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杨子达及其革命的一家

2018-12-04 18:08吴绪斌
湘潮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杨家井冈山

吴绪斌

湘南起义虽然已经过去90周年,但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参加了起义的顶天立地的英杰们,是他们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谱写了中共党史上的辉煌,开创了人民军队的新纪元。这些英杰包括湘南起义第一家的所有成员。

这是怎样的革命的一家啊?他们一家16口人上井岗山,父子两代当红军,11口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抗美援朝战争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焚烧3次,故居寮庄早已长满了竹林、灌木、杂草,成为一块荒凉的狭沟地;他们的家长杨子达,是1927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布的《湖南郴县通缉共匪案犯表》中,宜章中共党、政、军革命分子93个人中的第一个。

杨子達其人

杨子达,原名高仰,字子达,1892年农历十二月初三生于宜章县近城团(今玉溪镇)五都岭杨家。五都岭俗称四十八寮,杨家系其中的一户人家。

杨子达父母共生下五子一女,杨子达排行第三。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宜章开办养正书院,父亲勉力将12岁的杨子达送到县城养正书院(后改近城高级小学)就读。1909年,眼看杨子达高小即将毕业,但寮庄遇上天旱,杨家颗粒无收,杨子达被迫辍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宜章籍北大学生邓中夏暑期回乡宣传五四爱国运动,杨子达深受教育和鼓舞。他发动商民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组织力量到各商店查禁日货、焚烧日货,举行反日游行大示威。

1923年6月,经毛泽东介绍入党的宜章籍党员高静山,受党派遣,从衡阳省立三师回乡建党。1924年6月,杨子达经高静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中共宜章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经上级批准成立,杨子达被选为执行委员,分管农民运动工作。1926年2月,他主动配合省农运特派员周振岳,到近城西乡寿福殿创办全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经他们深入细致的组织发动,宜章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当年8月14日,全县各区、乡农民协会代表3000余人齐集县城,召开宜章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杨子达当选为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到11月底,全县成立县农会1个、区农会10个、乡农会185个,有农协会员1.4183万人,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大革命时期,农会掌握的革命群众达10万人以上。

杨子达与其他县执委领导一道,为了发展大好的革命形势,创办“宜章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了120多名基层农运骨干,并发展了党员100余名。

1926年12月1日至27日,杨子达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被选为5名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之一,并向大会作《代表资格审查的工作报告》。会上,杨子达代表宜章农协就提出10个提案,均被大会采纳。

1927年1月,中共宜章地方执行委员会为了保卫农运成果,在县城召开“宜章县农民自卫军总队”成立大会,县委安排颜秉仁为总队长,杨子达为总指挥。杨子达、颜秉仁亲率农民自卫军多次打垮反动民团的反攻倒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宜章发生“五一”流血惨案,以邝镜明为首的宜章反动派残酷杀害宜章中共第一任县委书记李文香。当夜,杨子达机敏地摆脱敌人围堵,直奔郴县良田请来陈嘉佑部的一个营(其营指导员是共产党员),打垮反动武装,活捉并处决杀害李文香的凶手黄方源、大土豪李映奎及叛徒黄方涛。次日,杨子达等在县城组织3000余人公祭、公葬了李文香等7位烈士。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宜章,中共宜章县委分两路转移:一路由高静山带队向汝城转移,一路由杨子达带领部分农民自卫军潜入广东乳源大坪杨家寨一带。

大坪杨家寨地处宜章、广东乳源、乐昌三县交界之处,是一个拥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的大寨子,曾是杨子达五世祖的居住地。杨子达转移至此后,秘密成立了农会,发展了杨高林等6名共产党员,将杨家寨从一个封建堡垒变成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粤北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26日至28日,朱德在汝城召开湘南、粤北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时,杨子达、毛科文代表中共宜章县委出席会议,杨子达当即建议朱德率部进驻杨家寨。1928年1月6日,当朱德率部队抵达杨家寨时,杨子达与杨高林等前往4里外的柞树坳迎接,寨中族老、寨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夹道欢迎朱德率部入驻寨子。

