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封姚雪垠与田敬宝未刊信札的整理与思考

2018-12-03 03:05焦宝
江汉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学史书信

摘要:1970年代末,姚雪垠《李自成》第2卷出版后,曾就相关问题与《社会科学战线》当代文学编辑田敬宝有过数番书信往来。通过田先生保存至今的这些珍贵书札,可以见出姚雪垠《李自成》第3卷的创作情形以及姚雪垠在小说美学、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将这些信件加以整理和简要考证,不仅为姚雪垠研究提供了新史料,而且也有利于确认和重估姚雪垠对文学史研究的贡献。

关键词:姚雪垠;书信;《社会科学战线》;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8)09-0092-04

“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长篇历史小说中,写得最为厚重、扎实,艺术成就也最为杰出的,当推姚雪垠的多卷本历史小说《李自成》。① 在姚雪垠《李自成》第1卷修订版和第2卷出版引起轰动之时,1978年《社会科学战线》在长春创刊,当时编辑部周雷、田敬宝等即与姚雪垠有着联系。时任文学编辑田敬宝至今仍保存有多封与姚雪垠的通信。这些信件对于认识姚雪垠的创作活动、创作面貌和《李自成》第3卷的创作情况十分有价值。往还信件中包括姚雪垠信函3封,时为姚雪垠助手的张葆莘信件2封以及田先生写给姚雪垠的信函底稿2封,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的刊发编排事宜。但在讨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姚雪垠及其助手的叙述,可以见出当时姚的生活状态及《李自成》第3卷的创作情况和社会反响,值得重视。

第一封信是田敬宝写给姚雪垠的信件底稿:

尊稿《李自成为什么失败?》由《未定稿》刊印后,经李敏生同志推荐我刊。

阅后,甚喜,感到很适本刊。由于今年第四期稿件已排满,拟定来年第一期发排。不知尊意如何?

另外,大作读后,有两点想法:

1、为使文章开门见山,文题相符,可否将第六页的前部分去掉,另写开头语,再加一简短评语。

2、能否不用回答问题的口气,改成文章的方式。

除您认为尚需改动之处而外,全文均可不动。以上仅供参考,悉听尊意。

若无不可,请您拨冗赐告,并将尊稿于十月份寄编辑部。

信中提及的《未定稿》是一份如今已少有人知的刊物,这是197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的一份内部刊物,仿效的是《红旗》杂志社的《内部未定稿》②。姚老的这篇《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刊发在《未定稿》1979年8月号上。因为姚老在《李自成》中将李自成等人写得十分高大,因而在读者中引发了“李自成为什么失败”这样的疑问,此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后,影响广泛,与《未定稿》有着良好的交流机制。信中提到的李敏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曾在《未定稿》上发表《“条件论”是唯物论》等文章,又是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对《未定稿》和《社会科学战线》都比较关注,可能正是因此而将姚老文章推荐到了《社会科学战线》。在这封信件当中,田敬宝先生征求姚老意见欲在《社会科学战线》尽快发表此文,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从信中可见,相关意见不仅多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调整建议,而且表示“悉听尊意”。

这封信由于是起草的底稿,因而未署时间。根据姚老的回信时间来看,此信应在1979年9月底发出。所以,在10月8日,姚老即复信,如下:

《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可以交贵刊发表。但公开发表,尚须作不少补充修订,使论证比较详密,逻辑性有所加强。谈主题思想删去,将来另成一文。

因为我十分忙,十一月份将挤不出时间修订。贵刊原来有同志在北京担任联系工作,近来还有么?如有,请通知他以后同我的助手张葆莘、俞汝捷两同志联系,他们的办公室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内。

