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照锋,李俊,赵宇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地处陕西秦岭东段南麓,是中国最北端的产茶区,“茶马古道”的中转站,茶叶历史可追溯到“商於古道”时期[1]。近年来,商洛茶叶凭借人文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茶园总面积达到3.32万hm2,可采摘面积达到2.36万hm2,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冬季气温回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过去从南方茶区引进调运无性系茶苗,致使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部分病虫害严重发生[2]。商洛茶区所处北纬33°特殊的地理位置,茶树病虫害种类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在茶树病虫害研究方面,云南、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份先后进行过调查[3~7],普洱、西双版纳、都匀、信阳等市(州)及荔波县也开展过研究[8~12],商洛乃至陕西茶树病虫害种类研究,除了田忠正等报道了陕南5种害虫和3种病害[13]、王玉春等报道了西乡64种地上害虫及天敌外,未见更为详细的研究报道[13]。笔者于2015-2018年对商洛茶区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明确商洛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为制定生态控制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015-2018年每年春、夏、秋季深入商南、山阳、镇安、丹凤4个县、16个乡镇的86个茶叶生产基地开展病虫害种类普查和发生规律调查。
采取普查、系统监测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种类普查和发生规律调查。按季节进行田间病虫害种类普查,采集茶树病虫害标本,将现场鉴定不确定的标本带回室内显微镜检,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鉴定确诊病害及害虫种类。对部分不确诊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以其产孢形式、孢子形态及回接试验综合分析鉴定。个别难以确诊的病虫害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及林学院、贵州大学等单位鉴定。主要病虫害采取定点定时系统观测,同时结合诱虫板、性诱剂、频振式灯诱进行诱捕监测,详细记录其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在调查过程中,对全市或某县危害严重的常发性病虫判定为商洛主要病虫害。对在部分区域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判定为茶树潜在风险的病虫害。危害严重病虫害判定标准:病(虫)田率达70%以上,并且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1/3茶园面积。
通过对采集的病虫害标本进行鉴定,确定茶树病害11种,其中叶部病害9种、枝干病害2种,详细名录及危害分布情况见表1。鉴定害虫6目、14科、22种,详细名录及危害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商洛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等4种,主要虫害为小绿叶蝉及假眼小绿叶蝉;茶褐蓑蛾、茶棍蓟马及茶黄蓟马等3种害虫具有潜在风险,在局部地区严重危害。
表1 商洛市茶树病害种类及发生分布状况Table 1 Species and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ea diseases in Shangluo
注:“+”零星轻度发生;“++”一般茶园中度发生,部分茶园发生为害偏重;“+++”偏重发生。
Note: "+" means sporadic mild occurrence; "++" means moderate occurrence in general tea plantations, some tea plantations are harmful to heavy; "++" means heavy occurrence.
表2 商洛市茶树害虫种类及发生分布状况Table 2 Species and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ea pests in Shangluo
注:“+”零星轻度发生;“++”一般茶园中度发生,部分茶园发生为害偏重;“+++”偏重发生。
Note: "+" means sporadic mild occurrence; "++" means moderate occurrence in general tea plantations, some tea plantations are harmful to heavy; "++" means heavy occurrence.
2.2.1 茶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camelliaeMassee)
在商洛发生分布范围最广,几乎各个茶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普查,该病在商南县试马镇的红庙村及郭家垭村坪地茶园、富水镇的茶坊村的山地茶园、镇安县达仁镇的象园村、枫坪村、丽光村山地茶园、山阳县的漫川镇娘娘庙村贺家岭万福茶厂千亩有机茶园、法官镇两岔口村山地茶园发生为害较重,一般病叶率5%~10%,部分茶树单丛病叶率高达30%左右,一些枝梢干枯死亡。据系统监测,该病在商洛一年有2个发生为害高峰期,一是春季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在茶树病叶上越冬的病原菌侵染为害中上部叶片,但在新生芽叶上未见发生为害;二是8月上旬至9月中旬,茶树修剪后被遗弃在茶园中的枝叶上病原菌侵染为害新生枝条的叶片。春季和秋季降雨偏多有利于该病重发为害,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干旱后连续降雨或时晴时雨致使其迅速发病。
2.2.2 茶轮斑病(Pestalotiopsistheae(Sawata)Steyaert)
仅在镇安县达仁镇的象园村、枫坪村、丽光村、商南县的富水镇茶坊村山地老茶园发现该病发生为害,且常与云纹叶枯病混合发生,病叶率一般为1%~5%。调查发现,茶轮斑病在管理粗放、生长势差、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的阴坡山地老茶园发生较普遍。在春季降雨多在5月上旬可见新发病叶,暖春在4月下旬可见病叶。夏秋高温降雨偏多有利于其发生流行,一般发生为害高峰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
