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端旺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教学工作者矢志不渝的使命。传统文化以多种表现形式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语文教学中都时常出现它的身影,即使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并且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大放光彩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有着建筑,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多文化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在小学语文课本上都有所提及,这些内容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是小学生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教科书。小学语文老师要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把文化知识具体地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学得透彻,了解得全面,通过老师的介绍能够详细,深刻地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且有效地能够把这些内核转化为实际,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传统文化的理念,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放光彩”。
一、课堂深入渗透,品味文化内涵
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把课本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专门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把传统文化的有关资源详细地给同学介绍。小学语文中很多古诗词的课文都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老师不应忽略,要加强教学的重视程度。
比如,在《夸父逐日》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可以像同学们介绍神话这一传统文学体裁,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之前也学过女娲造人的故事,神话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索。老师要让同学们重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理想,要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有《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要通过介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来让同学们感受杰出的愛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内核,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精神信仰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内外拓展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老师除了在语文课堂之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意外,还要拓展空间,向语文的课后教育延伸,让语文教育更好地发挥宣传传统文化的功能的价值。首先,老师要鼓励同学们多读文化经典,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很多文化经典名著中都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书能够更多地学习领悟传统文化。学生不能仅仅限于课本,要拓展思维,尤其要向一些著名古典文学靠近,领悟古人的思维智慧,去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在《夸父逐日》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名录,这篇文章来自《山海经》,《山海经》共有18篇,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老师在有关论语的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多了解孔子及有关的文化典故,孔子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三、有效诵读,传承文化经典
经典在诵读中传承,文化在诵读中领悟。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诵读,要注重诵读的重要作用。诵读能够让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和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能够很好地发挥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诵读不容小觑,小学生阶段学生对于一些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有些内容难于理解,但是诵读并不存在障碍,学生首先排除字词障碍,然后通读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些东西可能没学,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会随着诵读而逐渐地提高。比如,《论语》就是很好的诵读范本,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让同学们利用晨读或者午读时间去读《论语》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带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会让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诵读对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功能。
四、总结
小学语文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阵地。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内容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老师要深刻研究当前语文和传统文化的教学特点,把握教学脉络,制定更好的学习方案,让文化更深入地融入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文珍.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大放光彩”[J],中国文化教育论坛,2013(12).
[2]罗翠霞.探究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传统优秀文化[J],小学语文教学新说,2015(32).