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悦铭
1980年,告别了紧张的高考,我进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船舶驾驶专业学习,显得非常轻松,泡图书馆成了最主要的爱好。泡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浏览各种各样的报刊。起初,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我比较爱看的杂志有《读者文摘》《科学画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文学》《大众电影》等。后来上了专业课了,《航海》《海洋世界》《舰船知识》等科普读物开始进入我阅读领地。
也记不清是哪一期了,《航海》杂志上刊登的《海上路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专题文章说的是在茫茫的大江大海,水天一色,一望无垠,是什么指引着船舶安全航行?在海港或河口,暗礁密布,浅滩四伏,是什么引导船舶安全进出?是航标!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朝廷动用大量劳工,开辟了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口)至直沽(今天津)的北洋航线,用来海运江淮粮米供应大都(今北京),这条航道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浅滩连片,稍有疏忽便有船毁人亡之虞。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有老船工苏显,在江口西侧的暗沙嘴上搁置了一艘船,桅杆顶端系一醒目彩布,使各种船只以此为标志绕开浅滩,得以安全通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见诸文字记载最早的“航标”。
还有一篇专题文章是《灯塔见闻》,介绍灯塔多屹立于孤岛悬崖之顶、惊涛骇浪之中,不畏严寒酷暑、狂风巨浪,永远放射着光芒,给船舶指引航向;灯塔看守员长年累月在远离人烟的孤岛、礁岩、岬角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过着鲁滨孙式孤独、艰苦、寂寞的生活,但航海人员对灯塔有一种特别亲切和崇敬之情。灯塔不是舶来品,我国自古以来就建有许多灯塔,部分灯塔既有象征神灵保佑平安的意义,还挂灯行善起到引导船民平安归来的作用。明朝洪武年间福建长乐的三峰寺宝塔,曾起到引导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作用……阅读这些历史文章,对我热爱航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刚参加工作的我在海边
1983年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来上海港工作,航标一直陪伴着我,帮助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引航任务。不论是早期的上海港监,还是后来的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上海海事局,都非常重视航标的合理布设、移位后的复位和被撞后的修复等。他们经常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也经常向船员、引航员约关于航标布设和管理的稿件等,汇总各方意见,对航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了港航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总是积极参与。
上海港引航站重视提升引航员的专业素养,为每一位引航员订阅《航海》《航海技术》等杂志,我可以经常阅读关于航标类的科普文章和科技论文。20世纪初,我在一次会议中遇到我国航标界泰斗李汶,也就是《海上路标》《灯塔见闻》等文章的作者。他还在《航海》杂志上发表了《我国制成航标新材料》《漫谈国外航标及其管理》《洛杉矶长滩港记行》《“鸡骨礁”亮起来了!》等文章。2010年,年逾七旬的李老师出版了《见证历史 情系航标》的回忆录,并且赠送了一本给我。该书用大量图片和翔实文字记录了李老师少年立志,向往大海,报考海事专业学校,先后在海关、海军、海事部门从事60多年航道航标工作的经历;讲述了他退休后发挥余热,代表我国参与国际航标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交流航标技术和宣传灯塔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如今,耄耋之年的李老师仍然痴情于航标事业,关注我国航标业的发展,且耕耘不止。三年前,李老师还发表了《颂大连的珍贵历史遗产——老铁山灯塔》的文章。其对航标事业的浓浓情感一直感染着我。
进入新世纪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各类电子海图在航海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引航员也配备了可以连接船上AIS端口并安装了光栅导航海图的笔记本电脑,极大地提高了引航的安全性。上海海事局在AIS用于航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设置了一定数量的AIS航标(即在实体航标上安装AIS发射装置广播航标信息)和虚拟航标(利用附近的AIS基站发送相关的航标信息),船载AIS设备接收到该类航标信息后通过处理,可显示在船载AIS的显示屏上,还可显示在融合了AIS的电子海图、船用雷达显示屏上,以及我们引航员配备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进一步提高了航标的助航效果。因为
AIS用于航标是新生事物,国内外都在摸索,还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这样那样的问题便出现了。如2005年5月8日,我国首座在大连港附近的险礁上“抛设”的作为孤立危险物标的虚拟航标,名称为“XIAN JIAO ISOLATED DANGER”。
船载AIS接收到虚拟航标“XIAN JIAO ISOLATED DANGER”所显示的信息
另外,为什么上海港的72号灯浮、74号灯浮和九段灯船的标识显示了红颜色,与其他的AIS航标显示的标识颜色不一致?
通过学习《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中国海区灯船和大型浮标制式》《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船载AIS显示屏上获取的航标名“XIAN JIAO ISOLATED DANGER”与《航标动态》上发布的不一致,显然不符合要求;另外,其显示的航标的尺度是长2米、宽2米,与实际也不符。通过研究AIS终端显示的内容,学习其他老师在AIS航标和虚拟航标方面的专业论文,我找到了72号灯浮、74号灯浮和九段灯船在雷达显示屏显示标识变成红颜色的原因。于是,我写了一篇《AIS应用在航标中需要关心的问题及建议》的文章,参加了2010年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无线电导航学组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代表大多是航标专业人员。在评出的6篇优秀论文奖,我幸运地入选。
在工作实践中,我特别关注AIS航标和虚拟航标,在AIS应用于航标方面又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和同事一起又完成了《关于虛拟航标设置、命名的建议》的文章,并发表在相关的杂志上。部分建议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
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航以来,船舶流量逐年增大,大型集装箱船、矿砂船和邮轮增加迅速,致使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压力日益增大。因为深水航道宽度的原因,使得双向通航的进出口船舶交会的宽度之和受到限制,部分船舶无法按时进出港,大型邮轮晩点和大型集装箱班轮延误船期时有发生,影响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港航经济发展。一艘载客量四五千人的大型邮轮,一次晩点将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可以想象的,对邮轮、码头、旅行社、游客等方面会造成十分被动的影响。上海海事局巧妙地利用深水航道边坡,创造性的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用AIS虚拟航标标示深水航道底宽边界,用实体灯浮标标示超宽交会可利用100米边坡水域的边界,此举措对提升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能力,更好发挥黄金水道功能,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加速“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国家战略具有深远影响。这就是AIS应用在航标中非常成功的事例,相信在将来的E航海、智慧港口、智能船舶和无人船舶时代,AIS应用在航标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会继续将来自一线的建议毫无保留地反馈给航标管理部门。
《航海》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受到了在校学生、航运界及社会有关方面人士的欢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起到了宣传航海文化、传播航海知识的重要作用。《航海》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阅读《航海》,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李老师等前辈的影响,同时单位领导也鼓励我们写文章,我和同事们积极向《航海》投稿,如《油轮120余年的发展史》《半潜船的前世今生》《趣谈牲畜的海上运输》《集装箱船的发展历史和对引航业的挑战》等科普文章相继发表。对照自己的原稿,发现编辑在字里行间作了不少修改和润色,借此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上海市航海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希望《航海》保持优良传统,在科普方面更上一层楼。我完全相信《航海》会凭着“她”非凡的才华、独特的魅力、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航海文化的传承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