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

2018-12-05 12:56邵嘉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高级技工工业化劳动力

邵嘉文,郭 将

(德瑞菲尔德学校,美国 曼彻斯特 03104)

引言

一国或地区总是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到竞争中的。这也是贸易行为全部的起点。但是,某种程度来看,比较优势的由来有两种。一是先天性比较优势。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某种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比如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濒临大海等等。这些先天性比较优势是很难改变和创造的。二是创造性比较优势。区域在各种要素资源上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但是,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审视,精准化培养适度的比较优势与之匹配,这种精准化培养的比较优势更加便于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就是这样,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针对性地强化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考虑到技术薄弱,资本短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一定不是其优势所在。而大量的劳动力的集聚,为这个国家的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是,人力资源丰富并不是劳动力廉价的原因,也并不足以与东南亚其他可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形成成本性优势。于是,中国政府进行了资源限价,意即通过生产过程所使用资源的价格进行控制,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成本。于是,人力资源价格低廉,原材料价格便宜,两者的叠加很快就产生了强大的低廉成本。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创造了巨大的增长奇迹。

但是,这种增长的持续,依托的是全球化的推进。也就是外部环境不能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和资本的发达,所以发达国家必须将其设计和研发的产品专心致志投放到中国进行生产和制造。而中国必须保证其成本优势下,通过强大的制造业推进产品的出现。

然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有主客观之分。我们先从客观上来进行解释。那就是来自于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从而攫取较大的利益。因为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一方将具有强势的贸易地位,在利益分配上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制造业空心化。当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确实确保了高额的收益。但是,本国的劳动力并不能都站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高度,那些普通的,缺乏高级知识储备的劳动力面临巨大的失业的困扰。外部环境客观性的问题,还在于那些多年来居于全球价值链之外的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快速。而在过去几十年的观察里,他们已经明白了中国这样一个技术并不突出、资本并不密集的国家快速成长的秘密——低成本。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一时之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优势快速瓦解。需要提到的是,中国内部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不断上升,这就让那些试图延续中国制造的产业快速逃离。因为资本是单纯而简单的,追求更大的增值就是其行动的方向,低成本的秘诀是显而易见的。诚然,中国使用其众多人口的优势创造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决定劳动力成本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还有地区总体经济水平。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比如越南和柬埔寨,总体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在中国之下,所以它们可以轻易地提供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本会流向中国的西方资本。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引以为豪的比较优势在面对欠发达国家时被践踏得粉碎,贸易额受压也在过去的几年里逐年递减。面对大量制造业的流出与其他竞争国家的压力,中国对制造业的改革和重新定位迫在眉睫。

主观来看,发达国家,美国的再工业化,更加是一个战略上的重新安排和定位。因为这里的再工业化,并不是盲目的让制造业回流,而是要趁机重塑美国和全球制造业体系。那些回流的制造业其实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这些制造业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非常之巨大。所以,制造业回流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考虑,而非解决就业那样的简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成为积极的命题。一般的,我们会说积极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快速的产业升级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又或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本文从这些地方切入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应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冲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一、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美国距上次工业革命已一百多年,在此期间其经济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华尔街为首,美国大肆发展虚拟经济产业;证券、期货、信贷,这些虚拟商品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依靠强大的虚拟经济体跻身世界金融大国一列,但是作为固国之本的制造业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被逐渐削弱,逐渐边缘化。由于亚洲各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大量的制造业从本土移向海外,从而导致了美国本土工业的“空心化”,高攀的失业率随之而来。

进入21世纪,新兴国家借据其生产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商品大量的出口,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据了很大比重。相反,美国由于过度依赖虚经济,大部分商品依靠从新兴国家进口,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同时加剧了失业率等社会经济问题。在经历了“去工业化”的历程和2008年的金融疯狂之后,再工业化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寻求稳步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再工业化的历程中,经济发展转变为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奥巴马当政以来,“再工业化”就被提上日程;迄今,再工业化已经进行十余载。美国大力振兴国内制造业,一方面,对大型制造业公司实行税改,使用政策鼓励的方式实现海外制造业的回流;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7 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小型企业和制造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政府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实体与虚拟经济,从而防止美国制造业萎缩而丢失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美国利用了其领先的信息技术推动了工业互联技术的飞跃,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正是由于这飞速的技术革新,美国得以完成了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快速转换。这“第三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多年增长缓慢的经济注入了能量,使美国凭借科技再一次完成实体经济的转身、复苏与赶超。