在信中,姚雪垠先生同意将《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交由《社会科学战线》发表,但提出应该继续修改。接着,姚老谈了自己目前的状态。此时,姚老因为正在进行《李自成》第3卷的创作,因此说自己“十分忙”,并希望由《社会科学战线》驻京工作人员与其助手联系。这说明,姚老对《社会科学战线》的情况是十分了解的。其时,《社会科学战线》正在初创期,负责在北京组稿等联络事宜的是周雷。周雷与姚老早有联系。此前,《社会科学战线》筹备出版《红楼梦图咏月历》时,周雷即请著名画家刘旦宅绘《红楼梦》故事图12幅,并请姚雪垠、茅盾、吴世昌、周汝昌、张伯驹等5位先生为之配诗,因此与姚雪垠有往来。③ 姚雪垠与周雷当时也曾有通信,襄阳鹿门书画研究院院长刘阳曾对姚雪垠致周雷的一封信件做了初步考证,信件原文如下:

七五年春,我曾写过一组论文学的七律,其中一首咏《红楼梦》的,今抄呈一阅。

我的助手张葆莘同志,平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内办公,电话447461。那本小说,已嘱他还你,请便中同他电话联系。

但刘阳先生对相关细节的辨识和考证有不确之处。比如,姚老其时的助手是张葆莘、俞汝捷两位先生,而刘文误识为张葆华。姚老致周雷信中提及《红楼梦》诗事,刘文以为是应周雷邀请为《红楼梦》(月历)题诗,但实际上姚老已经说明是七五年春的旧作。这首作品为《咏红楼梦》:

西山爽气透胸襟,雨过芹溪沃我心。妙手传神落笔细,金针绣像摄魂深。

楼台日暖藏幽恨,流水星沉发鬼吟。可惜只逢乌进孝,荒村点滴漏衰音。

作为小说家的姚雪垠,在旧体诗创作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尤其是他与茅盾、臧克家等人的诗歌往还,为我们展现了当代文人旧体诗创作的重要面相。④ 实际上,作为小说家,姚雪垠对《红楼梦》的诗性评点,包括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诗作,这些被李遇春称作“谈艺诗”⑤ 的旧体诗创作,也值得重视,这些创作不仅仅是“余事”,更是凝结了姚雪垠对小说创作美学思考的艺术结晶,他评点小说的诗作,在传统的论诗诗、论词诗之外,成为现代论小说诗的重要代表,在现当代旧体诗词史上是应有一席之地的。

当时,周雷虽与姚老相熟,但已经准备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调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工作。因而,田敬宝便直接与姚老的两位助手联系,以下为信件底稿:

张葆莘、俞汝捷同志:

前接姚雪垠先生十月八日大札,同意将《未定稿》刊印的《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交由我刊发表,并通知我与您二位联系。本欲让我刊在北京的周雷同志与您们联系,但恐有误,便直接致函与你们,有两件事相商。

一、 我们打算在明年第一期发排《李自成为什么失败?》,这就需要在本月末下稿。最迟不能过十一月初。而姚雪垠同志来信说:文章尚需作补充、修订。他工作十分忙,最近又挤不出时间修订。这样恐怕明年第一期就難予发排了。就是第二期也需要在十二月中旬下稿。所以请你们与姚先生商量一下能否尽快修订出来,以便一期发排。这是我们的希望,恐怕也是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希望。当然这还需视姚先生情况而定。

二、请姚先生自题一题目,以便发表时印发先生手笔题目。

三、姚先生说,将《未定稿》《李自成为什么失败?》谈主题思想部分另成一文。此文我们也乐于发表,请转致姚先生。若同意,亦望联系。

诸事,有劳二位。盼复从这封信件底稿及下引信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时时间已经是10月10日,距离第一期稿件下稿时间不足一月。姚老对《李自成为什么失败?》文稿还有诸多不满意,希望能做进一步的补充修订,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也只有在姚老的两位助手帮助下才有完成的可能。然而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他很快便收到了张葆莘先生的复信:

