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红,郭学齐,刘仙,陈雅,闫贵贞
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组围产期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期内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抽搐、水肿以及蛋白尿,该病会影响胎儿生长,威胁母婴健康,甚至出现新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目前西医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尚缺乏特效药物,随着中医学辨证论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1]。吴茱萸穴位贴敷是一种辅助降压手段,将其贴敷于涌泉穴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2]。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本研究观察了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及其相关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33.41±5.15)岁;病程平均(3.26±0.44)月;孕周28~33周,平均(31.91±3.50)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6例。治疗组年龄24~39岁,平均(33.26±5.11)岁;病程平均(3.33±0.43)月;孕周29~33周,平均(31.77±3.63)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4例。2组年龄、病程、孕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拟定,即妊娠34周以内,在未服用高血压治疗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检测结果: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3 辨证标准 参照《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4]拟定阴虚阳亢证辨证标准。症状:以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膝软为主症,伴有口燥咽干、头重脚轻、两目干涩等;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1.4 纳入标准 符合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阴虚阳亢证辨证标准;年龄20~40岁,男女不限;孕龄不足34周;合并基础疾病;取得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协议。
1.5 排除标准 需终止妊娠者;因其他因素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前24 h内服用过降压药物者;过敏体质者;既往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者。
2.1 基础治疗与护理措施 ①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予非药物措施。包括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理平衡、间断吸氧以及镇静等。②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定时测量血压、呼吸次数、脉搏、体质量、体温,指导孕妇在休息时取左侧卧位、吸氧;保持病房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指导正确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盐、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过热,应少食多餐;每天吸氧2~3次,改善胎儿氧分压;每隔30 min听1次胎心音,观察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现象;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关心、安慰患者,解除顾虑,及时获得治疗效果的反馈。③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硫酸镁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首次剂量为2.5~4 g,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静脉注射后,以每小时1~2 g静脉滴注维持,24 h总量为30 g,根据膝腱反射、呼吸次数和尿量监测调整剂量;复方硫酸双肼屈嗪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开始治疗量为每次口服1片,每天3次,饭后服用,1周后,根据血压变化程度逐渐增减;甘露醇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天1次,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 mL。
2.2 对照组 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粒10 mg),每次1片,每天2次,餐后服用。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将吴茱萸研细末过筛,每晚临睡前取15~30 g,用醋调成糊状,捏成扁饼状,晚睡前取药饼贴敷于双侧涌泉穴,每天1次,次日取下。相关护理措施:①协助患者取舒适仰卧位,暴露足底,固定敷贴以防药物脱落,换药时清洁皮肤,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绷带固定贴敷的药物。贴药时注意保暖,贴敷后6~8 h方可洗澡。②为避免发生感染,皮肤过敏及足底有炎症者不宜用贴敷疗法,密切观察皮肤在贴敷过程中的变化,尤其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③贴敷完毕后,按摩涌泉穴约15 min,力度适当。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3.1 观察指标 ①24 h平均动脉压:应用动态血压检测系统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和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②阴虚阳亢证主症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患者的头痛、耳鸣、眩晕、五心烦热以及腰酸膝软,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4分。③妊娠结局:记录2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包括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本组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拟定。显效:体征和症状明显改善,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减少率≥70%;有效:体征、症状有所改善,30%≤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减少率<70%;无效:体征、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减少率<30%。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减少率=(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
4.2 2组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证候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动脉压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24hSBP和24hD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24hSBP和24h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动脉压指标比较(±s) mmH g
表2 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动脉压指标比较(±s) mmH g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
组 别对照组n治疗组4 4 4 4 4 4 4 4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 4 h S B P 1 6 5.2 1±1 8.1 5 1 3 2.0 4±1 5.7 7①1 6 5.1 5±1 8.0 3 1 3 2.1 3±1 5.9 2①2 4 h D B P 1 0 4.0 5±1 1.9 9 8 1.4 0±1 0.5 6①1 0 4.1 2±1 2.1 4 8 1.2 6±9.9 5①
4.4 2组治疗前后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眩晕、五心烦热、耳鸣、腰酸膝软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 别对照组n治疗组4 4 4 4 4 4 4 4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眩晕3.0 9±0.3 2 1.5 7±0.1 8①3.0 3±0.3 1 0.7 6±0.0 9①②五心烦热2.9 6±0.3 1 1.4 0±0.1 6①2.9 8±0.3 2 0.7 1±0.0 8①②耳鸣2.9 3±0.3 0 1.5 1±0.1 7①2.9 0±0.3 1 0.7 2±0.0 9①②腰酸膝软3.0 3±0.3 2 1.5 2±0.1 6①3.0 5±0.3 3 0.7 7±0.0 9①②
4.5 2组妊娠结局比较 见表4。2组均在预产期前后2天顺利剖宫取胎。治疗组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妊娠结局比较(±s)
表4 2组妊娠结局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组 别对照组治疗组n 4 4 4 4 1 m i n新生儿A p g a r评分(分)8.1 5±0.8 5 8.9 7±0.9 1①出生体质量(k g)2.2 1±0.2 4 2.8 5±0.3 0①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浓缩[6],可归属于中医学子气、子晕、子痫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两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肝肾阴虚是其常见证型[7]。在妊娠中期,经血聚以养胎,使精血不足,肝阳上亢化风,上扰清窍,而致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颜面潮红等症。故治疗应以滋阴补肾、平肝熄风为主要治则。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大肠、肾经,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具有滋肾水、引火下行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吴茱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这里的“引热下行”,指的是以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而非口服吴茱萸有引热下行之功效[8]。因此,将吴茱萸贴敷于涌泉穴,可疏肝下气、引热下行,引阳归根,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达阴阳平衡,血压得降[9]。贴敷前加醋调之,醋有收敛之性,可制约吴茱萸的辛散,防药力耗散,利于刺激穴位,加强引火归元之效[8]。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的过程中,需清洁穴位局部皮肤、避免发生感染、贴药时注意保暖等,保证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减少因药物贴敷自身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本次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因治疗所致的并发症。贴敷完毕后按摩涌泉穴,可改善穴位局部的血液循环及疏通经络。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24hSBP和24hDBP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阴虚阳亢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了联合用药与护理可提高疗效,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症状。治疗组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值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及相关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降压效果明显,可促进症状和妊娠结局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