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州,王静敏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脑梗死起病急,且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1]。目前,临床对脑梗死的治疗以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改善循环,防止脑水肿、脑出血,减少梗死范围为主,并无其他有特效治疗手段。红花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有研究表明该药可以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2]。本研究中,笔者就红花注射液在老年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59~78岁,平均(62.71±7.39)岁;神经损伤程度量表评分(NSS)12~16分,平均(13.24±1.34)分。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 57~77 岁,平均(63.16±7.28)岁;NSS 11~15 分,平均(12.96±1.27)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N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符合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发病时间<48 h;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合并有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心房颤动、心肌梗死者;近期有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2.1 对照组 予20%甘露醇(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73135)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3次,连用10~14天。阿司匹林(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321)0.5 g口服,每天1次,连用14天。嘱咐患者戒烟、戒酒,清淡饮食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909)治疗。取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天。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积分法,对患者肢体瘫痪、头痛、头晕、呕吐、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行分级评分,每项0~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症状积分[4]=(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积分减少≥85%;显效:积分减少≥50%;有效:积分减少≥20%,无效:积分减少<20%。②NSS评分[5]:最高分45分;最低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③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VEGF、TGF-β1的水平变化。④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86%,对照组为6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2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对照组观察组n 4 9 4 9治疗前1 3.2 4±1.3 4 1 2.9 6±1.2 7治疗后8.0 4±1.0 1①4.1 6±0.8 7①②
4.3 2组治疗前后hs-CRP、VEGF、TGF-β1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hs-CRP、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hs-CRP、VEGF、TGF-β1水平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hs-CRP、VEGF、TGF-β1水平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对照组n 4 9观察组4 9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 s-C R P(m g/d L)1 6.2 1±3.6 2 1 2.8 7±3.0 1①1 5.9 8±3.4 4 7.6 6±1.0 4①②V E G F(n g/L)2 0 0.8 7±8 9.2 4 3 1 7.1 7±1 0 1.1 4①1 9 9.3 4±8 8.7 7 4 4 9.3 6±1 4 2.5 7①②T G F-β 1(n g/m L)1 2 1.3 4±1 4.3 7 8 9.3 6±9.3 8①1 2 2.2 8±1 5.0 1 5 6.3 7±6.5 5①②
4.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n 时 间 血浆比黏度(m P a·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g/L)组 别对照组4 9观察组4 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3 5±0.5 1 2.2 8±0.3 9①2.4 1±0.5 6 1.2 7±0.1 9①②5 3.6 8±5.2 4 5 1.0 1±4.9 7①5 2.3 7±5.0 7 4 4.3 7±3.2 1①②2.3 9±0.4 7 2.0 8±0.3 3①2.1 9±0.3 4 1.7 3±0.2 5①②4.8 8±0.7 4 4.5 4±0.6 3①4.3 6±0.6 7 3.6 7±0.5 1①②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老年多存在气血亏虚,患者气虚致运血无力,血液运行不畅致血瘀血滞,故临床多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6]。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菊科植物红花提取物,其中红花黄色素为其主要成分。红花辛、温、无毒,入肝、心二经,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乃“活血之王”,临床多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等症。现代药理学证明,红花注射液可对CH诱导的兔海马缺氧缺血性损伤有明显改善效果[7]。另有研究表明,红花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老年ACI患者的MDA水平,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8]。
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血液流变学改变关系密切。降低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利于该病的治疗[9]。NSS评分即通过对患者行为障碍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反应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患者行为障碍越明显,因此NSS评分的降低反映了患者行为及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动力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笔者考虑这与红花注射液中红花素改变血流状态的作用有关,红花素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够改善脑血流状态,促进梗死区侧枝循环建立,恢复缺血区周围脑血流灌注,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hs-CRP是一种肝细胞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蛋白。有研究表明,hs-CRP不仅能够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促进血小板黏附,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还可以激活纤溶途径,促进血栓形成,故hs-CRP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和预后的评价指标[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低水平的hs-CRP使患者脑梗死区血管炎症反应轻,血管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性小,血液不易凝固,有助于缺血区脑灌注恢复,降低脑梗死复发的可能性。
VEGF又叫血管通透性因子,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和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血管生长相关肽。VEG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其增殖,增强血管内皮通透性,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红花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成更多的VEGF,从而保护受损神经功能,促进脑循环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笔者认为,在脑梗死患者体内VEGF显著高于正常人,高含量的VEGF有助于梗死区缺血半暗带产生侧枝循环,帮助恢复受损脑区的血流灌注,有利于患者康复。TGF-β1是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与VEGF不同,TGF-β1可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但抑制其增殖。TGF-β1能够诱导纤维细胞聚集,与多种疾病纤维化有关。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红花注射液能够抑制TGF-β1生成,阻止缺血区机化,同时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恢复梗死区血液灌流,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红花注射液在老年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通过降低hs-CRP及TGF-β1,升高VEGF,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