十日函敬悉。

姚老最近忙于搬家,又要开文代会,你们要的文章,第一期恐怕赶不出来,还是安排在第二期,时间较从容些。

麻烦你们了。

姚先生的忙,不仅是在赶写《李自成》,也不仅是因为要从借住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搬家,更因为此时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即姚先生正准备参加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周扬在会上做了《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这一划时代的报告,而这次在争吵中举行的文代会也成为文学走向新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正是在这次文代会上,虽已有通信但却从未见过姚老的田敬宝将唐弢先生误认为姚老并在唐先生介绍下最终认识姚老,这一插曲也为《社会科学战线》收获了两位重量级作者。⑥ 他见到姚老之后,仍旧与张葆莘先生商量修改并刊发稿件事宜。虽然在10月16日信中,张葆莘先生表示二期刊发更从容些,但二期刊发时间也是十分紧张,1980年初,田敬宝又催问稿件情况,收到了张葆莘的来信:

寄来的工作日志,很精彩,谢谢。

姚雪垠同志正集中精力突击第三卷《李自成》,其它文章目前只好放一放,暂时顾不上。他嘱我代他向你们致意,第二期实在赶不及,请你们另做安排。

至此,关于刊发《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的书信往还就结束了。实际上,当重新进行检索,我们会发现《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并非在《未定稿》上首发。这一文稿是姚雪垠先生在武汉师范学院举行的《李自成》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这一报告会在1979年3月9日举行,该学院学报在当年第1期就将文稿刊发了出来。刊发时注明“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至于姚老是否知道该学报已经刊发此文,则无从核正。

虽然1980年第2期未能刊发《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文,但姚雪垠仍然将致茅盾、臧克家等先生的多封信札交由《社会科学战线》以《无止境斋书简抄》的名目发表。在这些书信当中,有多封提出了相当精辟的见解,涉及李自成、艺术创作乃至文学史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比如在致茅盾的一封信中,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为题目,提出了“大文学史”的构想,认为现代文学史只重视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偏离了文学史实。姚雪垠指出:“解放后写的现代文学史很少对‘五四前夜的文学历史潮流给予充分论述,私心常以为憾。”他所认可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不仅要论述白话体文学作品,而且“第一要包括‘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旧体诗、词”,“还有民国初年和‘五四以后的章回体小说家,也应当将其中较有成就的在新文学史中加以论述。近见香港报纸说海外有人研究包天笑,想来对张恨水也会有人研究。回忆张恨水的文章,在香港刊物中早已有了”。⑦ 如今我们回首21世纪以来关于文学史写作的诸多讨论,包括“民国文学”、“二十世纪文学”、“旧体诗词能否入史”等问题,姚老的相关论述不仅极有先见之明,而且是极有说服力的,可惜在当时和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田敬宝先生保存的姚雪垠最晚一封信札是1982年11月15日。这是一封长信,其中涉及问题颇多:

我从大连回京后,为着赶《李》的第3卷,什么写稿的事都放在一边了,所以没有给你回信。务祈原谅。近又接到你的信,我认真考虑此事,已经想出来一个办法,特写信奉告,征求你的意见。我在政协开会,22日下午即移住西郊友谊宾馆,这封信是在宾馆写的。

首先,请你了解我实在忙。去年在河南讲学,今年在沈阳和大连又讲了几个题目,河南整理的录音稿,我只看了两篇,已经发表。其余都暂时不管。来开政协的会,因为我是单人住,所以将录音机带了来,利用凌晨时间进行《李自成》。还有几项重要和急迫工作在等待着我,我也将可以在宾馆中见缝插针搞的活儿带来了。

1977年,当《李自成》第2卷和第1卷修订出版之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湖北文艺》(即《长江文艺》)理论组为着开展研究和评论,来了几位同志,请我谈了许多问题。据他们说,在我家中前后谈话约三十个小时。他们回去以后,整理出我的谈话纪录,未经我过目,打印出来,分送(寄)了许多人。后来我的助手打电报和写信请他们不要发,已发出的追回,当然,他们也未全部追回。近几年,许多评论《李自成》的文章,意见来自“谈话

