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

2018-12-04 02:08
创造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合力精准责任

云南8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15个已“摘帽”——

2018年9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罗平县、牟定县、姚安县、石屏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海县、祥云县、宾川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洱源县、鹤庆县、芒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云县15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云南省历史上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标志着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据了解,云南省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评估检查与退出无关的指标。2018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两个专项评估检查组,对云南省2017年申请退出的15个贫困县(市)开展实地评估检查。共抽样调查农户27294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724户,涉及161个乡镇2184个村民小组。评估检查结果显示,15个县(市)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群众认可度全部超过90%。15个县(市)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

让“脱贫摘帽”的梦想照进现实,这15个县(市、区)为何能“快”一步?如果总结其中的经验,大致离不开三个关键词:责任、精准、合力。

压实责任 尽锐出战

走进大理州巍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一幅“作战图”格外醒目,图上清楚标明10个乡镇的指挥员、参战单位、作战单元、攻坚任务。

这样的“作战图”,在巍山县的每一个乡、村也能看到。乡镇有脱贫攻坚示意图、目标任务表、精准施策表、项目一览表;村有脱贫攻坚示意图、目标任务表、贫困人口进出动态表、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表、重点工作落实表。贫困户门口有“挂钩责任公示牌”。每项任务按十字坐标标记,横标定项目定目标,纵标定职责定时限,明确各级承办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推进计划。“挂图作战”让每一名巍山干部感到使命在前、压力在肩。值得一提的是,巍山县还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定为“书记工程”,列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县委对乡镇党委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作为组织工作巡查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全县8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其中,3万元以上有46个村(社区),5万元以上有23个村(社区)。

“挂图作战”“责任清单”,既彰显责任担当,又突出执行力。这正是15个县(市)率先脱贫出列的一个主因。

如牟定县在县乡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摘帽攻坚指挥部,建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并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综合绩效考核“一票否决”的指标,县级领导、挂包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各村委会都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脱贫摘帽“军令状”。在此基础上,推进“五包五定”网格化管理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即由县委书记、县长“总包”全县,7名县级领导担任总召集人“挂包”全县7个乡镇,其余27名县级领导“分包”所有行政村,89家县级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细包”村民小组,全县3127名机关干部“直包”到户;定挂包区域、定挂包联系人员、定挂包工作职责、定挂包工作任务、定脱贫时限,把挂包帮扶责任落实到人。

在石屏县,围绕脱贫攻坚,县级主体、乡镇落实、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同样分明而有序。县级层面,组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级行业部门选派一名班子成员进驻指挥部,有效打破部门、行业、领域界限。乡镇层面,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组成9个工作组进驻9个乡镇,组长担任责任乡镇指挥长,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指挥长。村级层面,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与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组建战地指挥所。在这一过程中,石屏建立了巡回督察制度与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进行严厉追责问责。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处理责任人659人,确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没有脱贫攻坚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

贫困县脱贫退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同向发力、实打实干出来的。15个县(市)在具体做法上虽各有创新,但总的来看,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委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上海市、广东省和社会各界倾情帮扶的结果,凝聚着全省各级各部门和15个县(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尤其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贫困县退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扶”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工作格局;近3年来15个县(市)扶贫投入是过去的几倍、十几倍;每个贫困县都有中央定点和省级部门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全力精准帮扶。如勐海县使用“牛刀”战术,抽调最得力的干部、动员最有实力的企业、汇集最大的力量到贫困地方去,32名县级领导、139家挂包单位、26家企业、4501名各级干部参与帮扶,实现包乡、帮村、帮户全覆盖。

压实责任、尽锐出战、快查严处,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正是有了无数“责任清单”的落实和广大干部群众辛勤汗水的浇灌,才结出累累脱贫硕果。

“在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带动下,我们知道了脱贫攻坚要干什么、怎么干。”鹤庆县松桂镇党委书记杨金奎说,现在镇村干部都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通过田间地头走访交流,召开村组群众会、院坝会,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做到户户见面、户户到会,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家喻户晓,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员、党员的引领下,松桂镇东坡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农特产品,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有机融合,以“支部+党建+农户”的模式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让贫困群众捧上了金饭碗。全镇建档立卡户由原来的1369户减少到112户。

紧扣目标 精准发力

告别穷日子、过上好日子,老百姓思之盼之,梦寐求之。面对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唯有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方能趟出一条“摘帽”出列的路子。

这份力,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不仅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理论贡献了智慧。

十八大以来,云南实现556万贫困人口脱贫、2770个贫困村出列

近年来,牟定、罗平等县市瞄准“精准”二字,在精准识别上下苦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见实效,其做法值得借鉴。

