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彦杰,王 勇,刘 斌,禹明刚,吴春晓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7)
除作战外,新型陆军担负遂行反恐维稳、国际维和、救援行动、抢险救灾等任务使命,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形成和强化承担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同时,2018年3月,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应急管理,形成了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在这样的国家战略和陆军转型背景下,需要整合军地双方资源进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其中为形成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的基础是预案,2017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达550余万件[1]。经过对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案例剖析发现,我国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各项预案未进行或很少进行过演练,面对灾害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不足,缺乏平时训练导致指挥人员的应急决策能力、临机处置能力和协同能力不够。因此,需要加大军地联动应急指挥的训练工作。
在训练方式和方法上,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协会提出两种演练方式:基于讨论和基于操作的演练[2];我国学者在建立整建制应急管理培训新模式[3]、开展应急管理研究[4]、探讨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方法[5]、突发事件应急演习设计[6]以及从组织协调和联动机制角度研究应急管理[7]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对于军地双方参加的应急指挥训练方法和对指挥训练效果的评估方面少有涉及。本文针对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从指挥机关和指挥员的角度,对应急指挥训练的组织设计、内容方法设计和评估模型设计等展开相应的研究。
与军地“国家—省—市—县”的组织体制相一致,军地联合指挥训练组织机构采用“国家级联合训练机构—省级联合训练机构—市级联合训练机构—应急行动实体”四级的模式。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家级联合训练机构依托应急管理部和军队建立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任务、特点和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培训军地联动应急指挥人才;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省级联合训练机构依托省政府和省军区,市级联合训练机构依托市政府和军分区,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评估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指挥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各类训练任务,这两级机构是组织训练的主体;应急行动实体作为应急训练的对象和落脚点,承担具体的训练任务,形成应急指挥能力,以期在实际突发事件中执行具体的指挥任务。
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的对象是各级各类指挥员,应急指挥训练要以培养各级各类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为目标。指挥能力包括协同各组织之间的关系、调配资源、形成决策、制定计划、组织行动并解决冲突等,形成指挥能力的唯一途径是经过训练。训练的原则是严格遵循预案,预案应规定在各类别突发事件的每个阶段过程中,指挥员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训练过程中,指挥能力的构建不仅是需要掌握岗位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军地联动应急指挥机制、指挥流程和指挥手段;在训练结束时,根据效能标准和评估准则,参训指挥员应接受合格性测试或考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指挥协同能力。因此,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旨在培养指挥员的指挥能力。通过训练,一是实施、评估、检验、修订和改进预案;二是培养各级指挥员熟悉军地联动应急指挥的指挥流程和协同机制。
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岗位训练是应急指挥训练的基础。内化于各专业岗位的日常性训练。其中,理论知识包括国情、军情和社情等环境知识,政治、经济、科技、气象、水文、人文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专业岗位训练由军队、公安、消防、医院、防疫等承担突发应急任务的部门,根据可能担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等具体任务,进行的针对性技能型训练。以这两类训练内容为基础,本文重点关注为了实现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能力的提升,针对指挥员开展的指挥活动和协同机制的训练内容,以指挥为核心,强化协同能力,即重点在于提高指挥员的决策、指挥和协调能力。
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围绕着指挥活动进行,指挥活动训练是应急指挥训练的核心。指挥活动训练主要包括情报收集活动训练、计划决策训练、组织实施活动训练和预案效果评估训练等四项内容和相应的指挥技能训练。其中情报活动训练情报的获取、处理和使用;计划决策活动训练指挥员的运筹决策和计划拟制;组织实施活动训练指挥控制的程序方法;预案效果评估训练预案实施效果的评估与调整。指挥技能训练各级指挥人员对各种指挥手段的运用,应熟练掌握军地现行装备的各种指挥作业工具和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合理地利用各种通信设施实现对任务的指挥和控制;对军地两类指挥信息系统的开设与进行联通工作。