录”的不少。最近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正在编纂《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的姚雪垠部分,书名就叫做《姚雪垠》,拟分上下两册,上册全是我的第一手资料。这份谈话录将要收进去。有的同志认为这份谈话录在我的著作中较有价值,它涉及到许(按:脱多字)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尤其反映了我的关于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比我78年初在《红旗》上发表的《〈李自成〉的创作余墨》谈的问题全面、细致,对研究评论工作者和在高等院校中文系讲授当

代文学课程的同志说,他们会需要这样资料。

我想,这篇谈话录在收入“姚雪垠研究资料”之前,先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如何?全文约两万五千字,分两期载完如何?

会议大概十二月十二日结束。你们考虑完了以后,给我写信仍寄我的家中。

又,我一直忙着未给于先生写信,开完政协会回家后便写信去。

从信件中,我们能发现,《社会科学战线》此时仍希望姚雪垠先生能赐稿支持。但此时,姚老正要开政协会议。这里所说的政协会议,是1982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召开的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是1954年和1978年后的第三部政协章程,对新时期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信件中,姚老不仅说明了自己的一系列讲学活动情况,而且将自己忙于《李自成》第3卷创作的情况也进行了说明,姚老凌晨时分即开始进行创作,虽然是利用录音机录音,但创作之辛苦也可见一斑。在如此繁忙的工作当中,自然无法专为《社会科学战线》撰写稿件。因而姚老说“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将一份录音稿交给刊物发表。姚老说明了这份资料的产生过程,并认为这份谈话是较有价值的。但是这份录音稿最终并未在《社会科学战线》发表。姚老提到的将收入这份资料的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是由山东大学等20所高校中文系写作编印的一套大型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所编《姚雪垠专集》1979年即已内部刊行。姚老此处所说的当是姚北桦等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姚雪垠研究专集》,1985年由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信的末尾,姚雪垠先生提到的于先生即吉林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信件空白处还有田敬宝先生当年所作的备注:于为于省吾,为要墨宝。此前,姚雪垠希望通过田敬宝先生向于老求一墨宝,从中也可见前辈学者间的文字之交。

姚雪垠不僅是一位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印”⑧ 的作家,也不仅仅是“通过创作实践、书信、讲学等多种方式,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自觉探讨‘小说艺术技巧与‘若干美学问题,形成了自己探索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小说美学思想”⑨,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更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深入”⑩。对于这些论断,姚雪垠先生的这些未刊信札无疑是有力的证明。此次将这些信札整理发表,也正是期待着学界不仅能关注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更能够对姚雪垠在美学思想、文学史、学术史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进行发掘,进而更进一步推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注释:

① 严家炎:《姚雪垠和他的多卷本历史小说〈李自成〉》,《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河南南阳,2010年。

② 王梦奎:《〈内部未定稿〉漫忆》,《红旗文摘》2013年第9期。

③ 宋焮:《〈战线〉往事随笔》,《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④ 李遇春:《论姚雪垠建国后的旧体诗创作》,《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⑤ 李遇春:《关于姚雪垠的谈艺诗》,《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⑥ 田敬宝:《寻踪觅影话当年》,马克、刘信君主编:《〈社会科学战线〉发展历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09页。

⑦ 姚雪垠:《无止境斋书简抄》,《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

⑧ 俞汝捷:《“雄心不死似刑天”——姚雪垠的创作历程》,《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河南南阳,2010年。

⑨ 金雅:《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探索——论姚雪垠的小说美学思想》,《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河南南阳,2010年。

⑩ 邓树强、熊元义:《中国当代文艺思想解放的先驱——从姚雪垠与刘再复的论战说开去》,《江汉论坛》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焦宝,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吉林长春,130033。

(责任编辑 刘保昌)

猜你喜欢
文学史书信
漫画哲理
失窃的书信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误导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三大困境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写“活”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丛刊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