实施精准扶贫,数据是前提和基础,首先要摸清摸准贫困对象和其收入情况,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才能为政府确定帮扶措施提供参考。牟定县蟠猫乡碑厅村党总支书记果建华说:“在精准识别中,只要坚持按照上级要求的‘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逐家逐户调查走访,通过村民评议决定,阳光透明,群众心服口服,就能找出真正的贫困户。”围绕“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的目标,牟定县制定《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让“评贫”工作到村到户。县级21家行业部门与各乡镇形成“上下联动、两上两下”数据复核比对机制,对农户的收入、住房、财产、家庭成员结构、生产生活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反复筛查比对,确保调查摸底全覆盖,信息资料采集精准;并统一设置县、乡、村、组举报箱,做到对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全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最终,全县精准锁定录入扶贫大数据系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423户11689人,从而扣准了精准扶贫的“第一颗纽扣”。

瞄准“扶持谁”这个问题的焦点,姚安县严格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要求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标准程序,成立77支动态管理工作队,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拉网式排查,在“群众评议表决贫困对象”的基础上,由22家行业部门重点盯住“10种人”核查把关,严防错评、漏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全县建立贫情动态监测体系,把家庭发生自然灾害、重大变故的对象及时纳入帮扶体系,实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确保对象精准。根据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生存环境,对症推进扶贫工作,把6842户24931名贫困人口纳入“五个一批”帮扶计划,确保措施精准。

脱贫攻坚事关千家万户,面临的情况之复杂难以想象,要让群众真正认可脱贫攻坚,在“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下,因人因户精准施策至关重要。罗平县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按照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共统筹省、市、县、乡四级干部职工5816名,因村因户与贫困户结成精准帮扶对子;选派528名精锐干部组建15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原单位脱钩开展扶贫工作,严格执行驻村队员“五天四晚”工作制度,确保扶贫力量“派到关键处、打到着力点”。

从农户实际出发,石屏县将全县的贫困户分为自身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以及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针对前者,一是依托全县多年来造就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为数众多的农产品经纪人,实施“菜单式”产业帮扶,建立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关系,增加其生产性收入;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扶贫培训,或组织就近就业或建立长期劳务输出机制引导劳动力跨县跨省输出,增加其务工收入。针对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农户,从生产帮扶开始,配套实施其他的帮扶措施,如开发护林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或以低保进行保障。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策兜底、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代养代管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增收,配套好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开展帮扶。

在此基础上,石屏县对所有农户进行了至少2轮以上分析研判,对重点群体、重点户的分析研判有的甚至达5次以上,最终实现问题清零,确保重点群体经得住抽、收入经得住核、住房经得住看、教育医疗保障经得住盘、台账资料经得起翻、脱贫成效经得住验。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大大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15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从而能脱颖而出,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握指成拳 合力攻坚

2018年5月,被赋予国字号品牌的“松江大米”谷种,承载着“扶贫使命”,经过3000多公里的飞行,首次落地在云南省勐海县。这是上海市松江区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两地党委政府在推进扶贫协作中的创新举措和探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16年11月,上海市、云南省确定松江区与西双版纳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年多来,双方大胆探索,深入挖掘产业等资源优势和潜力,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尽全力做好产业的扶持,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

勐海县西定乡暖和村是一个偏僻的直过民族边境村寨。松江区投入500万元,硬化了该村7个村小组的道路,新建了茶叶初制所和茶叶可追溯体系,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今,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暖和村的减贫实践,不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果,也是社会合力攻坚的生动体现。云南省贫困人口、贫困县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要实现全省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亟需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凝聚社会各方资源,群策群力携手攻坚。

深化沪滇协作,增强扶贫实效,上海市松江区组织辖区内的镇和优秀企业与勐海县11个乡镇、21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7年、2018年支持3165万元帮扶资金实施项目54个。

2018年5月21日,西双版纳州首批12名转移就业人员前往松江,分别与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签约,实现松江区和西双版纳州就业扶贫“零”的突破。其中,来自勐海县勐海镇曼真村的哈尼小伙勒大,受聘于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为了摘掉家里贫困户的帽子,我选择来上海学技术,好为家里增加经济收入,上海为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来到大城市就该好好闯一闯、好好拼一拼、好好学一学。”现在的勒大,已经树立起了自强自立的决心和信心。

