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雯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 海口 571158)
阅读是提升个体信息和文化素养,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路径。在公民中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对于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培养公民文化认同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2017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不仅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促使公共图书馆发挥其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出了法律要求。因此,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公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全社会阅读文明的形成成为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近年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创新形式,阅读推广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马海群在研究中指出,全民阅读促进与推广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阅读推广已发展成为图书馆的一种主流服务[1]。范并思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目前就这一问题所存在的审视误区进行了分析和勘正[2]。闫伟东[3]、王宇等[4]、苟廷颐等[5]、胡永强等[6]等学者以阅读推广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对阅读推广模式、阅读推广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研究现状中可以看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呈现出实践与理论并重,研究层次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信息生活的常态。移动环境下,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与社交元素开始融入阅读活动中,传统的封闭式阅读行为逐渐被开放式的社交化阅读行为所取代,阅读、分享和交流相结合的新型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正逐渐成为公民阅读的主流模式。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社会化阅读依托读者社交关系网络,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阅读发展范式,强化了社交元素和用户生成内容在阅读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将社会化阅读的理念融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中,能够起到培养公民阅读参与意识、促进阅读推广工作个性化发展的作用[7]。
因此,本研究从社会化阅读角度入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在阅读推广中对用户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再通过定量方法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文拟解决如下研究问题:1)如何从社会化阅读视角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2)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用户满意度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效果?
范并思指出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阅读推广”一词虽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国际专用术语,但是不同国家存在着同样的服务理念和实践,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术语进行表达,如活动(Event)、项目(Program)、素养(Literacy)、图书馆营销(Marketing)等[2]。在国内,学者就“阅读推广”的定义提出了不同见解,于良芝等认为,阅读推广是指以培养一般阅读习惯或特定阅读兴趣为目标而开展的图书宣传推介或读者活动[8]。许晓霞对此定义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她将阅读推广的目的扩大为培养一般阅读习惯或特定阅读兴趣、提高一般阅读能力和素养、帮助阅读困难群体克服阅读障碍、提升社会整体阅读水平[9]。陈幼华以推广目标和推广效果为出发点,将阅读推广定义为组织或个人开展的能起到培育社会对于有价值的多元媒介作品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阅读技能与效果、增进社会阅读数量与质量作用的阅读推广空间营造、阅读推广平台创建、多元阅读引导活动举办的实践[10]。
从国内外对阅读推广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阅读推广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阅读推广已经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虽然阅读推广的活动形式呈现多元化,但是本质上阅读推广的目的均是推动、引导、服务公民阅读,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社会化阅读(Social Reading)这一术语在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并且在当前移动阅读环境中,社会化阅读行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Romero等认为,基础的社会化阅读行为包括分享、注释和评论,当前文本数字技术和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使得社会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朗[11]。Vlieghe等的研究认为,“社会化阅读”一词反映了读者对于社交互动和积极参与的强烈关注[12]。Dean在研究中指出,社会化阅读中的参与和互动既令人深思也带来令人兴奋的发现[13]。国内对于社会化阅读的研究较为丰富,李武认为社会化阅读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阅读方式[14],与由个人独立完成的阅读行为相比,社会化阅读强调多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和分享[15]。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阅读应用(APP)成为社会化阅读的主要平台,邓仲华等[16]、李武等[17]、张亚明等[18]、罗淳等[19]等学者对社会化阅读APP的用户使用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信息与知识共享、持续使用意愿以及用户角色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和讨论。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本研究总结,社会化阅读是以数字化内容为阅读对象,以具有社交属性的电子阅读平台为依托的新型阅读形态,其特质是注重读者的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其在服务本质上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所强调的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参与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社会化阅读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受到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重视。李雁行等提出,移动图书馆APP应该借鉴社会化阅读APP的成功经验,在阅读界面模式、社交分享服务、营销推广模式三方面进行改进[20]。刘亚的研究结合社会化阅读模式,对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21]。孙红蕾等通过分析社会化阅读服务理念在新市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价值,提出了基于社会化阅读理念的新市民阅读推广路径[7]。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从社会化阅读的实践和服务理念层面汲取经验,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相应的完善是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思路,但是基于社会化阅读视角,深入调查用户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满意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社会化阅读视角下阅读推广中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试图为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开辟新的视角,提出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笔者对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研究进行了相关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研究假设,从而对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做验证性分析。