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对中国经济有的极大的打击。正如前文所提,制造业回流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考虑,能够极大地限制一些新兴国家的发展,从而巩固美国经济霸权。正是因为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中国丢失了大量的订单。美国政府的政策鼓励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制造业成本大量下降,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变得微不足道;并且,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不稳定的劳工雇主关系和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发达国家相信中国不再是一个理想的生产地。所以,制造商们更加倾向于把订单交给美国本土制造商。制造业的大量回流在提供美国700万就业的同时,给中国就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数百万不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工将失去就业机会,并且会因为无特殊技能而很难实现再就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全年GDP的40%左右,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会极大地减少中国的出口额。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3—2010年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在波动中持续上升。但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再工业化政策,美国在中国的投资热情逐步减少,使得国外投资商更倾向于把资本保留在国内——2009—2012年,美国在中国设立新公司的数量呈直线下降趋势,年均降幅高达12.24%。值得强调的是,中国贸易额迅猛上升的秘诀来源于充足的外商投资,而大量的资本回流使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接收外商投资减少最为快速的国家。除了外商投资的减少,工业科技的技术壁垒随着再工业化政策而来。制造业的回流必定将一些顶尖的科技人才带回美国,使中国高新产业的科技研发的困难大大提升,从而形成一时间无法跨越的工业技术壁垒。不得不承认的是,技术科技的领先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必将给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存带来压力。在这“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无法占据工业科技的制高点会减少中国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于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再工业化策略不仅对中国的就业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还对中国的全民生产力、世界经济话语权有着极大的打击。近期骇人听闻的中美贸易战,则体现了美国当局对中国新的战略部署。

纵观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贸易政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打压中国商品,抑制中国贸易往来俨然成为新的政治策略。为了迎合在工业化的日程同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减少中国贸易额,总统特朗普在今年3月22日签署了总统备忘录:预计正对中国价值600亿美元的商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产品——征收关税,并且大力限制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与并购。美国所针对的基本是高科技产业,其目的明确,就是要巩固美国现存的科技壁垒并将有技术含量的生产保留在美国。特朗普不惜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策略与对高科技生产的垄断,从而强有力地打压中国这个日益蓬勃的经济体。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对重商主义有着独到的理解,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贸易当中总贸易额是恒定的,为了让美国贸易有持续性增长,其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被削弱,而科技垄断就是重中之重。所以,再工业化不仅是解决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还是为了使美国在国际市场中巩固霸权地位。

二、中国制造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面对美国强劲的再工业化浪潮与多变的制裁手段,大量的制造业订单流失海外,对中国制造业有着毁灭性的冲击。我们应该理性分析是什么导致了中国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随着越来越多的订单流回美国,中国政府想要快速进行产业升级和高科技研发,甚至进行了一些盲目的尝试。

的确,中国有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对于产品研发设计、专利申请、科技升级还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虽说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但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核心元件还依赖于美国的生产技术或直接由美方提供,高新科技行业的生存无法完全脱离美国的技术支持。掀起轩然大波的中信通讯事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2018年4月中旬,因中国电信未履行和解协定中部分协议,美方停止向中兴通讯销售核心电子元器件。美方的禁运制裁导致了中信手机制造的彻底瘫痪。受此事件影响,中信通讯A股、H股临时停牌。美方拒绝提供高端电子元件给中国制造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使得国内制造商清楚认识到国外元件提供商的不稳定性和不可依赖性,从而迫使中国制造业往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

但是,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之于当下之中国,又面临着诸多困境。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中国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新的高端科技一经被研发,其他公司纷纷抄袭其技术,类似产品一时间将迅速充斥市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公司花重金所研制的技术失去了其独特性与市场竞争力。所以,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看,不受重视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削弱科研公司开发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中国科技水平长时间处于滞后状态。另一个不利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就是科研氛围。得益于国内尚未成熟的知识产权意识,在科技研发当中借鉴、抄袭俨然成为一种新的风向标。一些公司应用了相对前沿的科技,研发了新颖的产品并获得了客观的利润,其他同行自然想借鉴其科技生产类似产品从而瓜分市场,同样获得高额的利润。几乎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当今中国的科技研发并不是为了长足的科技发展、脱离美国的技术支持,而是为了谋取眼下利润去借鉴同行技术,略微升级自己的技术并生产类似产品。研发商们不原样照搬同行的高新科技已经是万幸,更不要谈飞跃式的技术创新了。最好的例子就是2017年末发行的全面屏手机,美国苹果公司第一次发售了带面部识别技术的全面屏手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于是,国内手机研发上纷纷开始生产全面屏手机——其实就是直接借鉴了同行的技术,不存在技术的研发升级。一时间,全面屏手机迅速充斥市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唯利是图的国内生产商并没有研发任何新技术,而是在苹果公司带来的又一波手机热中将对全面屏制造技术的借鉴和推广做到了极致。

