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常德415000)
多年来,我国生产的原棉总量与品级无法满足纺织需求,每年需进口原棉350万吨左右。尤其是长度33~39 mm及以上,比强度35 cN/tex以上,马克隆值3.7~4.2,长、强、细品质指标协调,适合纺高支纱的原棉稀缺。我国仅新疆年产长绒棉12万吨左右。但新疆棉铃小、衣分低、单产不高。在国内高品质原棉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高价进口长绒棉,不仅耗费大量外汇,增加纺织成本,而且导致国内普棉的积压。培育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内陆种植的杂交长绒棉新品种(组合),已成为棉花育种界的当务之急[1]。常德市棉花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海陆棉杂交及生物技术与转BT基因等手段,选育出了抗棉铃虫、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广、结铃性强、单铃重、衣分率高、丰产性好的长绒棉新品种(组合)W54-9。
长绒棉W54-9是用常规育种与多基因集聚转育的方法选育的。以陆地棉优29×海岛棉2号×中间材料7号连续3年回交系统选育表现一致性好的长绒品系W54作母本,以自选南优9号(M长3-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配组,同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性及品质鉴定筛选,并对育成的新品种(品系、组合)进行品比及高产示范。
2013年参加常德市3个点的比较试验,W54-9表现出极强的杂种优势,每公顷产皮棉2199.0 kg,比对照 C35增产4.79%,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年的品种(组合)比较试验中,W54-9每公顷产皮棉2319.9 kg,比对照C35增产5.05%;2015年的品种(组合)比较试验,W54-9每公顷产皮棉2342.0 kg,比对照C35增产5.27%,两年均达极显著水平。3年品比试验平均单株成铃48.5个,单铃重6.17 g,衣分率42.83%,每公顷产皮棉2287.8 kg,比对照C35增产5.04%,达极显著水平(表1)。
表1 2013~2015年长绒棉W 54-9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013~2015年在津市、瑞丽、安乡进行多点高产栽培示范,结果杂种优势表现明显,丰产性极好。1.8 hm2高产示范片,籽棉产量 5068.7 kg/hm2,皮棉产量 2145.3 kg/hm2(表 2)。
表2 2013~2015年长绒棉W 54-9品种高产示范结果
长绒棉W54-9纤维长,花色白、光泽度好。2013~2015年检测结果显示,2.5%跨长35.6 mm,整齐度86.4%,比强度38.6 cN/tex,马克隆值4.1,可纺性指数194(表3)。
表3 2013~2015年长绒棉W 54-9品质检验结果
2013年在3个区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采取5点取样调查,平均棉铃虫危害株率3.92%,枯萎病发病株率0.69%,黄萎病发病株率0.53%。2014年采取同样的方法调查,3个区平均棉铃虫危害株率2.9%,枯萎病发病株率0.51%,黄萎病发病株率0.73%。2014年调查W54-9高产示范点的棉田,同样表现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W54-9生育期120 d,出苗快且整齐,植株稍散,叶片中等偏大,叶片浓绿,株高135~140 cm,根系发达,茎秆粗大,不易倒伏,茎秆光滑有稀毛,冠层结构明晰,透光性好,结铃性较强,单株成铃48.5个,单铃重6.17 g,单铃差异小,吐絮畅,花色白,衣分42%~43.3%,子指11.8 g,衣指8.7 g,霜前花率89%,早熟不早衰。
正常年份以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肥水充足棉地每公顷16 500株,肥力中等需栽18 000株左右。
W54-9较耐肥,基肥要足,每公顷施菜饼750 kg、土杂肥 450担、复混肥 600 kg、磷肥 750 kg、钾肥200 kg、速乐硼7.5 kg左右。花铃肥要早、重,见50%棉株1~2朵红花埋施花铃肥,每公顷施尿素 450 kg、钾肥 450 kg、磷 300 kg、速乐硼 7.5 kg。盖顶肥要准时,大暑前后,棉株打顶7 d左右,每公顷撒施尿素100~150 kg。
按照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公顷缩节胺总用量控制在75~120 g。
W54-9抗枯萎、耐黄萎病、抗棉铃虫,应以预防和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化防兼治,降低病虫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