1928年4月3日,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南北夹击之势,杨子达与县委其他同志一道,组织宜章党、政、军、群3600余人奔赴井冈山,他全家除本人外随大队伍走,他自己却与胡少海、邓允庭一道率独立三师、独立七师部分工农革命军担任后卫,在宜章折岭阻敌三天三夜,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确保了大部队安全转移。

井冈山会师后,杨子达担任红二十九团二营首任党代表。6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会剿”井冈山,杨子达率二营驻守一个军事制高点,与友军一道居高临下,打退两面夹击的敌人,并乘胜追击,一举攻占永新县城。战后,二营受到上级嘉奖,杨子达本人也受到上级表扬。

7月下旬,红二十八团、红二十九团攻打郴州,先胜后败。红二十九团官兵几乎都是宜章籍,由于回乡报仇心切,大部分人员失散,唯独萧克率红二连成建制和部分坚定分子一起返回井冈山。其中,杨子达就是坚定者中最突出的代表。他苦口婆心劝宜章籍干部、战士:只有返回井冈山,革命才有出路。以此同时,他带头率全家人重返井冈山。8月4日,杨子达率部分归队人员到达桂东沙田,向朱德、陈毅作了汇报,并留在朱德身边做联络工作。这一期间,杨子达配合朱德、陈毅在桂东做了大量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自卫武装工作,受到朱德、陈毅和桂东人民的称赞。

8月底,杨子达随部队回到井冈山,在红四军后方留守处任负责人。当时部队供应困难,尤其缺粮,他与朱德等领导一道,以身作则,亲自从宁冈挑粮上山,保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油、盐、柴、米和布匹供应,并深入当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支前工作。他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6月,胡少海任红二十一军军长,杨子达调二十一军工作。他全力配合军首长,深入连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提高部队士气、瓦解敌军、肃清龙岩地区反动民团和土匪武装、巩固闽西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

7月的一天,在福建省漳平县永福圩战斗中,杨子达率政工人员来到前沿阵地,用铁皮话筒向敌军喊话,瓦解敌军。不料,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杨子达的胸膛,杨子达当场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桑梓情深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父子两代同上井冈山,先后当红军,在红军建军史上恐不多见。因而杨子达、杨绍良父子两代当红军,在井冈山上传为佳话。红军第二代的杨绍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后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陆军第五十五军军长。

井冈山会师时,杨子达一家16口人,来到了井冈山这个革命的大家庭。杨子达二哥杨子运、堂弟杨子定、杨子盛均为红军战士,四弟杨子通为红军营长。他们的夫人由毛科文安排在各个后勤部门,兼照顾各自的小孩。杨子达一家在井冈山上,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大小可经常在一起团聚,比起在宜章老家的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担心国民党反动当局“清剿”,井冈山已好了很多。井冈山上的欢声笑语,带给大家无限希望,人人脸上的愁云早已散去,个个心中的喜悦展在眉梢。

在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前夕,杨子达预感到残酷的战斗即将来临。他在即将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前夕,召集全家人交代:“你们要记住,以后一定要改名换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告诉别人,你们姓杨。”杨子达走后,留守井冈山的二哥夫妇及堂弟杨子定、杨子盛先后壮烈牺牲,四弟杨子通在井冈山失守后由红五军首长安排,执行任务去了广东乐昌,并在乐昌被敌人认出被捕,壮烈牺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子达长子杨湖良、次子杨广良不幸遇难,杨子达的续弦黄友梅(中共党员)及堂弟媳黄如玉牺牲于赣南,侄儿杨和良随红五军南征北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杨和良随军入朝,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

杨子达侄女杨早燕、侄儿杨多良失散在江西吉安和信丰。早燕被收留当丫环,做过童养媳,苦苦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良被好心的信丰县一老实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收留,又将家从大村子搬进深山老林,才将多良抚养成人。

1953年7月,已在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担任教授部副主任的杨绍良,趁学校放暑假,实现了多年想回故乡探亲的夙愿。7月19日,他和夫人带着6岁的女儿杨耀,从南京坐火车来到长沙,先看望已在湖南省工业厅工作的老首长李林,互叙衷肠。李林对这位红军时期的小战友,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位人民军队里的优秀指挥员,倍感欣慰,并十分高兴地陪同杨绍良回郴州、宜章,甚至同上五都岭。