2.缺乏符合需要的人力资本。中国无法完成科技自主的原因归结于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匮乏,这种致命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中国对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缓慢。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最稳妥的投资,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全民知识,创造一批有职业导向性的高级技术人员,从而实现科研独立。美国作为一个科技强国,储备了充足的高级技工来匹配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以我们可以说,将中美在人力资本上区分开来的是教育体系,中国的应试教育几乎忽视了职业技能教育,使得对于高级技工的培养更加困难。自古代科举制以来,死记硬背和应试在中国教育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一直可悲地认为分数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和将来可以做出的贡献,从而忽视了对于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欧美国家都十分注意对于知识的应用和对技能的培养,各种高级技工学校也都得到了政府的正视;反观中国现状,所建立的高级技工学校寥寥无几,并且其教学质量令人担忧。中国虽然有着最世界前沿的科学理念,但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匮乏使得劳动力无法匹配先进的想法。

3.缺乏对高级技工的重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高级技术工人在长足的科技进步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一种能将中国前瞻的科学理念带入现实的重要媒介。但不幸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们普遍认为高级技工是一个低端行业,进入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是一个人学习生涯中的下下策。这种错误的观念来源于人们对高级技工不充分的认识——一部分认为,“高级技工”只是对不具备高知识水平的劳动力的美称,是一种用苦力来换取报酬的无技术含量岗位。所以,才会使得“高级技工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受此观念影响,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成为高级技术工人,觉得接受职业教育是一件丢人的事(也有部分原因是技术学校低下的教学质量);具备理论知识的高级人才更是不屑于成为技术工人,拒绝为科技发展铺上基石。由于中国文化对高级技工的轻视,国内一些本应该输出大量高科技工人的高校开始浑水摸鱼,教学成果更是不敢让人恭维;恶性循环由此产生:社会不相信学校,学校感到不受重视便不注重技能培养和人才的输送,使得社会更加看低高级科技工人。

三、中国制造业应对再工业化的建议

美国再工业化的进程无法改变,而中国较低的人力资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超。但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利用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使“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中国创造了高额的贸易额与出口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累积了大量资本,要素禀赋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纵观东南亚地区劳动力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曾经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动力已经蜕化,如果还坚持低端传统制造业本身的发展,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如果说四十年前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那么现在中国新的比较优势就是资金。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完全可以利用多年来累积的资本,积极参与到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生产当中。

凭借现在中国快速而大量的资金储备,中国可以快速发展钢铁制造、重型机械工业、石油化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极富有前景的产业。大量的资金可以用来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研发高新的生产科技,使得中国可以迅速完成产业的升级与转换。

在认识到已经变化的比较优势之后,中国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有效地促使更多技术人员尝试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保证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受到认可、保护和尊重,用良好的科研成果保护吸引更多科研者在中国进行科技升级。

中国政府应该逐步重视专利申请,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国家拥有的专利数量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准。专利申请确保了所研发技术的唯一性和排外性,意即除了研发者,其他人没有资格使用该项技术。拥有专利是科研者极大的荣耀,而重视并推崇专利申请与保护大大激发了中国科研者对技术升级的热情,促使中国早日实现科技独立自主。

当然,单一的产业升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配合高端设备的使用从而进行有效率的生产,中国也必须完成从高人力资源到高人力资本的转变。意即,中国要开始注重高科技技术工人的培养,以配合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操作需求。人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对于单个劳动力来说,超高的学历和大量的劳作时间已经不再是必须,但不可或缺的是操作高科技设备的技术,以便保持产业生产速率。由于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和新产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高级技工学校的建设工作,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学校教学质量;鼓励更多学生入学,从而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稳定且高质量地输送更多的高级技术工人。

只有产业转型、人力资本升级和政策改革“三位一体”地进行转变,中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对制造业科技掌控度与操控度的提升,中国才能在生产科技上实现独立自主,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冲击也会被随之缓解。

猜你喜欢
高级技工工业化劳动力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学生作品
翻转课堂教学在高级技工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高级技工荒何解?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