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

2018-12-04 06:58隋美娥杨俊卿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口分段应用型

隋美娥, 杨俊卿

(1.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山东 青岛 266404;2.山东科技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0 引言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渐超过劳动密集型成为产业的主导[1],致使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当前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完全胜任当前复杂岗位和高端产品的技术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进行质的提升,从而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在系统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新旧功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为解决高端职业教育人才断层的现实,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试点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联合开展“3+2” (3年高职教育+2年本科教育)贯通分段培养工作,此项工作在全省逐步扩大试点,从2013年的11个高职院校的12个试点专业到2018年的51所院校的111个专业,几乎囊括了新产业发展的全部专业需求,为提高人才职业能力素质作出了积极探索。笔者所在的两个单位对口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幸参与了第一批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尤其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贯通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试点工作,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产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载体,在综合分析本专业各层次所面向的岗位群的基础上,对高职与本科分段“3+2”贯通培养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进行探讨,为其他电气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做有益探索。

1 人才培养定位

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电气控制环节,随着设备的升级换代,技术难度和复杂度都明显提升,迫切需要大量懂技术、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做支撑。

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培养技能型的高职专科和培养技术型和工程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承担[2]。据目前的调研发现上述两个教育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不同的,高职专科教育采用职业体系而本科大部分还是沿用的学科体系,这就造成两者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沟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作为搭建其两者桥梁的有效探索,此种模式的人才定位对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首先应该厘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职专科对学生的定位为面向生产、服务、制造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同质的应用型本科主要面向区域高端制造业,培养具备解决实际现场问题并能对设备进行创新性改造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两者职教体系的有效衔接,解决高职专科教育的断头路,构建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的立交桥。所以“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定位,如表1所示,兼具高职专科的技能型和应用型本科的技术型,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定位为高端技能、技术型。图1为“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各阶段的人才定位。

表1 “3+2”对口分段贯通培养人才定位

图1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各阶段的人才定位

2 对口分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2.1 当前课程体系的现状

根据调研发现,当前专本贯通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两种:①对照式:将目前高职与本科的课程体系进行对照,合并删除重复的内容而形成;②下延式:以本科为最终目标,将一部分课程下移至高职的衔接课程体系[3]。这两种课程体系从根本上都没有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将本科部分进行剖析,大部分还是沿用了以前的课程架构。而进行“3+2”对口分段贯通培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延长学制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从专科层次进一步提升至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解决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问题,解决高技能人才规格层次提升问题。

从目前试点的“3+2”分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①公共基础课衔接稀疏,忽视了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分阶段提升的培养;②专业课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碎片化,拓展性不强,未能按照区域产业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4];③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存在断层,职业能力提升不足,突出问题体现在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大部分按照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技能型人才成效显著,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纵观本科阶段的课程,由于历史观念、教师主体原因等大部分仍然采用学科体系,重在进行学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实践课程的比例相对偏低,与试点之初的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偏差。为了培养满足产业提升所需要的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迫切需要对目前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进行解构与重构,进行一体化设计。

2.2 职业能力提升一体化课程体系

1) 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路径

根据“3+2”对口分段贯通培养人才的定位,明确了两阶段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我们首先要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哪里来,课程如何排序以及各层次之间课程如何衔接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二层次、四模块、四重视”的梯次递进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二层次”即高职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四模块”指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提升模块;“四重视”为重专业技能,重技术应用,重实践动手,重职业提升。由于分段贯通培养的过程是由两个教育主体在不同的地域完成,所以把所有的课程都进行一体化解构、重构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结合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试点院校的各自优势特色,我们将一体化课程体系按不同课程模块性质分类实施。

图2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梯次递进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按照原来的衔接模式由高职和本科阶段根据学生所应达到的能力分别开设,将价值观的培养纳入学习生活和职业成长的全阶段;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以高职阶段为主设计,本科阶段进行基础提升;职业核心课程模块是培养职业能力关键的环节,所以对该模块课程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解构与重构,如图2中职业核心课程模块所示,其中左侧虚线框中为现阶段的课程,箭头右边为一体化设计后的课程,此模块课程按照基础核心能力、高级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能力衔接三部分将原来专本阶段的专业核心课进行重新规划,实施中,采用任务迭进的方式进行课程衔接,将高职课程核心任务和本科起始任务部分相重叠,专业核心知识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改进;职业综合能力提升模块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实践实训有机联接,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各自的实训条件适度进行安排,由于两院校各有特色,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相比本科完善,而本科院校指导创新型大赛的水平较高职好,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育创新型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

2) 一体化职业核心课程构建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专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职业核心课程构建是主体,而课程的设计、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及职业能力分析是关键。具体步骤为:①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岗位调研,对高职和本科阶段的人才适应的岗位进行分层归纳,对其根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从初学者到工程师)排序[3]。②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根据工程师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同类合并、筛选和整理,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如下页表2所示,(其中,前两个为高职阶段,后两个为本科阶段)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专本分段归纳表》。③ 一体化课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职业课程。其开发步骤如下页图3所示。

3)新课程体系特点

新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性与应用性,职业核心课程模块打破原来专业知识碎片化,以及连贯、整体性不强的缺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整合在一起,按能力从低到高,依梯次分布在高职专科和本科阶段系统化培养。例如:“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维护”课程在高职及本科阶段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不同对知识及能力进行层次划分,高职阶段重简单运行和调试基本技能,本科阶段强通信及综合应用能力,使知识、能力梯次递进提升。

表2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图3 职业能力提升的一体化核心课程构建过程

新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环节的递进衔接,实践环节主要有电子技术实训、电子安装实训、电气维修 综合实训、微控制器的应用实训、自动化综合实训、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同时,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第二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加强其综合能力培养。

4)高职毕业与升学入口课程设计

新课程体系兼顾正常高职毕业和转段升学两部分群体的需求,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相对独立,包含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实习环节、高职段的毕业设计等,另外为了满足转段升学的要求,我们加大了部分职业基础课,例如“电路原理”和职业核心课“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维护”、“交直流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通过实践,可以满足95%以上学生的需求,不论是高职毕业,还是转段升学,效果都很好。

2.3 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 学校层面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就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它需要对课程的知识及能力培养全方位考虑,特别是本科阶段,受多年学术性教学体系的影响,教师进行思想的转变及职业课程改革的难度非常大,学校必须要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战略角度出发,适当给予政策支持。

2) 适宜的分段人才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由于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又具备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5],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要注重职业综合能力,不能丢失其职业性和应用性。

3 结语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其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支撑其立交桥能否顺利搭建的核心载体。融入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其职业性和应用性,建立适宜的人才评价与反馈机制,逐步实现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对口分段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分段计算时间
对口帮扶这一年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