在云南,类似这样的社会扶贫事例还有很多。

2016年3月,三峡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决定投入资金20亿元(从2016年至2019年,每年5亿元),用以支持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瑞丽市,丽江市宁蒗县、玉龙县,迪庆州维西县4州市,11个县市,10万怒族、普米族、景颇族聚居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芒市遮放镇谢里村从一个100%贫困村蜕变为边境线上的美丽乡村。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英语语法研究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不可避免,这一时期的研究还有一定的缺陷及不足。

距离中缅边境1公里的谢里村,居住着18户景颇族和14户傈僳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山区村寨。2013年,全村32户117人均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6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三峡集团先后在谢里村的道路建设、民房建设、产业扶持、环境改善等方面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共计1542万元,不仅为村里修通了路,还让谢里群众住进安居房,种起了坚果、核桃等经济作物,养的牛羊远销一线城市,乡亲们致富的途径越来越多。

按照教育部关于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自2013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五年多来,华南理工大学依托高校学科优势、人才力量、科技实力、社会资源,结合定点扶贫县实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和专业特长,输送教学设备、“华园云州大讲堂”、网络培训、专题学习班等教育资源,科技专家、挂职干部、“三下乡”大学生等人才资源,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带教手术等健康资源,环境规划设计、品牌塑造、传统文化发掘与保护等文化资源,以及招商引资、科研合作、技术指导等产业资源,与云县地区密切配合,促使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落到实处,有力地助推了云县的脱贫出列进程。

企业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在石屏、祥云等县也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证。石屏县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累计捐助资金2600余万元,广泛深入动员全县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医疗救助、留守儿童关爱等方面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石屏县进一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动员4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定向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不断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条件,实现脱贫。

扶贫接地气,脱贫才有底气

在深入探索中,祥云县充分激发企业的帮扶力量,在产业带动、务工就业、合作经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让企业和农户有效结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品代销等方式,实现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几方互惠互利、共建共赢。通过实施50万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带动2700多建档立卡户户均每年有3000元分红收益,79个行政村每年有村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采取有组织大批量地对外输出劳动力和县内就地务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帮扶2万多人次建档立卡人口通过就业稳定增收。

初心不改 虽艰不怠

556万贫困人口脱贫、2770个贫困村出列、15个贫困县(市)摘帽——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然而,“摘帽”只是脱贫攻坚战迈出了重要一步,还不是大获全胜的终点。

首先,这还只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仅初步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退出的贫困县都有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且大多是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脱贫难度更大。

其次,摘帽销号的农户是否已经稳定脱贫,还有待时间检验。返贫发生率偏高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些脱贫成果往往还是比较脆弱的,遇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家里有个上学或生病的,不少销号家庭很容易返贫。销号的仍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还要看到,更大的攻坚战还在后头。接下来的不到900天里,云南全省还有332万贫困人口脱贫、5732个贫困村出列、73个贫困县需在既定时间内实现脱贫,任务仍艰巨。这些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规模更大,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更加薄弱,是坚中之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决不能抱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思想。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越容不得半点松懈。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

“退出贫困县,并不意味着脱贫攻坚已经结束,并不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问题和不足。”正如鹤庆县委书记陈绍明所说,在看到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正视问题、提振精神、戒骄戒躁、沉下身心,切实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措施、脱贫不脱责任”的“四不脱”要求,防范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抓实巩固提升。

“脱贫摘帽并不是最终目标,不能一摘了之、一脱了事。”在9月30日云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后续管理,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坚持退出不摘责任、退出不摘政策、退出不摘帮扶、退出不摘监管,督促已退出县持续用力,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认真抓好评估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准落细攻击点位,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全面、全部销号清零;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同时,从稳定产业、稳定就业、稳定保障等方面着力,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提高稳定脱贫质量,确保已脱贫人口稳步提升不返贫;总结推广脱贫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其他贫困县脱贫退出提供借鉴;积极探索2020年后扶贫开发新思路、新举措;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打造贫困乡村发展的升级版。

快马加鞭未下鞍,脱贫攻坚战犹酣。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定能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助读·贫困帽怎么摘>>

脱贫摘帽标准——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的规定,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低于3%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考虑贫困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精准扶贫和教育发展等情况。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罗平县、牟定县、姚安县、石屏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海县、祥云县、宾川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洱源县、鹤庆县、芒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云县15个县(市)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其中最高2.19%,最低0.35%,均符合退出条件。

退出程序——

1月15日至30日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申请退出县(市)开展了实地核查。根据核查结果,15个县(市)各项评估指标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

2月28日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申请专项评估检查的请示

7月1日至25日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对云南省15个县(市)的专项评估检查

9月18日 国务院扶贫办向云南省反馈了评估检查结果,15个县(市)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

9月29日 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15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猜你喜欢
合力精准责任
“芪”心合力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合力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