家乡,还是杨绍良25年前离别时的老样子。杨绍良出生地——被国民党反动派焚烧过3次后翻修的杨家,住着从井冈山几经周折逃回的杨绍良大伯杨子莲、堂叔杨佑成。他们虽能得到政府抚恤救济,但仍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回到老家的当晚,杨绍良本想与大伯一道夜宿杨家,但县里领导为安全起见,坚持请两位老首长回县里招待所住宿。杨绍良这次回家,深感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建设好国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就五都岭而言,路,还是羊肠小道、石板路;水,每个寮庄,仍靠那一口小山泉;照明,还是煤油灯、松树枝。群众生活还相当艰苦。杨绍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杨绍良到陆军第55军任职后,发现该部有不少宜章籍战士,0476部队的曾祥海、吴绪珍还是自己的同村人。每当有宜章籍干部、战士回家探亲归队,或是转业复员,杨绍良都会亲自找其谈话,或询问家乡变化,或指引这些干部、战士的努力方向。宜章五岭镇沙坪村的高忠信,退伍名单上报到军部,杨绍良找其谈话,劝导他安心在部队服役,努力争取进步。高忠信留下来后,按杨军长的教导,积极工作,不久入了党,提了干,后来荣升副团职,转业到本县氮肥厂任厂党委副书记。为了教育本村入伍战士吴绪珍争取进步,在短短一年里,杨绍良一连写了7封信教育他。吴绪珍后来入了党,但他执意退伍回家结婚。退伍后,吳绪珍被安排到城南公社农机站工作。

1970年3月,家乡的2万亩早稻插下不久,杨绍良在又一个丰收年到来之前,请了探亲假,携大儿子杨海楼又一次回到了故乡。当他得知背着自己上井冈山的吴树隆,1969年已回到宜章居住时,他一不进招待所,二不进县委大院,首先前去拜望老红军吴树隆,感恩这位老红军。嘘寒问暖之后,杨绍良向吴老汇报了自己的成长过程,邀请吴老方便的时候到海边去走一走,看一看。随后,杨绍良与县委、城南公社党委负责人座谈如何改变家乡面貌。当城南公社党委负责同志汇报,发展社队企业,急需增添运输工具时,杨绍良当下询问:部队分配给军农生产基地的“红卫牌”双排座卡车适不适合?公社党委负责同志表示合适。杨绍良回部队时,公社派农机站站长彭庆文随杨绍良军长赴广东潮州五十五军驻地提车。不久,彭庆文就将一辆崭新的“红卫牌”卡车开回了宜章,投入到城南公社社队企业紧张的运输中。

在杨绍良的关心下,宜章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电力公司从城关变电站拉专线到达五都岭,当年解决了五都岭大队抽水灌田的动力和群众照明问题;1975年12月,黄岑水库右干渠通到了五都岭,全长35.7公里,解决了五都岭群众的吃水和山冲农田灌溉问题;1976年10月,一条从324省道焦溪段,直插五都岭的村级公路初步修成。

1980年4月,杨绍良已调湖南省军区任职。尚未上任之际,家乡宜章县城南公社党委派公社会计黄永明前去求援,请求杨绍良帮助公社解决早稻虫灾急需的农药问题。杨绍良热情接待,千方百计从衡阳调运4吨农药,帮助家乡扑杀爆发期的水稻三化螟,减轻了家乡早稻生产损失。随后,他又亲自回宜章,查看灾情,询问还需不需要农药?

湘南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杨绍良女儿杨耀、女婿孙强、儿子杨武、杨小跃,从广州回到宜章;堂外甥女刘晓萍、堂外甥刘麟山、堂侄杨传洪、杨传深、杨传高、杨小东,从江西回到故乡,来完成父辈夙愿。

2018年,杨子通烈士的儿子杨多良(已逝)的4个儿子回乡寻根问祖。临别时,杨多良的儿子杨传洪双手捧上一把故乡的泥土,用布小心包好,打算带回江西,撒到父母的坟前,告慰先辈:儿孙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宜章五都岭杨家人!

猜你喜欢
杨家井冈山
杨家铭
斗油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井冈山之风
银监会“首虎”杨家才落马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红杜鹃
井冈山十里杜鹃
美丽的杨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