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祥
一、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实施现状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以中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在新常态下,因高速增长而掩盖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命脉支撑的国有企业只有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经营潜力,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才能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面对经济转型和提质增效的艰巨任务,国有企业将深化管理会计应用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管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企业预算、成本、资金、绩效等管理领域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了明显实效。
1.管理会计系统化应用程度不足以满足战略需要。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只是在管理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运用管理会计的某些思想、工具或方法,管理会计尚未系统化、渗透性地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价值创造、绩效评估和财务职能再造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2.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足以满足管理需求。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会计集中核算功能还不完善;信息化应用基本上仍以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为基础;基于信息化的数据分析较弱,决策支撑作用不够;网络应用的基础条件还相对薄弱,信息化应用于管理会计的广度深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3.管理会计专业化人才力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要。人才是管理会计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正是通过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加以实施的。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求未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制约因素。
二、国有企业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挖掘经营潜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国有企业应当基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构建面向决策支持和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应用系统,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筑实根基。
1.建立以战略规划为引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引领、价值导向、资源配置和经营管控功能,是管理会计重要实践内容之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运用,科学制定战略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强化预算管理同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促进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深度融合。通过预算牵引,使得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各生产要素、各业务流程都成为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价值链管理和差异化预算资源配置策略,引导企业优质资源向核心业务和关键领域倾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完善预算考核机制,通过引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将预算执行主体的价值创造水平可量化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相联动,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通过加强关键预算指标控制和预警,做精做细预算安排,强化预算管控质量,确保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同时,经营质量同步提升。
2.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成本管控体系。在“三期”叠加时期,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成本、价格、市场、产业生命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挤压,加强成本管控,是企业实现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国有企业应以战略成本为导向,将成本管理的重點从对企业内部经营的微观层面转移到影响全局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生产组织、业务模式、销售渠道的优化升级,认真做好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机制论证分析,突出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成本策划过程中,以目标成本为抓手,全面整合用户需求、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重视设计阶段的成本策划,将目标成本和设计方案紧密结合,从源头控制成本,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成本增加;对定型生产产品,逐步推进标准定额成本管理全覆盖,持续优化成本。加强全面预算控制下的成本管控,细化成本控制环节,梳理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明确控制标准并制定有效的流程控制办法。建立成本分析报告与预警机制,加强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的考核,广泛运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本量利分析、边际效益分析等方法开展成本分析管理,识别价值驱动因素,剔除非增值成本作业,明确成本压控重点和经济技术指标改进目标,实现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3.构建以增强资金保障力度为核心的资金集约管理系统。深入推进资金精益管理,依托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上市公司等资金筹集管理平台,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全级次的银行账户管理和资金计划管理系统,深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金统筹运作能力,加速国有企业内部融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支持和服务主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依托资金预算和大额资金计划的双重管理机制,统筹和优化资金配置,增强资金安排的主动性、预见性,提高配置效率。优化资金融通方式,创新融资方法,加大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直接融资力度,通过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工具,解决产业发展和项目资金融资需求。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两金”控制,重点完善“两金”相关内控制度、规范相关业务流程,努力提高资产运行质量,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净现金流量的匹配性增长。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严守企业资产负债管控边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委托贷款、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强化资本约束,控制财务杠杆,实现整体可控的债务风险管理。
4.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系统构建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以决策支持为目的,全级次互联互通,财务业务一体化,高度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支持管理层决策和管理会计系统运作。在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过程中,注重把握“顶层设计”思想,在改进完善现有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实践,拓展以财务全过程管理为主线,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高度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有机整合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在此基础上,注重统一各子系统之间的底层数据标准统一,加强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联通和共享,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依托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对大量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抓取、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信息自动、实时展现。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大幅度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强化财务和业务的纵向与横向协同共享,支撑战略管控下的集团化运作。此外,通过将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固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数据库,加强对财务重大事项的监控和预警,识别、评估并明确各类重大财务风险信息沟通与报告路径、责任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分析、预警和支撑。
5.构建专业高效、结构优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团队。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应用系统架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符合市场化运作需求的高端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持续优化财务人员结构,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耦合,拓展财务人员管理技能和所在行业专业知识,涵盖财务、税务、金融、投资、融资、法律、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构建企业管理会计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外派培训、内部学习、跨行业跨学科交流等方法,充分利用国家会计领军等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会计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利用产学研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实施应用发展的主体作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政策研究团队,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对管理会计领域最新的应用研究、政策方针、实践案例等进行收集、梳理、总结和分析,不断丰富、加深企业员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储备和实战化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