协同机制训练是应急联动指挥训练的重点,明确各个参与实体之间的协同方式,明确军地联动指挥时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要素,主要包括军地联动预警机制、专家技术咨询机制、联合指挥协调机制和交流协作机制等机制的启动和运行。军地联动预警机制的训练应重点把握预警信息的掌握、发布和预案的启动等内容;专家技术咨询机制的训练应重点明确如何参与指挥活动;联合指挥协调机制的训练应重点把握指挥机构的构建、指挥关系的确定、协调组织的方法、内部职能部门的运行等内容;交流协作机制的训练应主要把握指挥所的建立和运行方法、指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等内容。
美国国土安全部颁布的应急管理演练分类为:研习班、专题研讨会、技术演练、竞技性演练、桌面演习、职能演习和综合演习[8];我国应急训练一般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四大类。本章从应急指挥训练的角度,以平战衔接为训练要求,将训练方法分为“虚”和“实”两大类,如图2所示,“虚”指的是模拟化训练和网络化训练;“实” 指的是基地化训练和综合性演习。
虚拟训练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虚拟应急训练馆、模拟实验室、标准化应急知识库和网络化协同训练平台。模拟化训练是采用模拟手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通过“三维建模仿真技术”模拟器材和装备,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即利用仿真平台进行指挥训练。沟通和协作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化训练可以让指挥员切换不同的角色,在模拟环境中充分体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同过程。网络化训练是采用网络手段,通过把预案、培训课件、训练数据、训练总结等知识构成的标准化训练资源信息库,进行远程学习和培训;通过训练网络、分布交互式模拟系统和虚拟武器装备等组成的网络化训练平台,实现分布式协同训练。分散在各地的单位不需要集中就可以共同训练,熟练共同使命任务下协同处置过程、训练相互间的协同配合、反复演练任务中的每个细节。虚拟训练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反复多次进行。
实地训练是在虚拟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实兵、实装、实景和实操的训练。基地化训练需要归类典型应急突发事件场景,根据指挥员担负的任务,设置贴近实际的情况,进行实战化训练,使指挥员进一步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组织指挥各类任务的内容、程序、方法,从训练中提高指挥协同能力。应加大典型突发事件的基地建设,如2018年4月建立的“全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演练基地”等,各基地之间应充分共享,以发挥行业基地的训练效益。综合性演习是多方参与的大规模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需要军地双方依据应急预案共同组织应对,应重点演练指挥机构的编组和开设、指挥的程序、协调与控制、指挥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意外情况的处理、各种指挥机制的启动与运行等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训练数据收集和预案评估检验工作,还要做好各项指挥保障工作,以确保演习的顺利完成。军地联动综合性演习涉及的范围广、动用的资源多,不宜频繁使用,每年进行一次即可。
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是军地各方在共同的使命任务和目标的约束下,基于共同的预案、基于共同的理解,采用通用的术语、统一的指挥框架、统一的行动计划等,这就要求军地各方在训练的各个阶段展开充分的协同,协同程度越高,指挥越顺畅,因此需要对指挥训练过程中的协同程度进行度量和评估,模型框架如图3所示。
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组织,有各自的职责,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统一为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体现为松散的组织结构、分散的信息传递和分布式的行动,个体之间共享知识、协同决策和同步行动,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个体之间展开充分的协同。协同是同步不同组织的能力,以互相协作的方式应用于每个个体。
军事人员、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人员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相同,训练和经验更是差异甚远,为了协同,需要有统一的预案,共享预先知识,包括共同的教育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每个个体接收共同的使命任务,将个体观察得到的信息通过共享形成整体的共同信息;即使是共同信息展现的态势,每个个体的感知都是唯一的,训练的目的在于尽量保证拥有相同数据、信息和当前态势的各方人员获得相似的感知;基于共享态势感知,开展协同决策,训练的目的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消除冲突,确定各方一致的计划;计划(预案)是实现协同的主要手段,在一致性计划的指导下,各方展开行动,行动之间的协同是相对松散的,灵活调整行为;通过评估信息共享能力、感知共享能力、决策协同能力和行动协调能力,评判指挥员的指挥协同能力和预案的可操作性,并更新预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并不要求每个个体都有完全相同的理解,也并无此必要,协同是使整个体系更加井然有序。
在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指挥员的指挥与协同能力,因此对指挥员的能力评估指标点可以参考表1所示的内容。
表1 评估人员观察记录表
根据评估记录形成的评估报告可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挥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
军地联动应急指挥训练关注的重点在于对指挥员的训练。一是训练指挥员熟悉预案流程,并在训练过程中检验和不断完善预案;二是训练指挥员熟悉应急处置指挥过程,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能力。除此之外,重点强调指挥员的协同能力,因为在实际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军队系统、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等构成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多元主体,指挥员在组织协同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应急指挥协同的特点,针对承担的任务,明确协同主体,理清协同机制,提高协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