本研究认为,探究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要综合考虑用户体验的复杂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因此本文选择扎根理论作为前期定性研究方法,以实际访谈材料为依据提炼影响因素,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做验证性分析以佐证研究结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22],最早由Glaser等提出[23],主张直接从调查资料或已有文献中,结合研究者个人经验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比较,并通过概念化和类属化的编码,提炼出核心范畴及其范畴之间的关系,最终归纳形成扎根于现实资料的理论,主要步骤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验证性统计分析方法,它整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两种统计方法,通过对所获取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而获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果[24]。
半结构化访谈是质性研究常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本研究选择经常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用户作为研究样本群,并在访谈的过程中甄别对社会化阅读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和接受度的样本个体进行深度访谈。本研究最终选取5名访谈对象,围绕“社会化阅读视角下的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这一主题开展访谈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被访谈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验经历以及社会化阅读的使用程度及其用户体验等。访谈的问题包括:1)您所认识的社会化阅读是什么样的?您认为社会化阅读为您带去了怎样的用户体验?2)如果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化阅读的服务方式,您认为会是什么样的?3)您是如何看待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化阅读服务方式这一阅读推广方式的?在访谈过程进行访谈记录,访谈结束后整理成书面文本,形成分析资料。本次研究对访谈记录进行随机预留,将预留的样本访谈记录作为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后的理论饱和检验样本。
本研究通过对选定的目标用户开展访谈,获取了5名用户关于“社会化阅读视角下的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这一访谈主题的原始访谈资料,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原始资料抽取核心范畴,建立范畴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编码结果,构建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研究的开放式编码过程和部分原始编码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过程
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开放式编码,首先获得了6个范畴(B1~B6),对其进行主轴编码,以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最终归纳形成阅读效率、阅读社交性、阅读主动性3个主范畴,通过对剩余的半数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没有发现新的概念范畴,因此认为理论已达到饱和,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总结归纳。主轴编码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过程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对主轴编码阶段形成的3个主范畴开展具体分析,系统梳理范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的反复对比分析,找出主范畴与用户满意度之间以及主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它们之间的假设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选择性编码过程
在选择性编码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阅读效率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H2: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H3:阅读主动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H4: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H5:阅读社交性对阅读主动性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前文所提炼的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形式,调查问卷的每个题项之下分别设置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稍微不同意、中立、稍微同意、同意、非常同意”7个等级的备选答案,并对应赋予每个答案1、2、3、4、5、6、7的分值。针对研究假设中的4个维度共设计了20个题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5份,共得到1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5%。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剔除了因子负荷量不足0.6的题项,有17个题项被保留下来。本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验证性因子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各个观察变量的载荷量标准化估计值均大于0.6,说明观察变量能够被所属维度所解释的变异较大,模型的内在质量检验良好;每个维度的组合信度均在0.7以上,一般规定组合信度大于0.7则表示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平均方差抽取量是一种收敛效度指标,一般规定大于0.5,本文的各个维度均达到标准。
数据的区别效度分析如表5所示,矩阵中对角线上的粗体数字为平均方差抽取量的平方根,矩阵中其他数字为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平均方差抽取量的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属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证明数据区别效度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统计计算。
表5 区别效度
本研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代入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标准化图示如图1所示,模型的配适度指标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模型的配适度良好,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
注:***p<0.001,**p<0.01,*p<0.05。
表6 模型适配度指标
表6(续)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计算,本研究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总结如表7所示。
由表7的统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假设H1:“阅读效率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的临界比值C.R.为3.716,绝对值大于1.96,显著性P值小于0.001,因此该假设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成立。阅读效率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363。
表7 研究假设验证
假设H2:“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的临界比值C.R.为2.188,绝对值大于1.96,显著性P值为0.029,因此该假设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成立。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255。
假设H3:“阅读主动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的临界比值C.R.为2.036,绝对值大于1.96,显著性P值为0.042,因此该假设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成立。阅读主动性对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231。
假设H4:“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效率产生积极影响”的临界比值C.R.为5.690,绝对值大于1.96,显著性P值小于0.001,因此该假设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成立。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560。