2.2.3 茶赤叶斑病(PhyllostictatheicolaPetch)
仅在山阳县漫川镇娘娘庙村贺家岭万福茶厂千亩有机茶园、漫川镇甘沟梁村黄花岭金桥茶叶有限公司茶园、法官镇两岔口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山地茶园发生较为普遍,一般病叶率5%~10%,部分茶树发生为害较重,单丛病叶率达30%左右。该病为高温高湿性病害,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在夏季高温干旱持续时期长而秋季阴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该病害重发流行。向阳坡地或梯田茶园及土层浅薄、根系发育不良的茶园,遇干旱气候,茶树水分供应不足、抗性下降,病害发生严重。
2.2.4 茶芽枯病(PhyllostictagemmiphliaeChenetHu)
2015-2018年在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和郭家垭村对70余亩白茶和20余亩黄茶、40余亩龙井茶基地调查,白茶病枝率8%~10%,黄茶病枝率30%左右,龙井茶病枝率1%~3%。初步判断龙井茶对芽枯病抗病性较强,其次为白茶,而黄茶的抗病性最差。除商南之外,茶芽枯病仅在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发现了零星病株,而在山阳及丹凤均未发现茶芽枯病。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早春降雨偏多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少雨干旱病害发生轻。一般为害高峰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快降雨多易早发流行。
2.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Fab)
商洛茶区发生分布最广的重要害虫,常混合发生,盛发期在7-8月。经重度或中度修剪后,管理好、生长旺盛、枝叶嫩绿繁茂的茶园,虫口密度较大,一般450头·m-2左右。未修剪的老茶园和管理差、生长势弱的茶园,虫口密度较小,一般90以下。据资料记载,2015年两虫在商南县多个茶区偏重发生,一般发生区虫口密度1350~1800头·m-2,个别重发茶园虫口密度高达2700~4500头·m-2,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普遍。
2.2.6 茶褐蓑蛾(MahasenacolonaSonan)
近年在商南局部茶园发生危害严重。2017年10月12日在商南县富水镇茶坊村山地茶园调查,发生为害面积达10 hm2,占该地茶园面积75%,平均虫口密度(低龄幼虫)145头·m-2,严重区域虫口密度高达到252头·m-2,茶树叶片布满半透明的圆形枯斑。在商洛一年发生一代, 8月上、中旬为卵孵化始期,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份为秋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冬季幼虫在茶树下部护囊内越冬,来年春季气温回暖越冬后幼虫开始活动取食。6月上、中旬幼虫进入化蛹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和交配产卵盛期。
2.2.7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
商洛茶区均有分布,但一般危害不明显。2017年9月7日在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调查,有4块茶园发生危害较重,被害茶树顶梢叶片小、黄、卷、脆,密布褐色不规则小斑点。其发生危害呈点片分布,为害面积小则5~10 m2,大则30~50 m2。危害区内,被害枝率100%,一般单叶有茶棍蓟马、茶黄蓟马7~8头,单叶最高有虫22头,种类以茶棍蓟马居多。由于顶梢芽叶严重被害,叶对茶树正常生长和来年春季产茶量有极其严重地影响。
茶双毛壳孢叶斑病(Discosiablumencronii)是2017年9月6日在镇安县达仁镇普查时首次发现,为陕西省首次发现和报道的一种茶树叶部真菌性病害。在达仁镇枫坪村8组关石门一块面积约1.5亩的山地老茶园,该病发生较普遍,病株率100%、病枝率30%左右、病叶率约10%。该茶园管理粗放,未除草,未修剪。在与该村相邻的丽光村6组一块山地老茶园调查,茶双毛壳孢叶斑病与云纹叶枯病及轮斑病混合发生,但以云纹叶枯病发生为主,往往在同一病斑上3种病的病症同时存在,并能镜检出3种病的病原菌分生孢子。该茶园病害发生为害较重,病株率100%、病枝率70%、病叶率25%,重病株上病枝率100%,病叶率达50%。其症状为自叶尖向内形成“V”字形深褐色病斑,病斑正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切片镜检,分生孢子器黑色、扁平,分生孢子无色、长圆柱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直或稍弯,有3个横隔,两端细胞较短、中间两个细胞较长,两端细胞的同侧靠近隔膜处各着生一条细长、无色、透明的附属丝,分生孢子长宽比为7.1~7.5∶1。其病原菌为双毛壳孢菌(Discosiablumencronii)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双毛壳孢属。
通过2015-2018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查明商洛茶区病虫害种类,明确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潜在风险的病虫害种类,初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共普查到茶树病害11种,害虫6目、14科、22种,其中主要病害4种、虫害2种,具有潜在风险的害虫3种。与云南、四川、湖南及周边的湖北、河南等省区茶园病虫害种类和主要病虫害种类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可能与最北段的气候条件及地理、耕作模式有关。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报告编号:201836000N040038)表明,茶双毛壳孢叶斑病和雪蛾蜡蝉为陕西首次发现,茶赤叶斑病、透明疏广翅蜡蝉、茶褐蓑蛾、桑褐剌蛾、扁剌蛾、红点龟形小剌蛾、茶银尺蠖、茶用克尺蠖、幻带黄毒蛾、瓦同缘蝽、梨蛣铃、茶棍蓟马等1病、11虫为陕西首次报道。
本次调查害虫种类还有日本黄脊蝗、红胫小车蝗、中华蚱蜢等多种蝗总科害虫、蟋蟀科、螽斯科、蝼蛄科害虫及地下害虫,考虑到多为杂食性害虫或对茶树危害不大没有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