17:32:27陈宝文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活塞工具

陈宝文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112008)

“自主学习,随堂考核”模式避免以往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角存在。在此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发动机实物、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学习[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和检查,使教学环节更紧凑,改善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下面以“发动机排气冒蓝烟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叙述。

1 教学过程总述

首先由教师描述发动机排气冒蓝烟现象,并且结合之前课程中对发动机各个工作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该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学生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开始搜索网络资源和教材内容。此时需要教师到学生中处理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随时总结并梳理文字,形成有理论有操作步骤和方法的可行性文件。组内讨论、教师详讲等环节相互贯穿,让学生掌握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对应的解决办法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复习以往的知识点,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去总结分析,将知识点统筹在一起用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将查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文件,组内讨论,并带着问题进入。到“发动机实物上拆装和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发动机拆装的基本注意事项,及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发动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在任课教师悉心指导下提高自己的拆装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按标准出色地完成拆装和检测工作。

例如故障现象描述为:发动机排气管处和机油加油口处有蓝烟冒出,发动机起动后能正常工作,但是可以听到有异物敲击“嗒嗒”声,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响声加重。

判断此故障的原因是由于活塞组件和缸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导致有一部分发动机润滑油窜入到燃烧室参与到了燃烧而产生了排气冒蓝烟,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了以后,冒蓝烟的现象有轻微的减弱。并且通过检测发动机气缸内压力是否过低,从而最终确定故障原因。

2 详细的教学环节

2.1 熟悉工具

第一步,让学生查阅发动机量缸操作需要使用的工具,并且正确选取工具箱内的棘轮扳手和套筒。取量缸表、千分尺及扭力扳手等发动机外围部件拆装的工具。第二步,学生选好工具后,进行工具的展示,查阅所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的记录到笔记上,形成总结性文件。第三步,由教师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找出问题,并给与纠正。第四步,由教师在实物上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着重提示容易出现问题的操作和注意事项等。

2.2 拆卸步骤

第一步,学生开始上网查阅进行发动机量缸操作需要拆卸发动机上的哪些外围部件,找到发动机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及发动机缸盖等的安装位置。第二步,找到需要拆卸的部件,及装配方式,查到拆卸此部件的方法及步骤,并且详细的记录到笔记上,形成总结性文件。第三步,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过程中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说明一个部件的拆装方法及使用的工具。其他小组同学对其所讲述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第四步,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所叙述部件的拆装方法,给予总结点评,并且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关键位置进行着重强调。

2.3 实际演练

由学生自己对操作步骤和工具的使用进行领会,学生按照小组,对组内的发动机进行实操演练,熟悉工具的使用,掌握各个部件的拆装方法,按照写好的拆装顺序有序地进行训练。此时教师可以纠正和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练习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拆装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检验学生对某个部件的拆装是否已经掌握,并且给予评分记录在量化考核评分表内。

2.4 拆卸和检测机体组

第一步,学生组内分工开始,一部分上网查阅要进行发动机量缸操作所需要的工具及使用方法,另一部分同学继续练习发动机外围部件的拆卸方法。第二步,进行组内讨论总结。将查阅到的发动机量缸操作的具体步骤,详细的记录到笔记上,形成总结性文件。第三步,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都对发动机活塞和气缸的检测步骤进行讲述。其他小组同学对其所讲述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第四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内容,给与总结点评,并在PPT内详细的讲述量缸的方法和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项。并在发动机实物上进行实际操作步骤的展示,重点描述关键方法和步骤。第五步,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针对发动机排气冒蓝烟的问题对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内部进行检测。

2.5 解决问题

第一步,学生组内分工开始,一部分练习发动机量缸操作练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另一部分同学上网查阅活塞以及气缸的检测方法及工、量具的使用方法。重点学习活塞的清理,活塞环的清理及更换。第二步,进行组内讨论总结。将查阅到的如何检测活塞组件和缸套之间配合间隙的具体步骤,详细的记录到笔记上,形成总结性文件。第三步,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都对发动机活塞和缸套的检测步骤进行详细讲述。其他小组同学对其所讲述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第四步,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内容,给与总结点评,并在PPT内详细的讲述如何清理油泥、积炭的注意事项,如何检测活塞和气缸的配合尺寸,提示清洗过程中不要刮伤活塞和气缸壁表面。并在发动机实物上进行实际操作步骤的展示,重点描述关键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第五步,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开始对发动机内活塞和气缸进行清洁和清洗。

2.6 总结及填写工作页

就此,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由于活塞组件和缸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而导致的发动机排气冒蓝烟问题的现象、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法。此时一部分学生开始认真的填写工作页,一部分继续练习具体的操作步骤,任课教师和助教老师负责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并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7 教学过程的衔接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排气冒蓝烟的故障也有可能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引起的,根据具体故障现象并结合测量工具,来确定出现问题的部位,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学生将填写好的工作页分组收集齐全,上交给助教老师评阅。然后各组同学继续上网查阅资料,查找其他可能造成发动机排气冒蓝烟的原因。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查找资料、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实物上的操作练习。彻底的归纳总结发动机排气冒蓝烟问题的原因并配以解决方法。

3 自主学习的安排

整个课程的设置和进展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保持着极高的参与度,而且在过程中充当着主角。教师在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辅助和引导的功用。为学生解答存在的疑问,采用在评分表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做好自己的角色,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主动去参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利用手机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更形象地展现了发动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4 随堂考核的实施

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和考察[2]。首先采取主动抢答式的学生阐述形式,由教师提问,各组成员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实施互相找错,互相补充的方式进行,课堂气氛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因为这个时候学生都很想展现一下自己主动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下比拼。教师会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完整情况,补充的是否关键,找错是否合理等情况给予评分,在整个课程中每个学生需有4次回答问题的成绩,这是期末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堂考核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

5 效果和注意事项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进行知识内容的梳理,练习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对发动机实物拆装、维修、检测等手法更加熟练,找出发生故障的问题部件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也大大提升。教学环节更加连贯,环环相扣。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一定要监督好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每组可以使用的手机为2部,而且教师一定要来到学生中检查学生的查阅情况,防止其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其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来到学生中间,杜绝学生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并给学生做好答疑;再有就是在批阅学生习题册和工作页的时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助教教师在课堂批阅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和要求其对作业内容做解释。

6 结束语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连贯,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和助教老师认真负责,学生自觉、自主、自律,方能使此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活塞工具
一种活塞挤压式室内通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巧用”工具
读者(2017年18期)2017-08-29 21:22:03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
KS Kolbenschmidt公司的新型钢活塞
低噪声活塞——降低活塞销的拍击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