假设H5:“阅读社交性对阅读主动性产生积极影响”的临界比值C.R.为5.946,绝对值大于1.96,显著性P值小于0.001,因此该假设达到显著性要求,假设成立。阅读社交性对阅读主动性的影响系数为0.662。
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全部得到所收集数据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研究结合社会化阅读特质,试图从用户视角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从用户角度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阅读效率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β=0.363,t=3.716)。本研究的阅读效率在内涵上强调阅读内容的个性化以及节约用户阅读时间成本。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提高用户阅读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最优方式。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投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推送给用户的信息内容是否新颖,是否具有独特的知识价值与表现形式,都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重要评价指标。公共图书馆应用平台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分析、整理用户的反馈意见,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以掌握用户的阅读需求;在接受反馈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自身的阅读推广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为最终目标。其次还应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检索、评论等数据进行专业挖掘与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潜在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的是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所要做到的就是将自身的服务速度与用户的需求速度协调一致,以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促进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有了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地点与时间的碎片化特征。地点碎片化意味着用户信息需求具有了场景化特点,时间碎片化意味着用户更容易接受精炼的信息片段。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应该考虑如何在碎片化的服务区间和时间里做到服务的高价值浓缩和无缝化连接。并且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到信息服务提供的及时迅速,还要做到信息内容更新的及时迅速,最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
阅读社交性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β=0.255,t=2.188)。社会化阅读以读者个人的关系网络为信息获取主要途径,朋友的转发、推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渠道,因此社会化阅读是以关系为驱动力的互动、共享式阅读。在当前社交网络与信息服务逐渐融合的趋势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对阅读内容的推广,还要涉及阅读活动中的社交价值。用户因为同样的阅读兴趣而认识更多的人,形成兴趣的了基于社交网络,进而在社交关系中分享信息和发展兴趣。因此,当前的阅读推广工作中,用户是图书馆信息流动的关键节点,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则成为重要路径,越来越重要地影响阅读内容的发现与推荐。
在社会化阅读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流通遵循着“兴趣—关系—推荐—互动—分享”的循环模式,对内容的兴趣与对关系的信任相互交织成为人们参与阅读互动的驱动因素。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应该借鉴这一思路,明确阅读过程不再是人对文本的单向获取过程,而是“人—文本—社交”之间的无缝对接,循环互动。信息在社交互动中得以丰富拓展,形成一种共享式的阅读生态。因此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关键的一步在于提升公共图书馆应用的社交性,使用户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社交的便利和价值,鼓励用户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中的分享和互动活动。
阅读主动性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β=0.231,t=2.036)。阅读主动性包括用户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生成内容以及主动发现和表达自身的阅读需求。社会化阅读服务框架依赖用户的参与和用户原创性内容的支持,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社会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特征,已经成为当前用户阅读习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图书馆信息服务不缺乏内容,但是缺乏以用户智慧为基础的原创内容。对比以往的阅读习惯,当前用户更愿意接受其他用户的推荐性意见或直接阅读其他用户的原创性内容。公共图书馆应用平台要为用户提供打破思维定式的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应用平台的评论、分享功能,鼓励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发表原创性内容,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态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根据用户的需求表达而定制服务将逐渐成为服务的主流模式。用户将不再满足于阅读图书馆所提供的内容,而是转变为阅读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将服务需求进行主动的表达。公共图书馆应该适时抓住这一转变时机,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转变服务思维和策略,从服务的制定者变成服务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用户加入到主动制定阅读服务的工作环节中来,激发用户主动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用户对阅读推广的满意度。
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效率和阅读主动性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β=0.560,t=5.690;β=0.662,t=5.946),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阅读社交性对阅读效率和阅读主动性的影响效果是显著而重大的。增强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社交属性,能够促进用户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阅读内容和用户原创内容,使得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阅读兴趣,通过集体智慧过滤阅读内容,降低了阅读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而提升了阅读效率。并且在提升阅读活动社交价值的同时,用户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阅读社交网络建立起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提升了用户的自主阅读意识,因而也提升了阅读主动性。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应该借鉴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中的阅读社交特征,将阅读推广工作视为内容与社交关系的结合,利用优质内容建立用户社交网络关系,利用社交网络关系推动优质内容的价值提升,从而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良性发展和完善。
本研究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原始资料中提炼社会化阅读视角下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用户满意度研究模型,将社会化阅读服务理念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相结合,为阅读推广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探索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将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具体实践行为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利用实际案例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