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2018-12-04 18:08李红
晚晴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南海苍蝇蚊子

李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举国上下开展了以“除四害”(四害系指老鼠、苍蝇、蚊子、麻雀,1960年以后以臭虫取代麻雀)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说起“除四害”的种种场景,亲历运动的老一辈人都有难以忘却的记忆。清晨,大家拿着长竹竿、汽枪或鞭炮爬上房顶,手执旗子、扫帚、毛巾吆喝着,敲打锣鼓和脸盆追赶麻雀。家家户户用开水灌老鼠洞,用六六粉熏蚊子,集体去厕所、菜场等场所捕灭苍蝇……这场运动,留下的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也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

“除四害”,中南海也不例外

1958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毛泽东外出视察次数最多的一年,也是“除四害”运动最火热、力度最大的一年。1月初,毛泽东来到杭州市视察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向居民询问这里的卫生情况。此前的1957年秋天,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特别提倡“可不可以就在今年准备一下,动员一下,明年春季就来搞,因为苍蝇就是那个时候出世……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犹如隆冬里的一把火,毛泽东讲话和下基层视察卫生的示范举动,将始于1956年的“除四害”运动推向火热的高潮。

在你追我赶的年月里,小营巷的卫生榜样发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激发了人们模仿乃至超越的激情。比起那些高不可攀的钢铁产量、粮食增产目标,和小小的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作斗争,似乎更易于组织实施,也更容易见成效。于是,在“各级党组织的第一书记对于这一运动必须亲自动手、抓规划、抓宣传、抓检查评比,并且要推动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同样亲自动手”(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的指示下,各级党政负责人亲自挂帅领导“除四害”运动,他们甚至同群众一起,打扫马路、灭蚊灭蝇。那一年,剿灭“四害”也逐步上升为常态化、全民化的运动。

中南海驻地的党政机关每周腾出一定时间,暂停日常的行政工作,高层干部亲自动手清扫卫生。一天,时任西城区区长的杜若接到市委通知,让她带领工作组去辖区内的中南海检查卫生。下午,她带着副区长和几个专管卫生工作的干部,由中南海的有关人员领着进入中南海。一路上看到不少人在登梯爬高地擦办公室的大玻璃。“我们几个人边走边议论,看来这里也是人人动手搞卫生。陪着我们检查的人说:‘这些人都是十一二级的司局级干部。后来我们来到干部饭厅,进去后没有发现一只苍蝇,连放筷子的瓷筒内底部都干干净净。”中南海高级干部集体擦玻璃的场景,带给她强烈的震撼,也成为驻留心中的时代记忆。

你追我赶,目标创新高

为了赶上和引领形势,不少地方连续修改“除四害”的时间表,目标时间不断缩短。各级党组织成立了“除四害”运动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制订计划、组织运动的实施。1958年,北京将“除四害”的期限定为两年,上海定为三至五年,河南定為三年,江苏定为四年,有的县市甚至定为一年乃至几个月。

原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潘先生亲历了这场运动,他回忆了一个普遍现象:20世纪50年代中期,都习惯用过高的标准向下面布置工作,而且都要求得很急。一开始,“除四害”运动是为了减少人民疾病、提高粮食产量,后来就升级为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了。

1958年1月6日,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在三年内,上海要基本上成为一个没有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臭虫和钉螺的“六无”城市,后来加入蟑螂,实际目标改为三年内变成一个“七无”城市。旋即,这一目标再次被修改。3月29日,上海市人委和市政协联席扩大会议作出决定,要求全市人民拿出决心,千方百计,苦战一年基本上消灭“七害”,使上海提早变成“七无”“三洁”(室内外洁、厨房洁、厕所洁)城市。短短两个月,三年“除四害”的目标便改为一年“除七害”。

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有其生长繁殖的自然属性,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彻底根除“四害”呢 在人多力量大的观念下,“除四害”运动推行了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大检查大评比的工作模式。经中共上海市委倡导,1958年4月17日(周四,当时每周四定为无会议日,有时间参加劳动)和20日(周日,休息日)在全市范围举行全民性的“除四害”突击运动。伴随四月不断攀升的气温,上海的“除四害”运动不断掀起阵阵高潮。各区、各局紧急作出部署,各里弄、单位、街道,甚至农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全体动员起来,采取了大规模、密集型的行动。在17日和20日这两天的突击日行动中,全市郊县各行各业的人们全部投入其中,上到百岁老寿星,下到几岁的小娃娃也行动起来,参与人数达到500万人之巨。仅17日一天,共歼灭苍蝇110余万只,蚊子30余万只,挖蛆10万条,蛹10多万只。

天罗地网,全民打麻雀

在“四害”中,麻雀被称为“害人鸟”,有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全国被麻雀吃掉和损坏的粮食数量不比老鼠少。相比于其他三害的老鼠、苍蝇、蚊子,麻雀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自然,这小小的麻雀也就成了人们重点剿灭的对象。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了一幅漫画《天罗地网》,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那战旗飘扬、全民动员,敲锣打鼓、放炮打枪的真实场景。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他们印象最深的不是抓老鼠、拍苍蝇,而是打麻雀。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用“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

家住曹家渡、现年70多岁的退休工人张师傅,对当年打麻雀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他只有十八九岁,在机械厂上班不久。清晨5点,工人们必须到厂里,带着红旗、拿着长竹竿、汽枪或鞭炮登上办公楼顶,敲打着锣鼓和脸盆追赶麻雀。天还没发白,整个城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翻腾起来。为了追赶麻雀,工人们甚至停止了工作,中午轮流吃饭,午饭后也不肯休息,坚守岗位继续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收获几十只、上百只麻雀的不在少数,有的自己烧着吃,有的拿到公共大食堂去换回一些饭食。为了展示胜利成果,人们敲锣打鼓,用背篓背上各小组捕获的麻雀,用细麻绳将一根根老鼠尾巴拴上,将一串串麻雀穿起来,套在竹竿上,再送到区(县)上巡回展览。

半个多世纪倏忽而逝,那些挥汗如雨“除四害”的大姑娘小伙子们,如今都已是垂垂老者。他们依稀的怀旧心态,隐含了怎样的时代密码呢 (来源:南方网)

猜你喜欢
中南海苍蝇蚊子
习近平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肚有蚊子等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