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敏 赵 艾 吴玉燕 田英瑞 张 涛 王 超 王 樑 屈 延
床位管理是大型医院提高收容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反映医院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的重要指标[1]。床位作为收治患者的最基本设施,一直以来都存在过度利用或利用不足的问题。合理的床位配置,能避免卫生资源浪费,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床位紧张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4]。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创新床位管理模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是众多医院管理者的医疗管理目标[5-9]。综合医院往往根据科室发展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分配床位。对于科室而言,由于床位数量相对固定,如何保证床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是每位科室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高效利用床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3月探索实行了机动床位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择神经外科2015年3月-2017年2月床位周转指标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3月-2016年2月为未实施机动床位管理组(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为实施机动床位管理组(实验组)。
图1 机动床位实施具体方案
图2 机动床位使用流程
表1机动床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科室医疗指标比较
分组 收容量(人次) 平均住院日(天) 床位使用率(%) 手术率(%) 手术人次(人次) 手术量(台次) 医护考核扣分(分)对照组 759.83±58.43 9.32±0.45 83.02±5.79 67.33±3.80 465.83±63.59 749.16±126.13 91.16±43.18 实验组 830.75±90.62* 8.95±0.41* 92.09±5.66* 66.80±3.23 521.58±79.49* 895.83±125.04* 15.75±13.67*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科室根据每季度医疗数据考核结果,计算床位开放合理区间,对各亚专业组床位进行增减,并预留10张~20张机动床位,由科室统一管理。同时,成立机动床位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由科主任、病区主任、医疗组长等共同制定机动床位管理制度,由各医疗组住院总医师和病区护士长负责实施,指定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管理。具体方案及使用流程见图1、图2。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组收容量、手术率、平均住院日、医护质量千分制考核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机动床位管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收容量增加4.06%,床位使用率增加9.07%,手术人次增长11.97%,手术量增加19.58%,平均住院日缩短0.37天,医护考核扣分减少82.72%,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手术率比较变化不明显(P=0.306 9>0.05),提示实施机动床位管理模式后,所有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手术适应征进行手术或收容,不会造成科室病种收容改变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发生。机动床位的设置,缩减了亚专业组自有固定床位数,客观上减少了床位空置,可以合理有效应用机动床位进行收容,避免了患者流失。对于部分时段收容不足的医疗组,在本组有空床时,不能使用机动床,避免了为提高床位使用率而延长平均住院日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对于医疗工作质量考核分别给予扣罚床位或奖励床位,促使各亚专业组重视医疗工作质量,医护质量扣分大幅度减少,医护质量大幅度提升。
为了提高床位使用效率,部分医院采取了优化入院流程、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固定团队统筹安排等措施[10]。新疆某医院采取床位统一管理模式,由专人负责床位预约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11]。 但这些均是从医院层面进行床位管理,对于科室层面的床位管理较少提及。
本研究的科室为三甲医院院中院,共有7个病区、281张床位(其中监护病房24张)、16个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固定床位,并由各组负责管理,科室内部定期根据收容和手术等数据进行床位调节。但由于季节性、病种、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等因素影响,会造成部分亚专业组床位紧张、部分医疗组有空床现象。如果由全科统一管理床位,又会使床位运行效率降低,削弱亚专业影响力,无法形成相对固定的亚专业团队。本研究探讨的机动床位管理模式,是在长期床位管理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种科室层面的床位管理模式。该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政策及医院管理特点,从收容量、手术量、平均住院日、医护工作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考核,每季度在计算基础床位上,通过机动床位进一步优化床位分配体制,避免了“一刀切”平均主义,从而使床位能够更好地流动。通过床位调整,进一步激励了各亚专业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加了收容量,提高了医护质量,为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提高学科学术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模式的优点是科室内部运行,思想容易统一,不需要复杂排序,不涉及其他部门,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局限性在于患者要倒床,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因此,建议选用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或护士长进行管理,以保证床位高效使用和患者安全转运。由于是多个治疗组或病区运行,本研究虽然是在科室层面的管理,但其规模等同一家小型医院。这提示只要充分调查,制定合理制度,机动床位管理模式在医院层面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