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芬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尿液中白细胞检验呈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尿道炎、膀胱炎或者尿路感染等情况[1]。本研究探讨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检验白细胞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220例。入组标准: 所有患者均进行尿液检查,且均检验白细胞,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查白细胞,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观察组中男59例,女51例; 年龄22~71岁,平均(45.32±5.14)岁。对照组中男61例,女49例; 年龄21~72岁,平均(44.73±6.05)岁。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查白细胞,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对照组: 采集患者的新鲜尿液约10 mL, 混合均匀后将试纸条完全浸没于尿液中,并立即取出。仔细擦去残留的尿液,并将试纸条放入检测仪器中进行自动检验,检验结果分为(-)、(±)、(+)、()、()、(),检验结果若显示为(+)以上,则表示白细胞检验为阳性。观察组干化学法检查具体操作与对照组一致,尿沉渣镜检法为: 采集患者新鲜尿液约10 mL于离心管中,混合均匀后放置于尿沉渣刻度管中,并以1 500 转/min离心5 min, 弃掉上清液,保留下层沉渣。之后取1滴下层沉渣于尿沉渣定量计数板上,在低倍镜下观察,之后再用高倍镜观察1 μL计数区域中白细胞的数量,若患者1 μL白细胞数量>20个,则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
比较2组患者临床检验漏诊率、误诊率和总错误率。漏诊率为假阳性例,误诊率为假阴性率,总错误率=(漏诊例数+误诊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检验阳性率和阴性率。
采用SPSS 2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患者性别、漏诊率、误诊率及阳性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检验的漏诊率、误诊率和总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检验阳性率分别为58.18%(64/110)、53.64%(59/11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尿液检查内容包括尿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的检测,蛋白物质定量检测以及尿酶测定等[2]。尿液中白细胞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合并尿道炎、膀胱炎、肾结核、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炎症反应[3-4]。
尿液干化学法检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迅速、成本较低等优势[5], 但该方法检验过程中的诊断准确率易受到尿液样本、试纸条件和仪器设备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药物因素的影响,检验准确性欠缺[6]。尿沉渣镜检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尿液沉淀中的物质成分,主要包括患者尿液样本中的细胞、细菌、寄生虫以及管型等病理变化,进而有效地辅助临床医生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7]。根据患者检查方法的不同,尿沉渣镜检法可分为直接镜检法、离心沉淀法、自然沉降法以及玻片画框法[8]。目前,临床上以尿沉渣镜检的诊断结果作为尿检的金标准[9]。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的观察组患者漏诊率、误诊率和总错误率分别为1.82%、0.91%、2.73%,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9.09%、22.73%(P<0.05)。表明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尿液中白细胞检测的漏诊率、误诊率和错误率。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白细胞检验的阳性率分别为58.18%、53.6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用于尿液中白细胞检测可以有效的发挥协同的效果,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