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8-12-05 10:48方晓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战略农民农业

方晓红

(无锡市行政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农民仍然是全社会的基础阶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在农村表现得最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耕地抛荒,一些乡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同时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使城市不堪重负,转移到城市的大部分农民在城市享受不到舒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以及完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他们年老体弱,智力和体力有限,更是无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无论是进城谋求更好发展的农民还是留守在农村老家的村民,他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本质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从2003年开始连续十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问题。虽然中央一以贯之坚持三农优先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扶持力度,但总的来讲,这些文件和政策的侧重点都是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强调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作用。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肯定了乡村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确立了新型的城乡关系,这对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城乡发展能够优势互补、互为促进,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为此,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自给自足的小农业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大农业转化,改变过去那种依靠化肥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优质、健康、安全、绿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有效供给,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后的需求,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繁荣发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过去,在短缺经济时代,为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吃饭问题,依靠扩大土地面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刺激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这种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有限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物质装备落后,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的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粗放的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地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2.农业产业体系尚未构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在不少乡村,基本上只有种植业等传统农业,各农业区域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尚未构建。在我国,农业生产以每个农户家庭为单位,这种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导致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意识较弱,因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大、产品品质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3.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通信等公共产品配置效率低下,制约了我国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长期以来,我国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以及农民群众环保知识匮乏、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乱倒乱放垃圾、乱烧乱扔农业废弃物,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虽然中央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乡村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总的来看,国家支农体系仍较薄弱,农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治理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尚未形成。

4.农业发展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高素质的劳动力严重缺失,农业生产主力变成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导致农村生产力大幅下降,农产品质量较低。另外,农村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更加缺乏,大部分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市场化意识不强,不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电商平台,不会构建健全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对策

1.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要加大财政和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事业。二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为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加快完善农村水利、电网、道路、网络通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激活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创新等要素,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要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立足农村绿水青山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深厚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底蕴,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不断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二是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大水、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建立完善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等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农村道路整治,加大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对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置。三是要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将乡村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4.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要加快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人才不断向农业聚集、由城市向农村流动,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进城求学的乡村青年、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各类群体到农村创业和就业,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懂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善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猜你喜欢
战略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农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