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2018-12-03 00:56江跃
智慧健康 2018年33期
关键词:喹诺酮不合理抗菌

江跃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抗菌药物即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的药物,有的是通过微生物提取,有的是通过化学合成,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而近些年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的事实,这不仅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同时也使抗药药物药效降低,并且还易引发药害事件,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为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我院对过去一年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不合理用药方式与患者各种不良反应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重点防范,保障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调查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将医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0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调查研究资料,报告之中涉及男58例,女44例;患者年龄在8个月至83岁,平均(43±1.2)岁,调查研究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医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0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重点研究不良反应抗菌种类构成比、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及表现、致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方式,从而制定重点防范策略[1]。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①不良反应抗菌种类构成比;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表现形式构成比;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发生部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抗菌种类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10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抗菌种类构成比(n,%)

102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不合理使用形式构成比,详见表2。

表2 102份抗菌药物ADR报告不合理使用形式构成比(n,%)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析详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发生部位(n,%)

3 讨论

抗菌药物主要是指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的药物,可通过细菌、放射线、真菌微生物培养得出,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制造,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林可霉素类等,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可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对患者的病原体产生抑制和杀灭的作用[2]。但在近些年的案例报道中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如在学者袁跃海就曾指出,在现下医院各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达到47.94%,因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必须要引起各大医院关注。而针对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频发问题,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过高有关,如Jakovljevi E教授就曾研究发现,在国内外的各大医院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评论最高,并且应用剂量很大,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增大,发生抗药性。此外近些年也有临床报道提出,各种新型抗菌药物不断出现,及这些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不断上升。为进一步的探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我院对过去一年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相信这对保障患者的利益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院对102份ADR报告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了以下发现:①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构成比为31.38%(32例次),其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24.51%(25例次),是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我院认为是由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药物品种类复杂,并且应用范围较广,因此相比较其他抗生素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②用药时间过长最易引起不良反应,构成比为24.51%(25例次),其次是滴速过快19.63%(20例次)、药物浓度过高22.55%(23例次)、剂量过大15.67%(16例次)。以用药时间过长为例,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规则》中明确的指出,Ⅰ-Ⅱ类手术切口防感染治疗应控制在术后3d内,3d以上的药物应用是无效的,属于滥用抗菌药物的一种表现,但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院发生,绝大多数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用药在8-17d,一直到出现ADR才停药,这无疑就是用药方式不合理的一种表现[3]。③皮肤及软组织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45.10%(46例次),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及软组织不良反应表现症状最为明显,容易被发现,而对肾脏、肝脏及血液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不易患者和医务人员发觉,上报率较低。此外抗菌药物可与蛋白、多糖等分子载体结合成完全抗原,而这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相关不良反应在皮肤及软组织上的表现作用更为明显。

而针对于上述调查研究发现,我院认为不合理用药方式是引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同时在众多的不合理用药方式之中,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是引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且是以往临床用药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因此今后需要作出重点防范,对此我院提出了下述整改意见。①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标准,制定并出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南”,从更更好的规范抗菌药物用药途径。如要合理的使用静脉注射,同时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用药史、过敏史,考虑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从而避免因药学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②做好义务人员培训工作,不断的提升抗菌药物安全用药意识,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从某种程度分析,都与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有关,因此今后我院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指导工作,认知学习《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规则》,从而更好的避免凭经验用药行为发生,通过药物人员业务能力、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安全作出保障[4]。③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三级管理组织,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如要定期进行内部检查抽查,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监督力度,同时对院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定期作出报告评估,从而更好的规范院内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④在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时,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义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观察,从而降低肾脏、肝脏及血液系统等药物不良反应漏诊率,而若是患者一旦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必须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迅速做出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已经成为当下医院需要亟待解的问题,而本次临床调查研究发现,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是引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危原因,因此今后有必要对此作出重点防范,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喹诺酮不合理抗菌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